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多尔衮为什么不废福临自己当皇帝 皇太极和多尔衮,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

火烧 2021-08-28 04:40:37 1039
皇太极和多尔衮,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位?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兄弟关系。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

皇太极和多尔衮,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位?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兄弟关系。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

首先,努尔哈赤并没有称帝,也不存在“皇位”这种说法。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传位给多尔衮的诏书,也没有留下口喻。故而无法考证皇太极是否夺了多尔衮的可汗位。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皇太极_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多尔衮_百度百科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兄弟关系,顺治不是多尔衮和孝庄的孩子。

多尔衮1612年在于赫图阿拉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新宾县老城出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四个儿子,母亲是努尔哈赤最为宠爱的妃子阿巴亥。

而皇太极在1592年的11月28日出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因此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是兄弟的关系,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多尔衮的哥哥。

顺治皇帝全名叫做爱新觉罗·福临,是皇太极在继承其父亲努尔哈赤的皇位以后,与永福宫的庄妃也就是孝庄文皇后所生的第九个孩子,后来皇太极去世以后,福临便在其叔叔多尔衮的拥立下继承皇位。

扩展资料:

公元1650年,一代权臣,清朝第一个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朝的江山一大半都是由多尔衮打下来的。

在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去世后,哥哥皇太极登基,并改国号为大清,成了后金第二个皇帝,大清第一个皇帝。

不过,皇太极虽然建立了大清,但是却没有入关,没有入主中原,没有完成大业。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就扶持皇太极与孝庄的儿子登上了皇位。

更是帮助顺治帝成了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完成了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一生的遗憾。顺治年幼,大权都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他才是那个时候实际上的清朝掌权者。

不过,随着顺治慢慢长大,他早已不满多尔衮将大权牢牢的握在手里。顺治帝封多尔衮为摄政王,掌握了实际的军事大权。

多尔衮是个英勇善谋,赏罚分明的人。但是不幸的是,在征战的途中患病身亡了。顺治皇帝在将他的灵柩运回宫时,还亲自迎接并且跪了三次,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因为多尔衮生前的名争暗斗,树敌颇多,就在多尔衮刚刚死后两个月,之前多尔衮手下说的亲信大臣就想皇帝告发了他的罪名。

最后顺治皇帝以14项罪名除去了多尔衮的一切官职,还没收了一切的财产。甚至还对于多尔衮的尸体鞭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尔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清太宗皇太极 (1592-1643)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52岁去世,是清朝继太祖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尊其父努尔哈赤为太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宗。 ://book.sina/longbook/soc/1100164876_zhengsuoqingcaoshierdi/8.s (正说清朝十二帝——崇德帝皇太极) 睿亲王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铎。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睿亲王。 多尔衮十五岁时,阿巴亥被皇太极所逼,被迫为努尔哈赤殉葬,多尔衮因此丧失继承大统的能力和可能。但此后,他军功卓著。至皇太极去世时,和多铎掌有正白旗与镶白旗,于是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汗位。多尔衮利用豪格的软弱使其不能继位,又畏于两黄旗的实力,不敢自己继位,转而扶持皇太极九子福临入承大统。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并实际掌权。 多尔衮摄政时期,清军入关,满清侵入中原,对清朝开始在中国近300年的统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顺治对他的称呼也从“叔父摄政王”也逐渐变为“皇父摄政王”。39岁时,多尔衮因狩猎坠马不治而亡。死后,顺治帝曾追崇多尔衮为清成宗,谥义皇帝。 不久,顺治帝就因其独断专行,并迫害其兄豪格,又与其母孝庄皇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剥夺其封号,并掘其墓,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名誉。 ://5ips/ps/574.(正说清朝二十四功臣——多尔衮)

多尔衮与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

  1、兄弟关系(同父异母)   多尔衮与皇太极的父亲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多尔衮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氏,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   2、君臣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   3、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   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皇太极死后嫁给了多尔衮。这在少数民族尤其是满族和蒙古族中常见,皇太极的老婆中还有一个是孝庄太后的姑姑。满族人不讲究这个。   4、政敌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前,与多尔衮争当皇帝,两人的支持势力相当。最后是皇太极棋胜一着,当上了皇帝。   另外,皇太极之死据传为多尔衮所为(这个正史上没有记载,但记载于各类野史及文献上,为后世所认可)。   5、情敌关系   孝庄太后在嫁皇太极之前与多尔衮是青梅竹马。   6、都是顺治皇帝的老爸   皇太极是顺治帝的亲爹,多尔衮是顺治皇帝的叔叔,也是后爸。

●皇太极是不是被弟弟多尔衮杀死的?

皇太极不是多尔衮杀死的,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

崇德六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顺治皇帝原名叫做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第九子,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

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扩展资料:

顺治皇帝的一生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很苦的。在顺治年少登基的时候,手握大权的实际上是多尔衮,顺治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到多尔衮死后,顺治本以为可以掌握大权,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可惜多尔衮背后的贵族势力还在,若不是孝庄皇太后一直从中协调,满清可能会再一次上演一场夺权大战。

孝庄自小就对顺治帝宠爱有加,而且顺治帝自小就锦衣玉食,当上皇帝后,也是有孝庄在背后替他打理很多事情,心里一直就想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经历不了任何的挫折。

小时候被多尔衮打压,长大了又被一众大臣反对,一直不能自己做出自己的式。这让顺治皇帝很是挫败。

而且顺治帝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娶了19个妻妾,但是他最喜欢的却是董鄂妃一人,董鄂妃因为丧子之痛香消玉殒,顺治帝丧子又失去的最爱的人,对他的打击很大,甚至寻死觅活。

多尔衮为什么不废福临自己当皇帝 皇太极和多尔衮,皇太极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皇太极篡夺了多尔衮的皇

顺治帝十分的信佛,董鄂妃的逝世,让顺治帝内心崩溃,毅然看破了红尘,决定出家为僧。玉林琇得知这个详细后,就指挥僧人要烧死当时要为顺治帝剃度的茆溪森。

顺治帝为了救下这位高僧,只能取消了出家的打算,孝庄也劝说顺治帝,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心,救治天下就是最大的修行,顺治帝无奈只能继续当皇帝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临

历史上的皇太极和多尔衮,谁才是努尔哈赤心中的继承人?

一、历史上努尔哈赤是想传位给多尔衮,但最终却给了皇太极。原因如下:

根据史料可以知道:努尔哈赤在众多妃子当中,最喜欢的就是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从阿巴亥12岁给努尔哈赤当妃子,16岁开始至38岁22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不离左右。而阿巴亥的细心照料,善解人意也对努尔哈赤产生了影响。使得了努尔哈赤更为喜欢阿巴亥,爱屋及乌。尤其是后期努尔哈赤怒杀长子自己汗位的继承人褚英后。更为喜欢阿巴亥,爱屋及乌多尔衮。(因为当时努尔哈赤与阿巴亥的另外两个儿子多铎与阿济格年纪实在太小。只有多尔衮12岁稍微懂点事情)更是时常透露出传位于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的意思,时常对众人说:我们这么多儿子当中,长大的已经定型了(在脾气性格能力各方面)。其他儿子还小。唯有多尔衮。 努尔哈赤喜欢多尔衮,却传位给皇太极,原因就是多尔衮不肯承认自己有汉族血统,这是努尔哈赤所不能接受的,最终,汉人努尔哈赤临死之前还是将汗位传给了承认自己是汉人的皇太极。 二、简介多尔衮和皇太极 1、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皇太极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孝庄·皇太极·多尔衮之间,什么关系

孝庄与皇太极为夫妻关系。皇太极与多尔衮为兄弟关系。孝庄与多尔衮为叔嫂关系。

皇太极死后,孝庄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但关于太后下嫁这一说法,并没有存在历史证明,所以这件事属于子虚乌有。

扩展资料:

孝庄下嫁之谜:

史料中虽然有3条记载孝庄太后下嫁一事,但基本都是民间作者所著,没有权威性,清朝正史中或者权威书籍对孝庄下嫁没有准确的记载。朝鲜《李朝实录》中记载了不少中国封建社会的史料,有一定权威性,但是没有孝庄下嫁的记载。

至于《太后下嫁诏》,更是民间传说,子虚乌有。所以,根据这么多的野史杂文以及正史中的侧面反应,可以断定孝庄下嫁多尔衮是没有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尔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太极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什么不自立为帝

因为条件不允许。

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驾崩。满洲的贵族王公迅速地分成两党,参与争夺新的皇帝宝座:一方以睿亲王多尔衮为首领,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的弟弟,主要军事势力为正白、镶白旗,成员有多尔衮的同母兄弟英王阿济格及豫王多铎等人。

另一方的首领则是肃亲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掌握正黄、镶黄两旗的军事实力,同党诸王有索尼、鳌拜等人,在人心所向及军事实力方面占压倒优势。还有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及资历很深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们都是没有争位之心的中间势力。

索尼等人提出要立豪格为新皇帝,发誓死生一处。豪格托人拜访尚在摇摆的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决定立我为君,需要你发话支持!”济尔哈朗当即表示:“我也是这个意思,但要与九王(多尔衮)商议。”代善老谋深算,默不作声。

阿济格则向多尔衮下跪说:“你应该马上登临皇帝大位。”足智多谋的多尔衮长于审时度势,没有立即应允。

皇太极死后的第四天,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在沈阳的崇政殿议立新君。当天黎明,皇太极当年统帅的两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派精锐护军包围宫殿,如遇情势变化,准备立即动手。

宫内气氛紧张,多尔衮向黄旗大臣索尼征询嗣君人选,索尼非常干脆地说:“先帝有皇子在,必须立其中的一个,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礼亲王代善突然举荐豪格说:“先帝的长子,理当继承大统。”济尔哈朗赞成代善的提议。一介勇夫豪格想起他父亲皇太极登基时的往事,表演我辞众劝的把戏,谦让推辞说:“我福小德薄,不能担此重任。”

多尔衮随机应变,马上抢过话题说:“诸位王爷说得都有道理,但虎口王(豪格)情愿退出,没有继承大统的心愿。”阿济格、多铎一看时机已到,马上进言:“请睿亲王登临帝位。”

代善一看情势不好,接着说:“睿王要是答应接任帝位,那是我们国家的大福,要不就该拥立皇子。”代善话中的重心是要拥立皇子,但两白旗的王爷一见代善不再坚持拥立豪格,马上提出附和:“肃王当位,我们这班人就没法活了!”

多铎也乘机提出:“立我也行,要不请礼亲王承继大统。”多尔衮还是希望自己掌权,否定了多铎自立的建议。这时代善说:“我已是白发苍苍,哪有这番心思。”说着退出议事厅。

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的心腹将领们,佩剑闯进议事大厅,向着多尔衮嚷道:“我们这班人,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要是不让先帝之子承继大业,我们宁愿跟着先帝一起走!”以命相拼,剑拔弩张,随时有血流成河的可能。

多尔衮权衡得失,采取稳定局势、分步揽权的策略:排斥豪格,自掌实权,找个陪衬。他向诸位王爷宣布说:“立先帝的第九子(福临)为嗣君,我与右真王(济尔哈朗)分掌兵力,左右辅政,(福临)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福临为孝庄皇后所生,当时只有六岁。这虽是个折中方案,但多尔衮实际掌握朝政大权,而双方再也没有理由兴起大浪。

扩展资料: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北游录》)。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

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此行再也没能回到北京。十二月初九日,他病死在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死后,在他摄政时期用强权压制下去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多尔衮摄政时,顺治帝福临尚小,而到顺治七年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身为皇帝却无权力,这对福临来说,当然是件无法长期容忍之事。

摄政王一死,福临必然要真正操起皇帝的权力。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那时他们慑于多尔衮的威望和权力,不敢有所表现,然而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那种保守落后的政见。多尔衮之死无疑是他们聚集起来,夺回失去的权力的绝好机会。

另外,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一些大臣,此时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摄政期间得到的权力而拼搏。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冲突,相互利用,清王朝的政局在多尔衮死后一个多月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多尔衮一死,他的亲信罗什、额克苏、鳌拜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先是安排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十二月十七日,多尔衮的灵车运回京城。顺治帝与诸王大臣身着丧服到东直门五里以外迎候。从东直门到玉河桥,凡是灵车经过的地方,都有跪着哭丧的官员。

公主福晋以下的命妇,则身着丧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门内跪哭。灵车到达东直门外,顺治帝亲执玉爵为灵车敬酒,奠祭摄政王。这天夜里,满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灵。接着,罗什等人又要求以皇帝的葬礼安葬了多尔衮。

即使这样,他们还怕多尔衮死后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过顺治帝之口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多尔衮这个护身符永远存在了。

与此同时,保守派的济尔哈朗等人,利用顺治帝要亲掌大权的迫切心情,也开始了一连串的活动。他们首先命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收回了象征权力的印符、赏功册,接着就开始削减多尔衮的军事实力。

摄政时期,多尔衮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他们是多尔衮推行其政策的重要军事支柱。当时多铎已先多尔衮一年病死,对济尔哈朗等人威胁最大的,就只有阿济格。

阿济格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莽夫,摄政时期,自恃有战功,曾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绝。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又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诸王抗衡。他以多尔衮生前曾说过“不满养子多尔博,而想让阿济格之子人自己亲辖乙正白旗”为由,企图吞并正白旗。

阿济格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遭到正白旗多尔衮旧部的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寻找机会铲除阿济格的济尔哈朗等人看在眼里。

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告阿济格对摄政王不敬,轻而易举地给他定了罪,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将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并将其诸子皆黜除宗室,赏给仇家为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多尔衮为何从皇父跌入罪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多尔衮为何死后遭清算:逼死顺治成导火索

多尔衮(85)太极(16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