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的一生 「 ”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剛收得《平復帖》即遭綁票,絕食將死,不獻收藏
「 ”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剛收得《平復帖》即遭綁票,絕食將死,不獻收藏
年輕時的張伯駒張伯駒字家騏,河南項城人,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稱為「 ”民國四大公子”,是集收藏、書法、詩詞、戲劇為一身的一代藝苑宗師。他曾在吳佩孚、張作霖麾下官至旅長,後因厭惡內戰,棄仕從商,任鹽業銀行常務董事時開始收藏書畫。
張伯駒有兩位太太,因志趣相迥,日久而味乏。1935年,39歲的張伯駒,納小自己18歲的潘素為妾,從此相濡以沫,把「 ”蘇杭第一美女”熏染成帝京著名畫家。

張伯駒酷愛收藏,《平復帖》是西晉陸機手書真跡,距今已有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跡還早七八十年,是中國最古老的紙本法書,又是漢隸到草書過渡及章草的最初形態,被收藏界尊為「 ”中華第一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
1911年清室推翻後,《平復帖》從皇家流落到末代皇帝溥儀堂兄、恭親王之孫溥儒(心畲)手中。盧溝橋事變,溥儒母親病故,手緊缺錢,才出讓府藏《平復帖》。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得,隨即遭人「 ”綁票”,索200根金條,意在逼索《平復帖》。
被「 ”綁票”的張伯駒大耍少爺脾氣,絕食好幾天,憔悴將死。他對潘素說:「 ”怎么救?救不救都不要緊。但一定要保護好我的收藏品。如果變賣收藏贖我,就是死也不出去。”張伯駒冒「 ”撕票”危險,僵持了八個月,直到綁匪妥協,將贖金降到40萬大洋,潘素和張家多方籌措,變賣首飾,才將張伯駒救出來。
范仲淹的《道服贊》,是范仲淹傳世的唯一楷書。張伯駒舉債以110兩黃金購得。
范仲淹的《道服贊》
1949年初,張伯駒夫婦琉璃廠偶遇傳世國寶——《游春圖》。《游春圖》是隋代畫家展子虔所繪,距今14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畫作,張伯駒忍痛變賣河南老家千畝田園,並京城弓弦胡同15畝豪宅換得220兩黃金,買下《游春圖》。
1956年,提高覺悟的張伯駒、潘素夫婦,將30年收藏的珍品:陸機《平復貼》、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等20多件無償捐給國家。張伯駒說:「 ”這東西雖是我出錢買的,但不歸我一人獨占。要讓子孫後代欣賞,知道文化是什么,藝術是什么。”此舉轟動四海。
杜牧書《張好好詩》是杜牧留存於世的唯一墨跡
1957年初夏,陳毅參觀張伯駒等舉辦的《明清書畫展》,為張伯駒的收藏和慷慨震驚:「 ”先生為保護國家文物之舉令人敬佩,帶頭獻給國家,能喚起民族的自豪感。先生詩詞亦有北宋風度啊。”
——摘選自《上海采風》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