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学汉语哭了 文字的溫度,老外學漢語的好笑段子,這些漢語把他們整蒙圈了!
文字的溫度,老外學漢語的好笑段子,這些漢語把他們整蒙圈了!
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語言,所以說外國人即使能夠明白單個漢字或詞語的意思,但當把這些片語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懵了,常常犯一些讓人捧腹的笑話。教他們的漢語老師,也對外國學生的這些錯誤哭笑不得,只能儘量地向老外們介紹漢語的特點。
通常來說,來自日韓的學生跟歐美人相比,學起漢語來更加容易一些。這是因為日本韓國的文字中,至今還保留了很多漢字,當然,存在於日本文字中的漢字和中國人的漢字,在意思上是有差別的。有一個日本學生,他的進步很快。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問他的老師:“Y頭是什麼意思?”他的老師被問懵了,直到這個男生拿出書,為老師指出“Y頭”,他的老師才明白,原來是“丫頭”!
由於不同的文化環境,一些中國人很容易理解的文字,外國人學漢語時,可能想破腦袋也搞不明白。比如,漢語裡的成語“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都是用來形容夫妻之間的關係和睦,但是外國人有時候會用這兩個成語來形容朋友之間的友好關係。除此之外,外國人學漢語時,對一些詞的褒貶色彩也有分不清的時候。“拍馬屁”是個貶義詞,有些外國學生卻把這個詞理解為讚美某個人的意思。比如,當老師誇獎學生進步快的時候,學生卻回覆:“老師,您不要拍我馬屁!”讓老師們哭笑不得的事情遠遠不止這些。
在很多外國人學漢語的時候,都會犯一種錯誤,就是理解不了文字代表的多層意思。比如,他們把黑鍋理解為一種負擔,“背黑鍋”自然就是承受很大壓力的意思......當他們抱怨漢語老師留了太多作業的時候,他們就說:“老師,您能不能不要讓我們背黑鍋?”老師們經常被學生們問得啞口無言——即使是從業多年的老師,面對外國學生的各種奇葩問題,也是束手無策。
外國人學漢語的時候,為了表達清楚,時常會畫蛇添足,在固定詞中加一些修飾詞。比如,很多外國人認為蛋和雞蛋的意思相近,所以為了表達清楚,他們通常都會說雞蛋,而不是蛋。當他們買東西的時候,說來一斤雞蛋這當然沒有錯誤。但當和人戲謔,他們想稱戲謔物件為笨蛋,卻習慣性的說成了你這個笨雞蛋。如果老外們知道笨雞蛋的別稱柴雞蛋、草雞蛋、土雞蛋,恐怕他們又要花時間來來研究這些複雜的雞蛋品種了。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份漢語八級考試,時常讓學漢語的老外們頭大,咱們就來看看這份號稱是史上最難的漢語考試題目:
1.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 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
3. 地鐵裡聽到一個女孩大概是給男朋友打電話,“我已經到西直門了,你快出來往地鐵站走。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
4.單身人的來由:原來是喜歡一個人,現在是喜歡一個人。

5.兩種人容易被甩:一種不知道什麼叫做愛,一種不知道什麼叫做愛。
6.想和某個人在一起的兩種原因:一種是喜歡上人家, 另一種是喜歡上人家。
7.女孩約的男孩遲到了有兩個原因: ①睡過了,②睡過了。
其實老外們不用頭疼,找一本新華字典,就可以解決很多關於漢語的疑問,就鬧不出這麼多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