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THELASTEMPERORS怎么样
THELASTEMPERORS怎么样
近些年来,美国史学界对清代历史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趋势,这股学术历史被冠以“新清史”学派。
其中,柯娇燕的《半透明的镜子:清代帝制意识形态下的历史与认同》(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欧立德的《满洲之道:八旗制度和中华帝国晚期的族群认同》(the manchus way :the eigt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路康乐的《满与汉:1861-1928晚清和早期共和国族群关系和政治权利》(manchus and han: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1861-1928),罗友枝的《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the last emperors: 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被认为是这一学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各自的著作亦是新清史的代表作,并被称为研究满族的“四书”。
上述四部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即他们在处理这些变化时,都将其作为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来处理。
它们反对在某些特定的事例中根据满洲人逐渐同化到汉人生活方式中的观念来解释满洲秩序的变化。
同化作为一种解释模式将会消失。
但是历史——清王朝令人瞩目的三百年的故事却是鲜活的。
最近,由中国社科院周卫平翻译的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从满洲统治者的视角出发,探讨清朝历史中的民族问题和历史问题。
罗友枝通过阅读并征引大量的满文文献,发现在入主中原与汉族精英的接触过程中,满洲统治者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同盟。

于是,满汉上层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迅速联合在一起,构建起了新的政治军事统治体系。
显然,此间两者的结合,绝非满洲人“汉化”。
罗有枝认为,清朝统治的种种汉化因素,以及满洲人对长城以南的前明王朝领土的管理问题的高度关注,使得许多研究者忽略了清朝统治者的非汉族背景,把汉化当作清代的历史主流加以强调。
他认为,清朝统治者从来没有淡化把自己与汉族区分开来的意识,从来没有放弃他们的满洲认同。
换言之,汉化绝非清朝统治者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它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其针对帝国之内陆亚洲边疆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采取了富有弹性的不同文化政策的能力。
并且,在该书中,罗友枝对芮玛丽[1]所持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做出了回应。
总的来看,当国内学者陷入清朝政治的泥淖之时,比如国内学者多关注满洲共同体的形成时间、乃至如何予以界定;而国外学者如罗友枝等已对此进一步作了深入研究,对满洲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在将近三百年统治历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的认同,维持自身统治地位,作了深入思考。
-------------------------------------------------------------------------------- [1] 房德邻等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第6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blog.163/fengjianyong_2008/blog/static/30984003201010735322580/
相关文章
- The and Exotic Goods and Foreign Luxuries: The Ancient Roman Marketplace
- the long march中文 长征 The Long March
- Heal the World 中国美食征服世界 Chinese Food Conquers the World
- The and 去电影院的烦恼 The Problems and Hazards of Going to the Theatre
- 经历之我见 重金引进人才之我见My View on Appealing to The Talent Through Money
- 成功的人睡得少 工作越少就越成功吗? The Less Work, the More Successful?
- the world 关于马戏团The Circus
- 挖地坑 双语笑话:地坑 The Hole in the Ground
- 随心所欲中的欲是什么意思 时尚双语:网页打印,随心所欲 Printing Parts Of The Web
- 利弊是什么意思 堕胎的弊端 The Disadvantages of Aborti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