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史连载 中国排球历史
中国排球历史
1.排球的发展史
排球运动诞生于1895年,创始人是威廉•G•摩根,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沃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
1895年,摩根辅导一个由商人组成的班级,渐渐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造一种结合了篮球、棒球、网球以及手球的游戏, 而这种游戏又必须避免像篮球那样的肢体接触,他在篮球场上架起了网球网(高约1.98米),以篮球胆为球,让人们像打网球一样用手隔网来回托传球,与网球的不同之处是球不能落地,球在哪一方落地一次就算哪一方失败一次。1905年起先后传入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
因为所采用的规则不同,亚洲排球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1905年传入我国的。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
1930年在全国运动会上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79年12月我国男女排球队第一次双双获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并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81年11月我国女排在日本第3届世界杯赛中,七站七捷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此后在1982, 1984,1985,1986的世界锦标赛中再次夺冠,创造了世界女子排球“五连冠”的新纪录。
2.中国女排的发展史
1972年,国家体委和福建省体委共同在漳州市建立了体育训练基地。
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和各省市球队都到这里集训,并由此而腾飞、夺冠。1981年,中国女排登上世界排球颠峰后,外电曾报道过:中国女排的成功是在该国南方某"秘密营地"训练出来的。
郎平是中国女排最具代表性的球员,她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女排姑娘"这个群体形象的象征。郎平以其凌厉的强攻蜚声国际排坛,广大体育爱好者称她为"铁榔头",国际排坛公认她和美国的海曼、古巴的路易斯并称为"世界三大扣球手"。
郎平具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身高1.84米,柔韧性好,弹跳力强。她技术全面,擅长4号位高点强攻,又能打出各种快攻、时间差、位置差等战术。
在防守上,她出色的高压拦网,也往往能直接得分。早在1977年的亚洲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
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郎平的超手扣球大显神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威胁。比赛中,一个日本队员接球时造成腕部受伤。
日本报刊惊呼:"郎平打乱了日本女排的阵脚"、"中国队1号的扣球如泰山压顶,气势磅礴"。此时,郎平已经成了一把淬火的"榔头"。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决赛时,日本队又碰上了中国队。
当中国队最终获得冠军后,日本新闻界对郎平评价道:"她简直是半个中国队"。从此,郎平"铁榔头"的美名便名扬天下。
中国女排战绩: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
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力克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1987年,中国女排进行了自1976年组队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三位新教练李耀先、董传强、程蜀琦走马上任,四名新队员入选,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实力减弱,困难重重。
1989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敌前苏联和秘鲁队,获得第三名。随着欧洲强队的崛起,中国女排独霸天下的优势已经不再。
1990年胡进教练执掌中国队帅印,选拔了一批年轻,身体条件好的队员,但队伍的整体实力没有大的回升。1990年8月,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中国女排请回了在美国留学的郎平助阵,最后获得了亚军。
在随后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仅获得第七名。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中国女排必须"卧薪尝胆,科学训练,综合治理,再振雄风",才能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
1995年,郎平在这一危难时刻回到祖国,毅然接受挑战,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重返冠军的艰难历程。在它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年轻队员逐渐成长起来。
焕发出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狠抓基本功、提高队员的悟性是郎平教练双管齐下提高女排水平的基本做法。
同时,她还把亲身领悟过的夺取世界冠军必须基本功扎实、动作连贯、环环紧扣、坚韧不拔的感受不折不扣的传授给大家。一年来中国女排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一系列比赛的好成绩。
1996年,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顽强拼搏,获得银牌。实现了中国女排的一次大飞跃,把已降至世界女排八强边缘的中国女排又拉回到争夺霸主的营垒。
1999年,郎平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陈忠和的上任后的新女排 中国女排重回世界的巅峰 17年卧薪尝胆终获回报。
3.中国女排历史简介150字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 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个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 。
2015年9月6日,第12届女排世界杯最后一轮,中国女排以3-1战胜日本队,第四次将世界杯冠军的奖杯收入囊中,同时也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2016年3月25日,中国女排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6年8月17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1/4决赛中,中国女排3-2力克卫冕冠军巴西队,时隔八年再进4强。8月19日,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中国女排3-1战胜荷兰女排,报了小组赛不敌对手的一箭之仇,时隔12年再进奥运会决赛。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8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4.排球发展史
世界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排球运动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
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1905,一说是1913年。
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的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排球是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
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因而发明了排球游戏。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
但因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
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
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te(小网子),1896年由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取名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Volleyball在我国最早译为“队球”,后改“排球”。 排球这个新的运动项目,于1896年春田市春田青年会干事培养学院青年会召开青年会体育干事会时,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与观众正式公开见面,就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同年,在春田市举行了第一次排球公开赛。这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
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从那以后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在各学校迅速开展普及开来。
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兴趣,并把排球列入军事体育项目,广泛在军队中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狂热的程度。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1988年国际排联制定了《世界排球发展计划》:在世界各个地区建立20多个排球发展中心;发展娱乐性和健身性排球;向发展中国家赠送排球器材;向各国提供技术教材和录像资料等。
1995年国际排联推出了《世界排球2001计划》:在各大洲各国树立排球为顶尖运动的形象;使排球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让排球引起电视网和各节目赞助商的兴趣;使排球管理机构成为现代高职业化的机构;使拥有高水平球队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5.中国女排历史
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力克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7年,中国女排进行了自1976年组队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三位新教练李耀先、董传强、程蜀琦走马上任,四名新队员入选,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实力减弱,困难重重。1989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敌前苏联和秘鲁队,获得第三名。随着欧洲强队的崛起,中国女排独霸天下的优势已经不再。1990年胡进教练执掌中国队帅印,选拔了一批年轻,身体条件好的队员,但队伍的整体实力没有大的回升。1990年8月,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中国女排请回了在美国留学的郎平助阵,最后获得了亚军。在随后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仅获得第七名。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中国女排必须"卧薪尝胆,科学训练,综合治理,再振雄风",才能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
1995年,郎平在这一危难时刻回到祖国,毅然接受挑战,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重返冠军的艰难历程。在它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年轻队员逐渐成长起来。焕发出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狠抓基本功、提高队员的悟性是郎平教练双管齐下提高女排水平的基本做法。同时,她还把亲身领悟过的夺取世界冠军必须基本功扎实、动作连贯、环环紧扣、坚韧不拔的感受不折不扣的传授给大家。一年来中国女排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一系列比赛的好成绩。1996年,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顽强拼搏,获得银牌。实现了中国女排的一次大飞跃,把已降至世界女排八强边缘的中国女排又拉回到争夺霸主的营垒。1999年,郎平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
陈忠和的上任后的新女排 中国女排重回世界的巅峰 17年卧薪尝胆终获回报
6.中国女排从建成至今的历程事迹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成立时间,1954年。
起步(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即建国初,那时排球强国是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而当年的国际比赛主要是6人排球,9人排球为主流的中国,便需要重新学习6人排球的规则、战略和比赛方法。 中华全国体育会便积极安排男女排球运动员到东欧等地参加排球比赛,藉以吸收经验,经过一系列的友谊赛,中国男女排球运动员开始掌握6人排球的比赛方法。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正式成立,张之槐先生出任主席,更在1954年成为国际排联(FIVB)的正式会员。其后,中国排球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排协)获发邀请参加1956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男子第三届、女子第二届)。
1956年女队在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比赛中,中国女排先后击败奥地利、荷兰和联邦德国等女排队伍,获得第6名。 初露(60至70年代) 60年代,一股亚洲女排新势力正挑战着苏联女排的皇者地位,这股势力就是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东洋魔女”由大松博文的教导下,在1960年的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仅败于卫冕的苏联女排夺得亚军,却接连在的两年后的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和四年后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决赛中击败该宿敌夺标,日本女排更在1960年后曾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震惊世界。
“东洋魔女”的成功亦引起中国排球界的注意,于是中国排协经过ze总理的批准,在1965年4月邀请了大松博文来华一个月,协助训练中国女排,令中国女排得到较有系统的训练和明确的发展方针。1974年,中国女排在第七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第14名。
及至1976年,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正式成立,袁伟民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中国女排终于在1979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有所突破,在决赛以盘数3-1击败当时的亚洲和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腾飞(80年代)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指导下,在80年代开始腾飞。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比赛采用单循环制,经过了7轮28场比赛,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姿态,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接下来的1985、1986两年之间,中国女排又获得了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和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下滑(90年代) 中国女排自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夺得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后,开始青黄不接,早一辈的名将如郎平和梁艳等早已相继退役,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中败于该届冠军苏联女排,最后只获得铜牌。中国女排在1989年的第五届世界杯和1990年的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均卫冕失败,决赛分别负于古巴和苏联而获得亚军。
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巫丹的禁药事件让胡进所带领的中国女排只获得第7名。 1995年,前女排球员——郎平被中国排协聘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率领中国女排走出历史低谷,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和第十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但她始终未能带领球队重夺得世界冠军,故她于1998年宣布辞职。
在90年代,中国女排虽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球员,如副攻的赖亚文、主攻的许新、接应二传的邱爱华等,却只曾在1990年至1998年期间的四次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中屈居亚军,那年代正值古巴女排创造了八连冠的超强王朝。 中兴(2000年至2008年) 2000年,在教练胡进带领下,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止步八强。
中国女排兵败后,中国排协便委任在中国女排队中曾担任20多年陪练员的陈忠和先生担任主教练。 2001年,陈忠和决心重用新人,除了逐步淘汰上一代女排名将,更提拔了不少潜质新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
中国女排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在日本夺得2001年女排大冠军杯赛的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十多年来夺得的世界级正式大赛冠军。不过由于世界大冠军杯属洲际杯性质,传统地位难与三大女排世界冠军赛事相提并论,故在国内没有造成太大回响。
另外,中国女排亦接连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决赛周进入最后决赛,分别败于美国队和俄罗斯队而无缘冠军。 2002年,在德国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中国女排。
7.中国女排历史
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力克美国队,实现"三连冠"。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1987年,中国女排进行了自1976年组队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三位新教练李耀先、董传强、程蜀琦走马上任,四名新队员入选,调整后的中国女排实力减弱,困难重重。1989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敌前苏联和秘鲁队,获得第三名。
随着欧洲强队的崛起,中国女排独霸天下的优势已经不再。1990年胡进教练执掌中国队帅印,选拔了一批年轻,身体条件好的队员,但队伍的整体实力没有大的回升。
1990年8月,第11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中国女排请回了在美国留学的郎平助阵,最后获得了亚军。在随后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仅获得第七名。
面对当时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中国女排必须"卧薪尝胆,科学训练,综合治理,再振雄风",才能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1995年,郎平在这一危难时刻回到祖国,毅然接受挑战,肩负起带领中国女排重返冠军的艰难历程。
在它的悉心教导下,一批年轻队员逐渐成长起来。焕发出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精神面貌。
狠抓基本功、提高队员的悟性是郎平教练双管齐下提高女排水平的基本做法。同时,她还把亲身领悟过的夺取世界冠军必须基本功扎实、动作连贯、环环紧扣、坚韧不拔的感受不折不扣的传授给大家。
一年来中国女排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获得一系列比赛的好成绩。1996年,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顽强拼搏,获得银牌。
实现了中国女排的一次大飞跃,把已降至世界女排八强边缘的中国女排又拉回到争夺霸主的营垒。1999年,郎平因身体原因辞去了主教练的职务。
陈忠和的上任后的新女排 中国女排重回世界的巅峰 17年卧薪尝胆终获回报。
8.中国女排的历史荣誉
从1981年第一次夺取《女排世界杯》至今,中国女排已经先后8次站上世界巅峰,其他冠军荣誉无数。
1、世界冠军 : 8次 世界女排锦标赛 : 1982年、1986年 世界杯 : 1981年、1985年、2003年 、2015年奥运会 : 1984年、2004年 2、其他荣誉 : 1次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 : 2003年 1次世界大冠军杯 (洲际杯)冠军 : 2001年 13次亚锦赛冠军: 1979年、1987年、1989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 、2009年、7次亚运会冠军 : 1982年、1986年、1990年、1998年、2002年、2006年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