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也不想认输 嚴干: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火烧 2022-04-25 22:24:18 1031
嚴干: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一物或難致,無雲泣易睹。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也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戰亂頻仍,留名史籍者只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那些籍籍無名者。本篇就來聊聊嚴干,字公仲。嚴干是司隸馮翊東

嚴干: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也不想认输 嚴干: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一物或難致,無雲泣易睹。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也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戰亂頻仍,留名史籍者只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那些籍籍無名者。本篇就來聊聊嚴干,字公仲。
嚴干是司隸馮翊東縣人,他和李義是同鄉,漢末時期來自馮翊的人不少,列個名單:山子道、王九真、郭凱、楊偉、鄭甘、王照、張既、張緝、嚴苞、徐英、楊沛、吉茂、嚴干、李義,這裡邊張既算是較為知名的。
《魏略》特地強調「馮翊東縣舊無冠族」,可見東縣在彼時確實沒什麼名門存在,從另一方面看其他郡縣大多存在名門豪族。沒有「冠族」不代表沒有家族,李義、嚴干兩人性格都較為寬厚,他們身後也是有家族的,只是底蘊和影響力都不夠。
「馮翊東縣舊無冠族,故二人並單家,其器性皆重厚」——《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中平年間,那時20多歲的嚴干喜歡擊劍,馮翊名族桓氏、田氏、吉氏、郭氏以及侍中鄭文信都挺看重他和李義,也記住了他們的名字。當三輔地區遭逢李郭之亂時,很多人選擇離開家鄉去顛沛流離,而嚴干、李義都選擇了留守故鄉,他們和友人們相互扶持,靠著砍柴為生。
「馮翊甲族桓、田、吉、郭及故侍中鄭文信等,頗以其各有器實,共紀識之」——《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建安初馮翊置左內史郡時,李義就勸嚴干不要跟西縣的人爭了,兩人一起去「東郡」任職了,並且擔任的還是「右職」,重要的官職,就是不知他們去的是兗州東郡,還是仍留在馮翊境內,結合嚴干後來被郡里舉為孝廉,應該是東縣升級成「東郡」了。
嚴干拒絕過司隸校尉的徵辟,憑藉舉孝廉出任蒲阪令後,又因為生病辭官。接下來他又被舉為「至孝」,一如當年的荀爽,嚴干憑此出任公車司馬令,接下來遷任議郎。他還參與過征討高幹,在擊敗郭援的過程中他還憑功升任弘農太守,封爵武鄉侯。
嚴干還跟鍾繇有些恩怨,他特別喜歡《春秋公羊傳》,而鍾繇偏愛《春秋左氏傳》,經常貶低《春秋公羊傳》。兩人為此經常發生爭論,但是鍾繇能言善辯,嚴干向來木訥,總是辯不過鍾繇。鍾繇很得意「公羊高還是最終還是屈服於左丘明了」,而嚴干並沒認輸「只是我屈服於府君了,而非公羊高」。
「繇為人機捷,善持論,而幹訥口,臨時屈無以應」——《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渭南之戰爆發,由於弘農郡戰場很近,這也導致弘農郡的百姓離散了不少,戰後他就遷任漢陽太守,本來還有機會出任益州刺史的,但是由於益州道路不通就沒能赴任。嚴乾的仕途有些跌宕起伏,其履歷卻也不差,曹丕時期他擔任五官中郎將,曹叡時期他擔任永安太僕,在任上逝世。
「遷益州刺史,以道不通,黃初中,轉為五官中郎將。」——《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