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哪国语言写的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哪国语言写的
中国的汉语文言文。
远古时期居于越南北部的民族,为雒越人(又作骆越)。
在雒越社会,有“雒王”“雒侯”“雒将”等作为部落领袖,并有简单的农业方式,就是依循潮水涨退,垦地栽种。
《水经注》卷三十七注引《交州外域记》载:“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
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著作,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根据越南神话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
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
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名崇缆,“貉”又作“雒”)。
貉龙君有儿子百人,当中五十人随母归山,五十人随父居于南方,越南人称貉龙君为“百粤之祖”,而其长子则称为“雄王”(又作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
雄王家族世袭王位,历十八代,是为传说里的鸿庞氏王朝,时间从公元前2879年至前258年,共2622年。
后世认为越南民俗文化跟鸿庞息息相关,例如雄王教人民在身上纹龙、水怪等图案,让先民进行渔猎时免受蛟蛇所伤。
古代越南人以木皮为衣,织菅草为席,以米汁为酒,以榔桄棕桐为饭,制作鱼露、刀耕火种等习俗,都被视为从鸿庞时代开创。
越南的各部史籍,对于上古越南民族或鸿庞氏的势力范围,有着略有不同的说法。
《越史略》卷上对上古交趾范围的说法:“昔黄帝既建万国,以交趾远在百粤之表,莫能统属,遂界于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宁、军宁、嘉宁、宁海、陆海、汤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怀骧、九德,皆禹贡之所不及。”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的说法:“(雄王)貉龙君之子,都峯州。”“其国东夹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胡孙国(即占城),分国为十五部,曰交趾、曰朱鸢、曰武宁、曰福禄、曰越裳、曰宁海、曰阳泉、曰陆海、曰武定、曰怀驩、曰九真、曰平文、曰新兴、曰九德、以臣属焉。
其曰文郎,王所都也。”
《岭南摭怪‧鸿庞氏传》的说法:“东夹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至狐狲精国(即占城)。
分国中为十五部(或作郡):曰越裳、曰交趾、曰朱鸢、曰武宁、曰福禄、曰宁海、曰阳泉(或作阳海)、曰陆海、曰怀驩、曰九真、曰日南、日真定、曰文郎、曰桂林、日象郡等部,分归弟治之。”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对前代古籍说法,辩证为“侈大其辞”:“旧史载文郎国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无乃过其实欤!夫洞庭地夹两湖(中国湖南及湖北——引者注),实在百粤之北;巴蜀犹隔巂滇(属中国云南——引者注),不相接壤,旧史侈大其辞,殆与后蜀王之事皆属传虚,而未之考也。
况所分十五部皆交趾、朱鸢以内,全无一部在北,可证其诬也。”
附上述所列史籍信息:
《岭南摭怪》(越南语:Lĩnh Nam chích quái〔Lĩnh Nam trích quái〕/岭南摘怪〔岭南摭怪〕),又称为《岭南摭怪列传》,越南古代书籍,用汉语文言文编成。

内容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为主。
原作者不详,相传由陈世法(Trần Thế Pháp)所撰,而书中的神话故事早在李陈时期已经出现。
到15世纪末,出现了武琼、乔富修订校正的两卷二十多篇故事版本。
《越史略》(越南语:Việt Sử Lược/越史略),越南古代历史文献,作者不详。
该书共三卷,采用编年体,以汉语文言文写成。
是记载越南上古时代(包括越裳氏、南越国等)至李朝(1009-1225年)事迹的重要典籍(其实亦有陈朝部分,但只介绍历代年号)。
《越史略》作者,已难以稽考。
而成书年代,则可从书末的《附陈朝纪年》中的“今王,昌符元年丁巳”推断,可能是陈废帝昌符元年(公元1377年)写成。
《大越史记全书》(越南语: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大越史记全书)是越南的编年体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编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历史最重要的史书。
该书从后黎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由吴士连编纂,收录了自鸿庞氏时代以来的传说及史实,最后于1697年,由黎僖负责增补至后黎嘉宗德元二年(1675年)的史事,为全书最后修订本。
《大越史记全书》的编纂,可说是继承了越南人官方修史的传统。
此一传统,可追溯至陈朝时期黎文休编撰《大越史记》及后黎朝时期潘孚先编纂《大越史记续编》。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语:Khâ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采编年体,用汉语文言文编写。
于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简(越南语:Phan Thanh Giản/潘清简,1796年–1867年)开始修撰,其后数次续修,至阮简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