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经典广为流传 网络上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所谓「历史真相」反而是谣言
网络上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所谓「历史真相」反而是谣言
有很多的所谓历史真相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谣言,我们一起来列举几个:
1.民族英雄冉闵,《杀胡令》,冉闵的战争神话,若无冉闵杀胡汉人就要死绝。
冉闵一介跳梁小丑,不论对胡还是对汉都侮辱英雄二字,早年随后赵攻略东晋,屠杀汉人。
后来冉闵还封太子为单于,单于是个什么东西,初中生都知道。
当时的光禄大夫韦謏反对此举,曰:“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
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于是“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及其子伯阳”!这事不过是在杀胡令颁布一年之后。
至于《杀胡令》一文,不见史书所载,应该为后人所做。
冉闵诛杀羯人,是因为其政治上的不合作,和帮汉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很多人眼里有这么一个误区,好似胡人就是一个种族,一致对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口号在胡人这里就不在存在了,氐人、羌人轻如兄弟,匈奴,羯人恩若父子?
冉闵的不少辉煌胜利的战役查无史料,多是皇汉编造。
皇汉并非不知道冉闵之不堪,所以再编造网文引起他人注意后为了反驳那些辟谣的人,就用民族大义为武器。
创造了下一个谣言:当时北方汉人被屠杀得只剩200万。
似乎没有冉闵汉人就要死绝,企图用结果论证明冉闵就算其心不正,但是在结果上为汉人立下大功。
然而这“200万”又是查无史料出处。
实际上,经史料整理推测,汉人的人口随乱世确实骤减,但毫无被屠杀灭种的可能。
冉闵的所作所为动对汉人可谓毫无补益。
2.空城计是诸葛亮的妙计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楚国有意吞并郑国,于是就发大兵赶往郑国城下。
郑文公一时不知所措就召集文武众臣商议,此时,上卿叔詹发言,说他有一计可救郑国于危难。
于是郑文公就把退敌的相关事宜都交给了叔詹负责。
叔詹下了城楼后,命令守城的将士放下武器,打扫街道,并且大开城门仿佛要夹道欢迎楚军的到来。
楚军来到郑国城下看到这一幕,顿时有点慌张起来,想着城里肯定有埋伏,于是就在城外二十里安营扎寨。
而这时的叔詹早已经派人前往齐国和鲁国求救,齐鲁大军正在赶往郑国的路上。
楚国得到消息后,怕被这三国夹击就想着赶快退兵。
不过好不容易来到郑国都城之下,贸然离去有点丢面子,于是楚军就把帐篷放在那里,领着士兵自行离去了。
第二天,郑文公登楼查看敌情,发现敌军还没有走,而此刻齐鲁援军也没有赶到,就想着赶紧逃难。
而叔詹却看到楚军的帐篷虽在,可是帐篷上有很多乌鸦栖息在上面,就对郑文公说,乌鸦在帐篷上肯定表示帐篷里没人,所以大王不用逃了,楚军已经退了。
于是这才有了“空城计”和“楚幕有乌”之说。
3.大秦律法人人平等。
这是《秦律》内容:同为逃亡,看看如何处置官吏和百姓的。
《法律答问》有:“大夫甲坚(鞭)鬼薪,鬼薪亡,问甲可论?当从事官府,须亡者得。

今甲从事,有去亡,一月得,可论?当赀一盾,复从事。
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当耐。” 而百姓出徭役,“不会(按时到达),笞五十;未盈卒岁得”,笞当加。
百姓出徭役逃亡一次,“笞五十”,再次逃亡,笞加重;大夫逃亡,只“赀一盾”,反复逃亡,只“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