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历史 六年级下册历史带答案

火烧 2022-09-04 07:18:31 1135
六年级下册历史带答案 六年纪下册的历史中考题 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2.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京沪铁路13.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六年级下册历史带答案  

六年纪下册的历史中考题

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2.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京沪铁路13.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A.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 B.清政府的卖国行径C.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4.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是A.1945年 B,德,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规定可免去什么负担?(1分)⑵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国闻报》12,恢复民力,安定社会.《临时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D.《宪法大纲》20.由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 京哈铁路 B.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 C,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的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解放初期,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进城后,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哪些错误?(3分)针对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1951年底,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开展什么运动?(2分)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30.美国从独立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危机等冲击,终于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结合美国的历史,回答问题:⑴南北战争前夕,美国国内存在着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2分)联邦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颁布了哪些法令?(2分)⑵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和实施“新政”的目的是什么?(4分)一、 项选择题: 1—10: CBBCD BDCDA 11—20:BCABC DDCAD 21—26: ABADB A 二、材料解析题: 27、.⑴徭役。

(1分) ⑵休养生息。(1分) ⑶唐太宗。

(1分) ⑷垦荒。(1分) 28、⑴《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2分)⑵西南。(1分)⑶50。

(1分)三、问答题:错误:贪污、浪费、官僚主义。(3分)运动:三反。

(2分)意义: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挽救了一批干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30、⑴制度: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分)法令:《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分)⑵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2分)目的:消除经济危机。(2分)、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请回答:⑴材料一:每小题8分.北伐战争中 B.抗日战争中 C,共16分。29.⑴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日本9,派去一千多人维护的水利工程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5.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 辽与西夏 B.下列农民战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7.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二次大战后. 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D.地动仪 D,推动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A.高新科学技术 B.高额的经济利益C.md B.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A,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清初都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贸易公平原则 D.沙家店战役19.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 D.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德 B.意、日、德 C,清政府对哪一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进行奖励?(1分)28,长期以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秦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以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的是哪位皇帝.反恐怖主义的需要 D.非集团化组织二、 料解析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明朝 D.清朝8.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18.下列会议中.京广铁路 C.火药2.辽与南宋 C.大国协商一致原 B.灵渠 B.董必武 D.二次大战中,收复前占据台湾的殖民国家是A. 英国 B.葡萄牙 C.荷兰 D.解放战争中 D.抗美援朝战争中2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B. 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C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计时仪 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11.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创办宣传革命的刊物是A.《中外纪闻》 B.《民报》 C.《时务报》 D: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蜀国丞相诸葛亮重视兴修水利.辽与北宋6.1990年26.1960年 C.1970年 D,对农民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⑶唐朝初年,合并州县、意 D.意、德、日25.一年之内.日.李大钊15、德,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A.秦末农民战争 B.唐末农民战争C.明末农民战 D.指南针 B.京张铁路 D.区域自治原则23.下列文件属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颁布的是A.《法典》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1.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A.都江堰堤堰 C.郑国渠 D.白渠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4迫使唐玄宗仓皇逃往蜀中的历史事件是A.陈独秀 C.辽与金 D.《惩治嫌疑犯条例》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24、西汉、唐初.羊马河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中国须中英国商定。

材料二: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材料三:中法战争的。

6年级上历史题(有答案)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历史 六年级下册历史带答案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4.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7.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傲视群雄,兼并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成吉思汗

9、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0.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11、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的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12、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纸最早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1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

14.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

⑤……

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6、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17、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8、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19、右图所示的历史文物出现在

A、 西汉 B、东汉 C、元朝 D、明朝

20、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 B、禹 C、尧 D、舜

答案

1-20 BCCDD CDAAB ABDAC CBCBA

历史伴你学六下答案

第Ⅰ卷(共20分)1——5 D C D B C 6——10 A A C B C11——15 B C D B D 16——20 A C D B A第Ⅱ卷(共30分)21.(4分)(1) 鸦片战争 (1分) (2) 甲午中日战争 (1分)(3)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1分)(4) 中国五四运动(1分)22.(5分)(1) 英国 (1分)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 工业革命;(1分) 鸦片战争;(1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23.(4分)(1) 郑成功收复台湾(1分)(2) 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中战败,退守台湾。

台湾此后就一直和祖国处于分离状态。(1分)(3) 期盼两岸人民和平友好相处,渴望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情。

(1分)(4) 两岸人民渴望统一;一国两制;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等。(1分)24.(6分)(1)①(1分)政治制度 ②(1分)文艺复兴 ③(1分)工业革命(2)①(1分)政治制度 ②(1分)思想文化(3)西方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是先思想文化,再政治制度,最后到军事器物;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1分)25、(6分)(1)孙中山;(1分)都为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1分)(2)维护国家统一。

(1分)左宗棠或dp。(1分)(3)说明:列举杰出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即可。

(2分)26、(5分)①“一五”计划的完成。(1分)②造成我国全面内乱,国民经济(民主法治)遭受破坏。

(1分)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点。(1分)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1分)⑤科学的决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建设必须遵从客观规律;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1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基础训练答案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

六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标准测试卷 1. G2.D3.C4.C5.D6.C7.D8.A9.D10.C11.B12.C 13.C14.D15.D16.D 17.唐太宗能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任用贤臣,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采取合理的少数民族政策等。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故把他的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18.(1)是指北宋皇帝宋真宗;是指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是北宋人;议论的是战国后期秦灭六国的历史。

(3)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历史为借鉴,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材料一所述史实,即北宋统治者一味纳“岁币”赂辽以求苟安的现状,正是苏洵“论史”的背景。 19.(1)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了教训,采取了调整统治的措施,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要注意统治政策。(3)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4)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 20.中国的科技确曾辉煌过,但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封建专制,缺乏开明的社会制度,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导致科技没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至落后于西方。

因此科技能否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条件限制的。 21.观点多元,需言之有理。

6年级上历史题(有答案)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3.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4.你认为最有可能住在右图所示房屋的人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6.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7.能够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8.傲视群雄,兼并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帝王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成吉思汗9、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10.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11、某同学在活动课上说出的下列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12、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纸最早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1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是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远古人类都过着氏族生活14.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 ⑤…… 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是谁: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16、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17、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8、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19、右图所示的历史文物出现在A、 西汉 B、东汉 C、元朝 D、明朝20、2005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A、炎帝 B、禹 C、尧 D、舜答案1-20 BCCDD CDAAB ABDAC CBCBA。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总复习答案

1.蒸融 枯萎 翡翠 预备 爆竹 展览 恐怖 尖锐 残暴 哀思 冻僵 乖巧 抽噎 圣诞树 精兵简政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张灯结彩 见微知著 2.略 3.B 千 6 拿着,握着Z 皿 8 搁,放,摆Y 下面那个 3 奇异,特别G 犬字旁 3 粗野4.(1)写人类: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 叙事类:自相矛盾 亡羊补牢 坐井观天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郑人买履 负荆请罪 围魏救赵 完壁归赵绘景类:白雪皑皑 万水千山 万紫千红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暴风骤雨 不毛之地 欣欣向荣 五光十色 姹紫嫣红状物类:风和日丽 瓢泼大雨 暴风骤雨 鸟语花香 惟妙惟肖 呆若木鸡 云淡风轻 繁花似锦 姹紫嫣红 晶莹剔透(2)略(3)专心致志——志大才疏——书生之见——见微知著——著作等身——身无长物——物尽其用五也要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