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15年高考历史

火烧 2022-07-25 19:22:04 1076
15年高考历史 一、高考历史重要时间表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5年高考历史  

一、高考历史重要时间表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 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1898年 戊戌变法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 黄花岗起义1911年lO月10日 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1913年 二次革命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5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 中共七大,确定md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1956年 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2年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年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 中共十五大,确定dp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 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25年 孙中山逝世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ge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ge命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1935年1月 遵义会议1935年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底 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7年秋 中共召开洛川会议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ge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1942年 gcdzg开始整风1957年 中国g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1949年4月 北平谈判1946年初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1949年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运动 1950—1953年 抗关援朝战争1950年 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 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7年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 “反右倾”斗争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 二月抗争1976年 四五运动1973年 ze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1975年 dp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1年9月13日 bl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 qj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1971年10月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765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1785年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807年 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年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研制汽车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7世纪后半期 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19世纪30年代 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19世纪初 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17世纪早期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19世纪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1840年前后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19世纪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

二、求高考历史重大事件纪年表

中国朝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国最高的统治政体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当一个家族推翻统治家族即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三、中国高考的历史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高考每年只举行一次,2003年以前在7月举行,2003年开始改为每年6月举行。

在很多省市,高考每年仅举行一次(近年来部分省市每年举行两次高考,多增加的一次在1月举行,称为春季高考)。旧时高考时间(2003年前)为每年7月,2003年以后,新的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其统一考试为6月7日、8日。6月7日上午9:00-11:30 考语文;下午15:00-17:00 考数学。6月8日上午9:00-11:30 考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下午15:00-17:00 考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其中英语/日语/俄语有听力考试)。

由于部分省(市)按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高考结束时间不一,上海、山东于9日上午,广东、海南于9日下午,江苏于10日上午结束。

四、中国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1977年再次恢复高考高考历史变迁: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dp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 15年高考历史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

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 。

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

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

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2016年 安徽、福建等8省份申请2016年起使用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省份从2014年的15个增加到2016年的26个。

五、高考中政治、历史、地理各多少分

全国卷文科高考每科各100分:地理100分,历史100分,政治100分。

北京、天津、浙江、海南文综各科也是100分;

江苏选考科目各120分;

上海情况比较特殊,选考三门各70分。

按科目看,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单看政治,选择题48分,大题52分;单看历史,选择题48分,大题52分;单看地理,选择题44分,大题46分。

扩展资料: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

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创设问题情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能力是多年来高考历史学科的特色。

在新课改使用多版本教材(北京市有人教版和岳麓版两套教材)的情况下,材料题的份量应该是只增不减。因此,掌握材料题的解答方法对答好历史题至关重要。

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1、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2、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3、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4、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5、步骤五,作答过程。

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参考资料来源:高三网-史上最全高考文综各科答题技巧

六、高考必备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商西周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文字: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楚辞(《离骚》)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汉赋魏晋南北朝 “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隋朝 唐朝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唐诗两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瓷器:景德镇“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宋词元朝 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曲:关汉卿《窦娥冤》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京剧: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秦朝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朝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隋唐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元朝 行省制度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北魏和唐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手工业 格局: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官营为主冶炼业: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制瓷业:中国最早;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景德镇商业 秦代:商品买卖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六朝:“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明清:商帮(徽商、晋商)萌芽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束缚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重视保护农业。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心即理也”明清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宋明理学)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火药(唐朝末年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指南针汉字书画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北宋)苏轼、黄庭。

七、高考历史最低分

零分张铁生,1950年生,辽宁兴城人。

1968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曾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

1973年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因解答不了试题而在空白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 “信”,被树为“反潮流”的“英雄”。同年入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

后加入gcdzg。1975年任中共铁岭农学院核心小组副组长、院党委副书记。

同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1976年10月后被撤销所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党籍。

1983年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1年10月刑满获释,和另外三人创办了饲料公司,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净资产过亿元,是拥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

张铁生任集团公司商政总监外,还兼任监事会主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