赵孟頫与董其昌书法比较 董其昌批趙孟頫的書法媚俗,有道理嗎?

董其昌批趙孟頫的書法媚俗,有道理嗎?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
趙孟頫書《洛神賦》
《洛神賦》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書,時趙氏四十七歲。用筆圓轉流美。充分展示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元人倪瓚稱此 卷“圓活遒媚”,並推趙為元朝第一書人。
趙孟頫書《七絕詩冊》
趙孟頫《七絕詩冊》,此為趙孟頫書自作七言絕句一首,詩中“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禪僧藥山惟儼請道的故事。藥山以手示上下,並對李翱說:“雲在天,水在瓶。”此帖雖僅短短五行大字,卻筆力深沉穩健,氣勢恢弘傲放,結體嚴謹端莊,首尾富於變化。書風雖顯蒼老,但依舊雍容灑脫,是趙氏晚年大行書中的精品。
趙孟頫書《吳興賦》
《吳興賦》,行書。趙孟頫出生吳興,吳興即現在的浙江湖州,位於太湖之南,書傳有道,湖筆生花。王獻之《吳興貼》、米市《苕溪詩篇》、趙孟《吳興賦》等,都有墨寶傳世。
趙孟頫書《仇鍔墓碑銘》
《仇鍔墓碑銘》於延佑六年(公元1320年)書,是其晚年力作。運筆方整有力, 遒麗老健,一筆不苟,骨氣深穩,與常見趙書嫵媚甜潤不同。趙孟頫的書法以楷書和行書最好。此書是他楷書代表作之一,他的楷書用筆流暢隨意,但又出規入矩,法度森嚴,其結體疏朗俊秀,飄逸灑脫,幾乎無瑕疵可言。
《題煙江疊嶂圖》紙本。大字行書,縱47釐米,橫413釐米,《煙江疊嶂圖 》是北宋畫家王詵的作品,藏上海博物館。趙孟頫實際書寫的是北宋蘇東坡題詠王詵《煙江疊嶂圖》詩一首:江上愁心千疊峰,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趙氏墨跡傳世雖多,惟大字卻少見。從中不難看出其大字功夫之深。
董其昌也是位書畫界的全才,在前人書法和繪畫基礎上,另闢蹊徑自成一派,董其昌的作品更添幾分秀氣飄逸之美。而後人也常常將兩位大師對比,有人說董其昌內心是服趙孟頫的。董其昌後來也寫了《千字文》,寫完後,自己便和趙孟頫所寫的《千字文》進行對比。董其昌認為,趙孟頫 勤學苦練 自然比自己熟練,但是自己寫的秀美、飄逸,字形好看。
董其昌 行書七言詩 立軸
董其昌 書法 立軸
董其昌 草書《陋室銘》 立軸
董其昌 草書唐人詩卷 手卷
董其昌 行書《出師頌》句 立軸
“趙孟頫就是練得多,寫的熟練……他字太俗了。”明朝的董其昌這樣說。
“我最討厭趙孟頫,因為他人品太差,寫的字也是淺薄媚俗”,清代的傅山這樣說。
您覺得趙孟頫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