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 [原创]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四霸主与日本战国时期三英杰――刘备篇
[原创]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四霸主与日本战国时期三英杰――刘备篇
金嗓子喉宝――刘备
刘备自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原来小的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那会儿刘备一打胜仗我可美了,真的,要不说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会儿挺二的。
我对刘备的感情是有变化的,怎么说的,刚开始在高点,后来到低点,再后来又到高点了。嗯,就是这么个变化法。
![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 [原创]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四霸主与日本战国时期三英杰――刘备篇](http://img.zhputi.com/uploads/e946/e9460cea2f0db37cb37d76214322ce5b31478.jpg)
刘备的身世就不用多说了,反正刚开始是挺惨的,要多惨有多惨。后来天下大乱,刘备顺势起兵,当然也不怎么样,后来就是东投靠西投靠的,也不咋样,再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咔嚓一下就硬起来了。就跟段誉似的,刚开始被慕容复KP,然后咔嚓一下就把慕容复PK了。
好了,言归正传。起兵前刘备在家编草鞋,那会儿除了贵族的头衔和奇特的长相以外,什么都没有。我不知道那会刘备有没有娶妻生子,不过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光靠一个贵族头衔找个媳妇就应该问题不大,再说刘备家也不一定很穷,还有可能是个富农什么的也不一定。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认为啊,刘备15岁那年与公孙瓒一道师从卢植。卢植是谁,当时的大儒,能找大儒当老师,我想刘备家还是很硬的。还有一点就是刘备的素质是很高的,我们总觉得刘备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尊尊长者呀,其实不是的,刘备这人喜怒不形于色,有心机、有眼界、有本事、有学识,这些素质可以说是先天的,老天给的,但我想跟后天的教育、家教、环境也有关系,有这种条件的家庭差不了吧。所以说刘备找个媳妇也问题不大,虽然样子古怪点。后来刘备起兵,就没听见关于他老婆孩子的记载,我想可能是战乱中遗失了吧。
人家都说长相奇特的人都非常人,我绝对同意。像刘备这长相的,我立刻又想到一人――司马炎。这俩人都不是一般人吧,相传司马炎也是手臂过膝,赤发红眉什么的,当年他和老弟司马攸争夺皇位时,这幅长相也是帮了大忙的。还有就是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长相也很奇特――一弱智,听说当年和贾南风结婚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甩着大鼻涕就来了。所以说正常人只会长正常人的样子,不正常的人肯定有一副不太正常的相貌。
如果搁在文景、光武之类的朝代,刘备长的再奇特,估计到老就那么回事。好在英雄不总是无用武之地,老天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汉灵帝中平元年,太平天师张角叛乱,随即全国相应,随即全国镇压,随即天下大乱……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么一句话:……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说的就是这段。东汉自章帝后,多是些娃娃皇帝,这就造成了太后篡权,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整个朝廷慢慢是乌烟瘴气。在这种情况下,河北巨鹿秀才张角创建太平道,以传道为名发展成员,短短十年时间,太平道信众达百万之巨。终于184年,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号,反了。因起义人人头戴黄巾,史称黄巾起义。
因为黄巾起义是引出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导火索,所以在这儿花的笔墨多一点。总体来说张角的这次起义,我个人认为,积极意义大于消极影响。个人认为啊,这场战争最后直接的、间接的导致全国人口骤减,之后400余年全国处于分裂状态,中华文明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这些是消极影响。再个人认为,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汉朝体系的瓦解,魏晋风潮的兴起,虽说这种风潮相当遭人唾弃,但就我们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而言,魏晋绝对是一文化上的高潮期。还有一点就是由于400余年的分裂,由于400余年的外族入侵,由于400余年的民族大融合,才有了我们今天56个民族的大家庭,今天有纯种的藏獒,但已经没有纯种的汉族人了,不过也好。大分裂铸就大盛世,春秋战国后有大汉,魏晋南北朝后有盛唐,也算是积极影响吧。还有两条最最积极的影响,你们猜是什么,^_^,之前的起义都是喝多了酒,把碗一摔,我反了,如陈胜。从张角起,今后2000年,也许以后也是,都是另外一种模式了,就是先用什么什么宗教做幌子,拉人数,搞组织建设,这样危险性低,充分准备时间长,规模大,隐蔽性高。第二就是从张角开始,起义有组织,有口号,有标语,有旗帜了。可惜这两条当初没申请专利,要不赚死。还有不好不坏的影响,就是为天下英雄创造的施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天下人和跳梁小丑齐聚一堂,粉墨登场。
最后要说的就是,张角绝对不是大坏蛋,绝对不能这么认为哦。张角原来也是秀才,他接受过孔孟之道,受过仁人爱君的洗礼,虽然屡试不中,但他也想为朝廷效力,为天下百姓做点事。后来,他也看到了民不聊生,他是再用自己的方式改造天下,有什么不对的,人们吃不上饭当然要反,难道还活活饿死不成,这是谁的理论。为什么短短10年就有百万之众,因为人家觉得张角值得大家信任。张角名声不好,就像陈胜、黄巢还有洪秀全,可朱元璋名声总的来说就不坏,为什么呢,都是干一件事的,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刘备就是借着张角这股东风刮起来的。起义之初,刘备就结实了关羽和张飞,两个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人才。先说一下,没有什么桃园结义,好像关羽比刘备大一点还,只是三人情同兄弟,并且关羽用枪,张飞的丈八蛇矛也不是独创。三人转战河北等地,此时和曹操等势力有所接触,并结识了当时太尉皇甫嵩。后来黄巾平定,刘备因为剿匪有功,升为县尉。汗了吧,县尉是多大的官,我不太懂,个人理解就是负责一个县治安的,翻翻三国人物传记发现,因平叛而升官,刘备是最低级的,也就是说,黄巾起义,有没有你刘备无所谓,你只是得到了一个安慰奖。不过这对刘备来说已经足够了,龙生于浅滩,能有何志向,无非有朝一日能回归深海就足矣,而龙一旦回到深海,让拳脚伸展开来,则能会发现原来自己绝非俗物,从此才能有遨游天际,呼风唤雨之能。刘备这会儿绝对已经美得屁颠屁颠的,我估计天天跟着关羽和张飞喝酒,然后对着窗外流泪:爸、妈,你们在天之灵看到了么,儿子可以的。
刘备县尉干的美呀:我好歹也是公务员了,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就因为这份认真,刘备闯祸了,原因和曹操一样,因为有着这份激情与责任,得罪了当时的权贵。不同就是,曹操当时很有背景,被人救了,刘备当时很傻很天真,被人废了。这时怎么办,刘备想到了公孙瓒,就这样,带着关羽张飞投奔了远在冀州的老同学,也是刘备的第一个主子。
到了冀州,公孙瓒盛情款待刘备,并委以重任。不久,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进攻董卓。刘备作为公孙瓒的先锋官,也参加了联军,并且真没什么表现,没有温酒斩华雄,没有三英战吕布,但是刘备三人却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因为什么事,我不知道呀。
后来董卓跑了,联军散了,公孙瓒带着刘备回冀州跟袁绍掰手腕去了。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起初靠着家族背景在朝廷当官。后来朝廷内乱,何太后和太监们不对眼,天天搞些你杀我,我杀你的事,渐渐的局势控制不住了。这时袁绍提议,用狼来了的故事,吓唬吓唬这帮不懂事的坏太监。袁绍建议把西北军阀董卓请出来,让他带兵,把太监们一网打尽。大臣们这会儿天天看着人脑袋当球踢,也傻了,脆弱的小心脏承受不了了,也不分析利害得失了,袁绍的提议就这样被通过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狼真的来了。
西北,自古民风彪悍,与西域接壤,人们的工作就是天天和游牧民族打仗,根据达尔文原理,各个身体彪悍,没人敢惹。加上西北条件苦,进了京城,看见了不少花姑娘后,他们不想走了。
董卓进城胡作非为,加上李儒在一旁煽风点火,大家很快就感到了后悔和比原先更大的恐怖。这会儿大家是各想各的招,袁绍和董卓当面决斗,当然没打起来,袁绍跑了。董卓大怒,全国通缉袁绍,结果袁绍被人软禁,直到十八路诸侯成立,推举其为盟主时才被别人放出来。就像蛟龙入海,袁绍一下子牛了,三下两下,占据河北,意图中原。
这会公孙瓒指责袁绍强抢民女,袁绍说公孙瓒住房不交房租,两个曾经的亲密战友在界桥打起来了。袁绍依仗兵多将广,气势如虹。而公孙瓒依仗手里的骑兵,再加上手下刘备等人能征善战,竟与袁绍僵持不下,后来半路出来个赵云,袁绍一看没啥搞头,就这么双方商定议和了。这应该算是刘备第一次出现在大场面里,表现的相当出色。由于这么一股第三方力量的加入,使得原本倾斜的天枰又被扳了回来。界桥之战的直接后果有三:一、让天下人知道刘备是谁;二、为以后袁绍与刘备的合作埋下很好的基础;三、也是最直接的,公孙瓒从此猜忌刘备。
由于刘备的表现太过抢眼,使公孙瓒不得不对刘备重新思考。环顾周围,论文治武功,没人比得上刘备;论冲锋陷阵,没人比得上关羽张飞;论将士归心,又是没人比得上刘备。现在还天天抱着媳妇睡觉呢,这不等于一特牛的人在床头别你扇扇子,就等睡着了咔嚓你呢,你睡的踏实么?南面袁绍虎视眈眈,如果留着刘备,等于养虎为患,去了刘备,等于自断臂膀,这可如何是好。最后公孙瓒和幕僚商量,决定派刘备到手下田楷处任职。
后来曹操官拜丞相,领兵攻打徐州陶谦。陶谦无奈,只好向田楷求救。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赵云,与田楷一同前往。到达徐州后,双方是一阵乱战,陶谦来了外援,又有太史慈相助,精神立刻抖擞,曹操又由于后方出事,不得不急急撤军,又是一不了了之。
陶谦年长,看刘备如看晚辈,喜欢的不得了,央求刘备留下,刘备说:陶公乃一大家,我只是一卖草鞋的贱民,如何能受陶公如此厚爱。陶谦说:玄德别这么说,我原来是卖洗衣粉的。……。刘备就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留下来帮陶谦打点。我个人估计啊,刘备决定留下来之后,肯定给公孙瓒写了封信,解释原因,并对这两年的照顾表示感谢什么的,当公孙瓒看见信,肯定是气的发抖。公孙瓒这会肯定心想:小兔崽子,人家挽留,你还真不客气的就留下了,我怎么没发现你小子有这么实在呀,你考验我智商呢吧,你犯事了我收留你,现在你也不说一声就跑了,你对得起我么,你是看上陶谦的地盘了,还是看上陶谦的闺女了。然后公孙瓒再回过头,看一眼回来禀报的赵云,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妈的,亏了还有一个有良心的,要不赵云也跟着刘备跑了,我他妈的出家算了,没脸见人了。我就是这么评价刘备的,我实在没办法了就先在你这干两天,等看见更好的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你还别说,一看刘备后来的表现,还真是让人有了无限的遐想。他不光把徐州抢了,还把陶谦手下谋士糜竺的妹妹娶过来了,你说这事儿整的。
后来的事儿大家也知道了,吕布抢了徐州,把刘备赶到小沛。当时吕布还是很强的,文有陈宫足矣,武有张辽、高顺,再加上自己,足矣。刘备一看这阵容,这架势,立刻萎了,跟吕布说好话,发誓效忠,后来像条狗一样跑到徐州的门户小沛,帮吕布看门去了。说实话,吕布抢了刘备的徐州是不太地道,怎么说也是在你最落魄的时候刘备帮你一把不是。刘备去了小沛,还真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吕布这下放心了,不过死期也到了。吕布一放松警惕,刘备就开始联系曹操,我也不守门了,打开门带你进来,这样在刘备与曹操的联合下,吕布覆灭了。一般人看到这都拍手称快,灾星吕布终于陨落了。大坏蛋吕布这么对不起大好人刘备,该。张飞就说吕布:三姓家奴。意思是,吕布刚开始是荆州牧丁原的干儿子,被董卓看上后,杀了丁原当董卓的干儿子。后来为了貂mm杀了董卓,自己自立门户。当吕布被绑在徐州城楼上时,还在恳请做曹操的干儿子。你说说,对三国第一猛将的为人,我确实也很无语,比之张辽、高顺的气节真是差的太多,也难怪张飞骂他。不过把整件事想一遍,刘备真是好人么?
你刘备被人抢了地盘,心情肯定不爽,要不你去打他,要不你去投奔另外一个人。跑回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找吕布哭,又自己愿意去做他的看门狗,这你是自愿的吧,没人逼你吧。人家是对不住你,但你回来的表现已经是不计前嫌了,你后来的表现只能说你的人品有问题,这就没法怪人家吕布了吧。也许可能是刘备出于报复,自己又无力讨伐吕布,只好用一出苦肉计,这就不能说他人品差,行,这也说得过去,不过要是这样,刘备就等于从我们给他建筑的神坛走下来了,原来他也是人,不是什么佛光普照的尊者。曹操爱才,其实想放吕布一条生路,当然,被刘备制止了。刘备说得没错,吕布绝对不能留,但当他用一种冷酷、无情的语气宣布吕布的下场时,我们只能为好人有好报而感到欣慰,相互拥抱,庆祝刘备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可这个胜利是在玩弄了吕布的信任,演了一出政治变脸大戏后换来的。当初吕布背信弃义,现在的刘备岂不步其后尘?三姓家奴,刘备从起兵到现在,先后仕过公孙瓒、陶谦、自己单干、吕布,以后还将服侍更多的人,包括曹操、皇上、袁绍、刘表,几姓了……
汉初和汉末两大乱世出了两大无双战神:项羽和吕布。项羽对虞姬可谓侠骨柔情,虞姬对项羽可谓儿女情长。垓下月夜,一首生死离别曲,唱出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梦想的痴情与爱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项羽战死,虞姬自尽,这结局你说好是不好。吕布和貂蝉从最开始就是政治的牺牲品,不可能有真挚的爱情。董卓死后,貂蝉毫无悬念的归了吕布,结果的,貂蝉没有能为吕布生儿育女,吕布也是三分钟热乎,虽然没有关于貂蝉幸福与否的记载,不过从陈寿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想象,青春不再随被疏远,吕布最后几年有烦心事就是找妻子倾诉,当然不是貂蝉,她已被忽视。也是一个苦命人。
好了,曹操占领了徐州,将刘备带回了许昌。在这个地方过日子,刘备是留了十二分的心眼,结果,还是出事了。
刘备到了许昌,首先是曹操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刘备介绍给了汉献帝。曹操此时有反心么。没有,绝对没有,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出现衣带诏的事件,绝对不是因为曹操要反,应该是献帝在向曹操要权,是一场权利归属的较量。结果献帝输了,才有了献帝下诏诛杀曹操。曹操真正有反心应该是在晚年,灭了马超之后的事。为什么呢,这里先不详细说了。
献帝在曹操的地盘有多憋屈,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献帝看到刘备时有多兴奋,我们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首先一看这长相就高兴,奇形怪状,长的比我都难看,心里这叫美。然后一听是刘备,早有耳闻,大英雄,高兴。刘备真不愧是人才,机会,有点曙光就要抓住:回陛下,我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话不是随便说的,有时无所谓,有时很严重。我想说这话前,刘备应该是考虑过了,曹操和献帝的关系怎样,刘备清楚,说了这话就等于告诉献帝:我和你站一头的。三个聪明人:刘备、献帝、曹操,谁都不是傻子,谁放一屁不用瞅别人,大家心里清楚。献帝也不是盖的,立刻就叫皇叔了。曹操呢,心很寒呀。刘备的护身符求来了,好不好用,当时谁也不知道,但是猜也猜得到,不好使求他干嘛。事后的我们更知道,护身符在许昌不好使,出了许昌特好使。大家发现没,从此刘备跟人见面,第一句肯定是: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当今皇帝之叔…………。在配上刘备憨厚可爱的表情,随便见一人就说:嘿嘿,你认识我么,我是当今皇上他叔。在一个没有金嗓子喉宝的年代,天天扯着大旗瞎嚷嚷,真叫人不佩服不行呀。
从此,在许昌刘备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监视与保护。出于自保,刘备开始种菜,养鸡,搞起了农副产品。你还别说,刘备的演技真的真的很好,会哭,还会装无辜。我就纳闷了,连曹操这种老江湖都被刘备给骗了,这是什么功底,真的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化不可能为可能,刘备真的是太神奇了。袁术称帝,曹操居然能特爽快的答应刘备领兵出战,刘备的本领,他的城府,太深了。
刘备脱离了曹操,大踏步的向着新生活前进,我们都为刘备的新生活感到高兴,大好人终于摆脱了大恶魔曹操的束缚,老百姓从此有救了,我们看着也眼泪哗哗的。真的太好了,好的让刘备忘记了和董承的承诺,好的让刘备忘记了献帝对他的期待。董承被抄家,刘备无所谓,献帝郁郁寡欢,刘备无所谓,至少我没看出他有什么愧疚,还是伤心。他难过的不是献帝的处境,而是曹操什么时候被打倒,自己什么时候当皇帝。献帝是个傀儡,地球人都知道,他能给刘备的只有皇叔的名分,政治上的敲门砖,现在刘备得到了,献帝还有用么,什么叫拍屁股走人,他原来用过,熟。看书的时候有人注意到这么一段么,刘备向献帝辞行时,献帝怎么说的:皇叔为何离朕而去。然后拭泪,心想:天下之大,真是孤家寡人呀。这种心情,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也不好说,但我觉得以后的刘备哪怕表现出一点点的内疚也好。
刘备出来后先打袁术,然后曹操反应过来开始讨伐刘备,无奈,只好去投奔袁绍。没啥说的,又是一阵款待,然后被袁绍束之高阁。不久中原大战打响,袁绍、曹操决战官渡。感知危险是人类的天性,刘备感觉到袁绍不行了,找了个借口,跑了。当时他建议袁绍派自己出使刘表,从背后偷袭曹操,袁绍一听,好,你去吧。然后刘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这会儿算是把袁绍结结实实的摆了一道呀。
袁绍覆灭了,刘备环顾四周,也就剩下那么仅存的几个果子了,找刘表去吧。
一个套路,一阵款待,然后束之高阁,被发配新野,又开始给刘表看门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刘备和刘表喝酒,刘备哭着对刘表说:我本一武将,现在久未骑马,屁股上都长肥肉了。这年刘备不到五十,看到这我心里还是很酸楚的。不光为刘备虎落平阳的遭遇,还有刘备一生奋斗、至死不渝的精神、信仰,做事就怕认真,何为认真?认准一个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首先理想要是好理想,不能是倒退,按md的话就是为了人类解放,按圣斗士星矢的话就是为了正义,反正不管怎么着,往大了说是要能促进历史和社会进步,往小了说能使百姓生活安康。刘备的岁数在那会也是快入土的人了,但还在坚持一个多年来对自己的承诺,还在为一个理想而努力,而奋斗。这种精神我真的很佩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尝到无数的辛酸,经受无数的考验,至死不渝的奋斗了大半辈子而不为所动摇之后,拨云见日的时候终于到了。刘备同志经受住了老天的考研,老天很满意,奖赏很丰厚,女娲娘娘在地上捡起了最上好的泥土,捏呀捏,终于捏成了诸葛亮。从此火箭有了助推器。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的事业就可以说是蒸蒸日上。47岁诸葛出山,48岁赤壁之战,当然了,打仗本身和刘备关系不大,不过后果对刘备大大的好,49岁领荆州牧,54岁领益州牧,59岁占领汉中。有了诸葛亮,吃饭就是香。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兵败,周瑜疏忽大意,一举拿下了荆州四郡。其实我们一般说的刘备占领荆州,指的就是这四郡,并不是全部的荆州。当时的荆州被分为了三块,曹操占北部,荆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孙权占东部,荆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刘备占南部,人口最多。后来,益州的刘璋看曹操锋芒太盛,希望刘备看在同是宗亲的份上过来帮他一把,刘备借此机会领兵入蜀。
刘备和原来不同了,有了地盘,干什么都硬气。手里有了兵,刘备的能力一下就发挥了出来。刘备最大的优点就是相当会打仗,很会带兵,很有谋略,很有眼光,很有手段,这些以往看不到的东西,在进入益州的两年时间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刘备的表现堪称完美。
刘璋与其父刘焉两代经营益州,统治已经根深蒂固,刘备这次入蜀,说实话就是过来抢地盘的。既然有目标,就要有策略,刘备的策略就是笼络人心,攻心为上。效果相当的好,进行很顺利。
到这就没什么好写的了,过程大家都知道吧,既然是论文,倒是想说说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刘备入蜀的引子是张松献图,这个张松大家怎么看,不知道这段的就不要说了,看过三国演义或者电视剧的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张松先是出使朝廷,千万别记成是奉刘璋之名出使曹操啊。张松出门前把蜀中地图画好,本想献给曹操,结果曹操表现不好,没有眼力健,张松坐着不耐烦,一劲的暗示,曹操就装成没看见,死活不请张松去洗澡。张松一生气,冲着大门口自己撸了一管之后,走了。这会儿的曹操已经是有点想图谋不轨了,天天想着两件事:篡位和继任人,也加上打拼这么多年,累了也好,雄心壮志没了也好,反正放走了张松是一大败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个大好的机会让刘备捡了。后来邓艾入蜀,费老劲、出险招才算把蜀汉摆平。张松到了荆州,刘备一阵款待,又是洗澡,又是按摩,顺手还造了个把人。张松一看刘备好眼力、识货,立刻把地形出献出,并提供刘备益州的详细情况,兵力部署,表示日后做攻打益州的内应。刘备立刻许诺刘璋的大小老婆以后都是张松的,之后两人在夕阳的余晖下,手拉手,相拥着,一道规划美好的明天……。就是这么个经过,同样的经过,三国演义里面怎么表现的。张松,丑,头脑好,记忆力高,是个人才,这些和历史真相相同,此人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将整个益州献给了长者刘备,被表现的忧国忧民,大义凛然,这些我就不敢赞同了。我认为此人人品极差。一个买主求荣得人,拿着刘璋的薪水去要求别人攻打自己主人的人,一个拿自己老板全家的人头去换取富贵的人,怎么会被罗大先生描写的那么好,怎么配得上君子的称呼。刘备确实比刘璋强,但刘璋真的就是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昏君么,我看不见得,刘备马上就要打到成都时,百官建议刘璋烧掉城外快长成的麦子,刘璋说:百姓种麦子很辛苦,马上就要收获了,如果烧掉他们这一年就会挨饿,即使被刘备收取,我又怎么能忍心这么做呢。刘备打到城下,百官建议用城中的余粮坚持死守,刘璋又不同意:我这几年没能给百姓带来好的生活,已经觉得有愧大家,现在却要让大家陪我受难,我实在不忍心。结果出城投降,从事王累把自己吊在城门上,死谏不成,割断绳子而死。我们想想刘璋是为了自己活命才出城投降么?我看不见得,自古君主投降,有几个有好下场,献帝禅位,结果被赐死,孙皓投降,结果被斩首,别说刘备和刘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是父子兄弟,因为权力相残也是屡见不鲜,这点刘璋不是不知道,由此,我看他的投降出自对自身安危的考虑,可能不大。刘璋能力不济这是事实,但完全否认刘璋是不正确的。王累死了,但死的像个汉子,之后的张任、黄权等人也死了,死的大义凛然,没尽到做臣子的责任,他们都有愧,面对刘备的招降,他们选择了同刘璋政权同生同灭的道路,刘璋活着,但他是在用更大的勇气去活着。对于他们我们有什么好指责的,刘璋无能,但手下愿意用命去维护,唯独张松、法正之徒与他们相反。刘备的进攻准备其实还没做好,但由于张松酒后说漏了话,才草草起事,张松也因此被他的哥哥告到了刘璋那里。张松与法正同谋,张松死后,法正落荒而逃,张松的死,死的好,小人应有的下场,最后连亲生哥哥也与之末路,该。法正,有谋略,绝对的人才,但人品如何,史学家早有定论:小人。张松法正,狼狈为奸。
后来刘备自领益州牧,看好啊,这是自领。要不说一看到这我还是很不爽,曹操的官职那都是皇上封的,别管皇上是不是发自真心,但至少现在皇上还在,他曹操没忘了这一环程序。而刘备呢,皇上还在呢你就自领,你把皇上当什么了,眼里还有没有皇上。是,现在皇上被曹操控制,你这委任证书不可能被发下来,但你口口声声忠义到哪去了,程序走一个不是应该的呀。不让你当益州牧,你有实无名又能怎么了,还能体现你一直想着皇上,一直把自己当成朝廷命官,现在可好,翅膀硬了,干什么事都不用和皇上打招呼了。
好了,我也没说刘备不应该得益州,我也没觉得他得到的方法有什么不对,我只是突然感觉,有时候争斗真不是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过程也并不总是正以压倒邪恶,它的过程充斥的太多的辛酸、无奈、忠诚与小人。《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所以刘备和孙权可能就写得有点不好,理解。《三国演义》为照顾读者情绪,把刘备写的太好,连他家房头的乌鸦都变成了雄鹰,也理解。不过有些事对还是不对,我们要会去想,去分析。
刘备这下ok了,其势头已经把老牌劲旅曹操都比了下去,更不用说是孙权。现在的刘备只要在使一把劲,大汉重现不是不可能的,但出事了,关羽战死,荆州失手了。荆州失手是早晚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关羽人性上的弱点是一原因,这点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还有两条最主要的,也可以归为一条:刘备的成功路线和隆中对的路线大致相同,但隆中对有一致命弱点。对这,我们下次再说,有想发表意见的朋友请留言。
壮志未酬,心有不甘,加上失败的打击,一切一切都重重的压在刘备心里。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
对于刘备托孤这段,大家的看法现在统一了,按乾隆的话:甚伪。几百号人在门口,逼着诸葛亮发誓效忠,诸葛亮如果说:好,刘禅这小子不行,那就我来管吧。我估计立刻被门口的人踩成陪葬品。还有一条大家也很清楚,就是说马谡不堪大用,对于这条,刘备说对了么????
总体总结刘备一生,有坎坷,但他挺过来了,有波折,但就理想始终不曾放弃,有权谋,耍心眼,但谁说好人心眼不能多,包龙星他爹就说过:治贪官,就要比贪官还精。刘备很伪善,从神的角度则不可饶恕,但刘备是人,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活人,所以他更伟大。我只是刚开始太喜欢刘备这个人,长大后慢慢发现了他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就立刻有了感情被欺骗的感觉,结果就成了现在这样讨厌他,感觉我是纯属报复心理。
刘备入蜀,听说曹丕篡汉,刘备和他比当然是正统,就在成都也宣布称帝,国号汉。
要说用人,曹操第一,孙权第二,刘备第三。看好,绝对没有五虎上将,当时是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张学友、郭富城……,反正就是没有赵云了。赵云在刘备身边表现很少很少,这么个人才被浪费了。当时建国,分封功臣,大家猜猜第一是谁,不是关羽张飞,不是诸葛亮,赵云根本没资格上榜,第一是马超。Why,答:马超他爸是马腾,马超他家和袁绍一样,家族地位高。理由可谓充分。刘备入蜀,四川当时可谓人杰地灵,但刘备不用四川籍官员,后来诸葛亮继续沿用此政策。人数最少的外来势力要吃蛋糕的绝大部分,人数最多的本地势力却只能分到一小块,他们当然不满。他们不满,政权的根基就不稳,时间一长就出事,邓艾来攻,官员不配合,谯周提议投降,谁又敢说不是出自对他们这种统治的报复。相比孙权和当地士族妥协,刘备的策略显得笨拙的多。
最后我分析了一下,蜀汉武将排行榜:刘备、关羽、姜维、魏延。再钻下牛角尖,蜀汉真真正正称得上会打仗,能打仗的,只有刘备一人,千万别被演义骗了,不是诸葛亮,是刘备。嗯,看见了吧,人才可谓少之又少。基础不牢何来上层建筑,蜀汉灭亡在所难免。
我评价,刘备此人之才,远差刘邦,比之刘秀,也有些不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