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灭后晋 辽太宗耶律德光传:受助母后代兄承嗣,控南无望北还身亡
辽太宗耶律德光传:受助母后代兄承嗣,控南无望北还身亡
辽太宗,姓耶律,名德光,小字尧骨。是太祖第二子,母为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生,辽大同元年(公元1008年)卒。公元927~947年在位。
一、受助母后代兄承嗣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七月,辽太祖突染急病卒于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太祖殁后的第二天,皇后述律平称制决事,一手包揽了契丹的军政大权。
阿保机和述律氏有3个儿子(阿保机共4子)。长子耶律倍,为人聪敏好学,性情外宽内挚,尤好读书,不喜射猎。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长期随父外出征战,累立功绩,参预军国之务,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年仅15岁。
阿保机与他的两个儿子倍和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比较广泛的兴趣,都很熟悉汉文、汉字。阿保机就说得一口很好的汉语,只是在契丹族内部不说。他要祭祀一位在汉人中有影响的人物,于是就建孔子庙,命倍秦秋祭奠。而述律后的契丹族传统思想则比较浓厚,她正是以这种思想倾向,来从她的儿子中挑选帝位继承人。
由于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太重,立为皇太子后,参预军国大政,尤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与述律后的意愿相违拗。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却更娴于骑射,在屡次的征战中获胜,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博得了母后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当做了错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惟母命是从,故尤为述律后所钟爱。
当阿保机死后,述律氏及诸将领奉阿保机的梓官还皇都之时,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镇压了渤海叛州,赶回京城。这时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仅几个月,他让其子监国,也急忙回到皇都。兄弟俩开始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述律氏回到皇都后,匆忙召集朝中大臣们商议国嗣之事,贵族大臣、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确表示:帝位宜立嫡长!得到众人附和。见此,述律后知道若强行立耶律德光为帝,势必引起诸臣的抵制和反对,所以她决意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嗣继帝位扫平道路。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十一月,述律后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来投入牢狱,然后对他们严加刑讯,要他们承认谋叛之罪。前后被杀者数百人。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吕不等人,也被怀疑党附耶律倍,要予以惩办,突吕不只得赶快逃离京城。朝中诸臣,人人自危,无人敢议立嗣之事。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继位无望,甚至有杀身之祸,便对诸臣说:我弟德光功德过人,人心所属,宜主社稷。愿意让位。
大显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帝位,祭谒太祖庙,行柴册礼(契丹保留的新君主即位举行的传统仪式),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贺,接受尊号曰嗣圣皇帝,尊述律后为应天皇太后,册妃萧氏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谕告诸国。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太祖阿保机死后,述律后曾断右手置于阿保机陵中以代身殉,耶律德光即位后,为报答母后举立之恩,特为述律后建断腕楼,刻石树碑,定太后的生日为永宁节,在太后出生的仪坤州(今内蒙古沙拉木伦河南岸)树立太后诞圣碑。而耶律倍被夺取了继承帝位的权力,心中愤恨不平,便只身携带侍臣40余人,泛海经登州(今山东蓬莱)投奔后唐,改姓名为东丹慕华,后又改为李赞华,最后死在异邦。
二、备足机良小获中原
耶律德光即位之时,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各少数民族部族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都臣服、归属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劲敌是中原地区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要实现太祖的遗愿,而且还要做全中国的皇帝。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唐义武节度使(治今河北定县)王都图谋割据自立,唐朝宗发兵征讨,王都遂派人以重赂求救于契丹。借此之机,耶律德光派奚族将领秃里铁剌率军入关,会王都军在曲阳境嘉山之下,与唐将、北面诏讨使王晏球大战。然而,耶律德光军队全军覆没。
闻败讯,耶律德光大怒,即欲倾国亲自出征。这时,后唐却遣使至契丹,提出罢兵修好。朝中大臣也劝谏德光,应观衅而动,不可轻举。耶律德光亦意识到,自己刚刚即位,若出师失利,于自己的统治无益,遂停止发兵,遣使回谢唐明宗,索还涅里衮、查剌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巩固国内统治。
耶律德光即位不久,首先营建皇都,展城廓,建品室。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一是为了安置耶律倍,二是为了防范渤海人民的反抗,升东平郡为南京,扩建城邑,迁徙渤海人移居于此。次年,继行柴册礼后,又会集契丹各部长老、朝中大臣,行再生礼(契丹保留的君主即位时举行的重要仪式,亦为柴册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天显六年,再命扩修京城。并先后派兵镇压了乌古部(活动于今中苏交界的额尔古讷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和党项部的反叛,同时,仍积极备战,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制造攻城武器,准备随时大举南侵。
天显八年,后唐政权发生内讧。这时在后唐的耶律倍派人给耶律德光送信,要德光发兵讨伐。于是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侵。正当耶律德光顺利进军之时,他的妻子萧氏产后得病,不久死去。接着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衮谋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断对后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应州等城外,大军班师北退。
事隔两年,后唐内部再生变乱。节度使石敬瑭公开叛唐,让桑维翰起草一道降表,连夜送给耶律德光,以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子、割让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的诸州土地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耶律德光见表大喜,于是发兵南下。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命在晋阳城内筑坛,备礼册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把自己的衣袍脱下来,亲手为石敬瑭穿戴上,石敬瑭便穿着所赐的契丹服装即皇帝位。答应每年向耶律德光献帛30万匹,割让燕云16州(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给契丹。石敬瑭入居洛阳,寻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升为东京开封府),奉耶律德光之命,拜桑维翰为相,以侄子石重贵镇守河东。
至此,耶律德光夺取河北,挺进中原的宏伟计划获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