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平之战遗址 纵然长平之战胜算微渺,冯亭献上党而赵国受之仍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火烧 2022-10-21 09:50:35 1065
纵然长平之战胜算微渺,冯亭献上党而赵国受之仍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楔子:虽然有诸多证据表明,赵国接收上党,激怒秦国,结果不容乐观,但笔者还是坚定的认为,冯亭献上党而赵丹受之是绝对正确的选择,笔者何以如此肯

纵然长平之战胜算微渺,冯亭献上党而赵国受之仍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长平之战遗址 纵然长平之战胜算微渺,冯亭献上党而赵国受之仍不失为正确的选择
楔子:虽然有诸多证据表明,赵国接收上党,激怒秦国,结果不容乐观,但笔者还是坚定的认为,冯亭献上党而赵丹受之是绝对正确的选择,笔者何以如此肯定,在下面的历史记录和相关分析里,诸位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周赧王 五十年(丙申 公元前265年) 秦军因齐国的加入被迫从赵国撤退后,齐、赵二国进入了蜜月期,居然玩起了混搭游戏,由齐国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军队进攻燕国,占领了中阳;随后又扑向韩国,攻占了注人(今河南汝州)。 如果赵、齐联盟能一直持续下去,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则必然破产,只可惜天不假年,齐襄王田法章骤然去世,其子田建继位,田建此时大概十五岁左右,因为出生于被燕军围困多年的莒城,少时也算是受了不少苦,齐国复国后,田法章夫妇对他多有溺爱,因此全无处理国事的经验,齐国政事皆由他的母亲君王后代为决断。 此前一年,赵惠文王赵何去世,其子赵孝成王赵丹继位,同样是因为年幼,由他的母亲赵威后摄政,也就是说,赵、齐联盟此时其实是两个母亲的联盟,本来有机会上演一出「 ”弱女子联手抗强秦”的故事,遗憾的是,赵威后在此后不久撒手人寰,而好不容易从战火中挣扎出来的君王后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和齐国子民再次陷入战乱之中,选择了接受秦国的拉拢,从此偏安东海,再也不曾参与联合抗秦斗争。 赵丹剧照 周赧王 五十一年(丁酉 公元前264年) 秦国派武安君白起率军伐韩,攻占五座城池,斩首五万人。 齐国国相田单居然到赵国当了宰相,由此可见,战国时代的人才交流即使跟今天比也不遑多让。 周赧王 五十二年(戊戌 公元前263年) 白起再度率军伐韩,攻占南阳(今河南获嘉),切断了太行山道, 同年,楚顷襄王熊横病重。消息传到秦国,已陪着楚国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了十年人质的黄歇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结束人质生涯的机会终于出现了;紧张的是,这一次如果不能把熊完顺利送回楚国,不但自己这十年的苦算是白吃了,而且他们俩基本上也就永远回不去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 于是,黄歇赶紧安排人收拾了一批价值不菲的楚国土特产前去拜访秦国国相应侯范睢。在秦国这些年,黄歇没少跟这位秦王身边的红人走动,这次又备了厚礼,范睢客气了一番,很高兴的接待了他。 落座之后,黄歇开门见山:「 ”相国和咱们太子是真心交好吧?” 「 ”那是自然。”范睢满脸笑容的回答。 「 ”那我就有话直说了,近日我们得到消息,我们的大王眼看就要不行了,秦国何不赶紧放我们太子回去。太子如果得以继承王位,必定全心全意遵奉秦国,对相国您的感激更是万世不竭,这可是向天下诸侯表示友善并获得万乘大国之盟友的绝佳机会。把我们太子留在秦国,他不过是咸阳一介布衣;楚国一旦另立新君,肯定不会尊奉秦国,扣留楚国太子,不但传出去名声不好,还会给秦国招来一个强敌,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希望相国您能慎重考虑。” 黄歇剧照 黄歇一席话,公私兼顾,利害分明,范睢心领神会,欣然向秦昭襄王嬴稷转达了他的看法。嬴稷虽然信任范睢,但也知道这人有拿钱办事的毛病,当即表示:「 ”让熊完的老师先回去了解一下我那大舅子(熊横的妹妹嫁给了嬴稷)的情况,回来以后再说。” 得到这个答复的黄歇当时就不淡定了,一番权衡之后,他明白此时唯有舍命一搏。于是对熊完说到:「 ”秦国扣留太子,是想用您来交换利益。可是以您现在的身份,很难满足他们的愿望,我是真的愁啊。您叔叔阳文君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在国内,如果大王不幸辞世,您又不在身边,阳文君肯定会趁机将自己的儿子立为楚王,太子您就没有机会继承大王的基业了,以后能不能活下去都很难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现在就逃走,您和使者一起返回楚国。我留下来帮你们拖延时间,就算拼了这条老命,我黄歇也要助您归国。”说着说着,黄歇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熊完那自然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于是,熊完伪装成车夫逃出了关外。黄歇则守在长年供他们居住的客馆之中,以太子生病为由,谢绝会客。估摸着熊完已经逃到了秦军追不上的地方,黄歇才主动跑去跟嬴稷说:「 ”楚国太子已踏上归国之路,现在已经走了很远。黄歇自知罪该万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嬴稷一听,当时就怒了,准备让黄歇自杀谢罪。范睢见此情景,想起多年前自己在秦王离宫里玩命的场景,心生感慨,又想到家里那一堆堆精致的楚国土特产,赶紧劝嬴稷说:「 ”黄歇身为人臣,舍命救主,精神可嘉,楚国太子归国即位后必重用此人。不如饶他一命,放他回去,也算是送楚国的一份人情。” 是帮你这老小子还人情把,赢稷瞅了范睢一眼,在心里想。不过他也明白范睢的话是有道理的,于是挥挥手,让俩人都退了下去,算是同意了范睢的建议。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在一个落叶纷飞,百草枯黄的秋日,熊横虽然一万个没脸,还是不得不去见了列祖列宗。太子熊完顺利继位,是为楚考烈王,为了报答黄歇的十年陪伴和舍命相助,熊完任命黄歇为楚国令尹(即国相),又将淮北之地作为食邑封给他,并赐号春申君,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 周赧王 五十三年(己亥 公元前262年) 熊完和黄歇两个没有血性的亲秦派上位后,言出必诺,果然向秦国献上州地(今湖北咸宁)以表和平相处的诚意。笔者且不说壮志凌云,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就是熊完他那宁愿被扣在秦国,客死他乡也不愿割让一寸土地的爷爷楚怀王,要是知道自己的孙子是这么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玩意儿,估计能气得当场掀翻棺材板。 嬴稷剧照 南边的黑熊彻底成了黑怂,赢稷虐起东边的韩国来就更安心了,他又一次派白起向韩国发动了进攻,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使上党地区与国都新郑隔绝开来,成为一块飞地。听到白起的名字就头疼的韩桓惠王韩然为了过两天安生日子,索性下令上党太守靳簸(音:跛 )将已经不太可能守得住的上党移交给秦国拉倒。岂料这姓靳的也不知那根筋搭错了,丝毫不考虑领导的难处,居然抗命说:「 ”坚决抵制秦国的霸权主义,本太守誓与上党共存亡。” 韩然这人处理外部威胁很肉,处理内部问题那是相当硬核,知道这事儿后,当场就撤了靳簸的职,让冯亭接手。不过,他的眼神实在是不太好,新上任的冯太守虽然嘴上没有拒绝,实际上依然没有将上党交给秦国。 独自率军坚守三十日后,冯亭对上党的百姓说:「 ”回新郑的路已被切断,秦军日日进逼,韩国无法接应我们,不如我们以上党投靠赵国。赵国如果接受上党,秦国必然进攻赵国;赵国被秦国进攻,则会和韩国亲近;韩国和赵国联合,才有机会战胜秦军。” 正如黄歇曾经说的那样,韩国百姓,父子兄弟接连死于秦国的刀兵之下已近十代,他们对秦国早已恨之入骨,而和赵国虽然偶有摩擦,但毕竟三代前还是一家人,冯亭的想法简单明了,极具可行性,故上党军民皆欣然接受。 于是冯亭偷偷派人对赵丹说:「 ”韩国守不住上党,要把上党割让给秦国,但郡中官员及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做秦国子民。本郡现有大城十七座,皆愿恭敬地献给大王您,万望笑纳。” 秦置上党郡地图 天上突然掉下十七个超级馅饼,年轻的赵丹兴奋的差点从王位上跳起来,三天前他梦到自己穿着后背中缝两边颜色不一样的衣服,乘着飞龙腾空而起,又落到一个金玉堆积如山的地方。很高兴的去找负责占卜的官员问这个梦预示着什么,谁知那家伙却说这预示着残缺,有气无实和忧愁。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当时就想,你们这些人还能盼我点好吗? 如今,本来和韩国各占一半的上党高地,突然间可以全部变成赵国的,这不正应了那个得到意外之财,颜色不同的两块布做成的衣服最终穿到了自己身上的梦吗?于是,赵丹高兴的把这事儿告诉了他的叔叔平阳君赵豹,谁知他叔居然板着脸说:「 ”圣人认为无缘无故到来的好处都是祸害。” 「 ”韩国百姓向往我赵国的德政,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年轻的赵丹被泼了一盆冷水,很不开心。 「 ”秦国费了老大的劲儿蚕食韩国的土地,好不容易让上党与韩国隔绝开来,现在已将上党视为囊中之物。而韩国之所以要把上党移交给我们,则是为了把祸水引向赵国。秦国出力却让赵国受益,即使是强国也不该以这样的方式从弱国得到好处,难道弱国还可以抢夺本属于强国的利益吗?大王你接收上党,真的称得上心安理得?况且,秦国以牛耕田,以水路运粮,上党秦军在凭军功可以进爵赏地的诱惑下,悍不畏死,令行禁止,咱们应该尽量避免与之交战。大王你自己好好想想。”赵豹见侄儿似乎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说话也不客气起来。 「 ”我们以百万之众,连年征战,也没见拿下一座城池。如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城十七座,为什么不要?”年轻气盛的赵丹既不喜欢叔叔对秦国的畏惧,也不喜欢叔叔跟他说话的姿态,愤怒的咆哮道。赵豹见状,摇着头离开了王宫。 秦赵地缘关系图 赵丹虽然生气,但也知道叔叔的话不无道理,于是又派人叫来另一位叔叔平原君赵胜和宗室重臣赵禹,想听听他们的意见。结果二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 ”经年用兵,也没能拿下一座城池,如今坐而得城,这是好事啊!” 赵丹见两人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喜出望外,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原则,当即安排赵胜前去接收上党。 赵胜到达上党后说:「 ”我们的大王通过太守的使者知道了大家的心意,特意派我过来转告大家:以三万户赐封上党太守冯亭为华阳君,以千户赐封各县县令为侯,所有的官吏进爵三级,百姓有能把人聚起来的,每家赐六金。” 「 ”我现在已落入了三不义气的境地:守土有责而不能为之战死疆场还把它送给了别人,这是一不义;韩王要我把土地献给秦国,我却违抗了他的命令,这是二不义;出卖韩王的土地使自己得以封君食邑,这是三不义。”冯亭得知赵王的赐封后,低着头满脸泪水的说。 于是,冯亭辞去了所有的封赏,拒绝和赵胜见面,回到韩国向韩然汇报 :「 ”赵国得知韩国守不住上党,已出兵将上党占领。”韩然虽然明白他在扯蛋,但也只能按他的意思转告了赢稷。 赢稷听到这消息后暴跳如雷,当即命公孙起和王龁(音:和)兵临长平,要和赵国一决高下。 最终,赵国四十万青壮埋骨长平,秦国亦战死二十余万人,但成功的扫清了东出路上最大的障碍,此后不久又占领了周赧王姬延最后的容身之地,逼的年过七十的周天子临死又搬了一回家。司马文正公在此战之后,直接开始了《秦纪》,秦国统一天下,从此只是时间问题。 上党高地地形示意图 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和爱好者都认为赵丹贪图土地,接收上党是引火烧身。而每当看到这样的论调,笔者都会有些诧异,就算在当时看清事情的本质确实有些困难,那么在秦国横扫六国,吞并天下之后,做一个事后诸葛亮难道也这么难吗? 在此事已尘埃落定两千余年后的今天,以上帝视角回望这段历史,笔者非常肯定的说,无论赵丹接收上党是因为他看清了事情的根本还是因为他年轻气盛,这个决定本身的正确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在解释这个观点之前,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先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赵丹接收上党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其理由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冯亭将韩国已经守不住的上党移交给赵国,既不是因为上党百姓真的乐于做赵国子民,也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嫁祸赵国,给奄奄一息的韩国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当然,他的心思未能躲过赵豹犀利的眼神。 但从结果看,冯亭的做法极其有效。上党移交后,韩、赵结盟,虽长平之战导致赵国一蹶不振,韩国也搭进了一座城池,但秦国同样损失惨重,直到近五年后才有力量再次对韩国举起屠刀。这对此前虽小心翼翼,仍三天两头就被嬴稷蹂躏的韩国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冯亭毫无疑问是韩国的英雄。 二、以赵国当时的综合国力,确实难以与秦国抗衡: 这一点除了有长平大败这个铁证外,赵豹在此前的分析也很能说明问题: 首先,秦国以水牛耕田,在生产方式上比赵国更先进,这意味着更丰厚的粮食储备; 其次,秦国以水路运输辎重,比赵国补给更容易,这将进一步放大双方在战略储备上的差距; 赵国最终败于物资匮乏和补给线被切断,也很好的佐证了赵豹的观点。 再次,秦军法令严明,赏罚有据,指挥顺畅,这代表着高效的执行力和强悍的战斗力。 三、当时的国际局势对赵国相当不利: 从前面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战国七雄中,韩、魏两国此前已被秦国打的失魂落魄,几乎完全丧失了抵抗意志,如果不是被冯亭自作主张逼到墙角,韩然是绝对没有勇气与秦国为敌的; 而燕国刚刚被赵国侵略过,不趁火打劫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齐国和秦国因为不接壤,几乎从来没有直接冲突,君王后带着年幼的田建主政齐国,面对两强相争的局面和秦国的拉拢,作壁上观无论从个人需要还是国家战略上看似乎都是不二之选。 对赵国来说,似乎只有楚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因为楚国不但有与秦国对抗的实力和地理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与秦国有着囚禁熊完他爷爷至死以及毁灭四百年古郢都的深仇大恨,于情于理都是绝佳的战略合作伙伴。 可惜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国恨家仇之上的黄歇和被黄歇洗脑了数十年的熊完却是两个铁杆亲秦派。别说是趁着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之际主动出兵报仇雪恨;就是战后邯郸被围,也是因为毛遂的一通臭骂和以死相逼,熊完才和信陵君魏无忌一起出兵救赵。南蛮楚国「 ”不服周”的骄傲在这对软骨君臣身上找不到半点影子。 如果六国最终覆灭的责任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在笔者看来,他们本不该是和秦国无怨无仇,大多数时候想抗秦都够不着的君王后和田建母子;而是与秦国有血海深仇却做了缩头乌龟的熊完和黄歇二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懦弱和私心导致楚国错失一雪前耻的机会,也让秦国得以重挫赵国,击溃了统一路上最顽强的对手,而山东六国则再也无力扭转乾坤。 四、赵国决策机构组成单一,年轻的赵丹领导能力堪忧: 在赵丹的爷爷赵武灵王赵雍的时代,赵国敢于将肥义和楼缓这些外姓人置于宗族势力之上,推行胡服骑射这样震惊天下的大变革; 到了他爹赵惠文王赵何这里,虽然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宗族势力开始抬头,但廉颇、蔺相如这些外臣依然在决策时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而到赵丹执政时,面对是否应该接受上党这样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赵丹的咨询范围也仅限于赵氏宗亲,而且对于叔叔赵豹的反对意见,他似乎也不太能听得进去。这肯定跟他摄政时间过短,尚未培养出值得信任的团队,只能依赖血缘关系带来的天然信任有关,但同时也证明,赵国此时领导集团的成分单一和不够成熟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内政、外交和战略储备等各个方面,赵国与秦国相比都明显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接收上党,激怒秦国似乎真的是一个愚蠢的行为。那笔者又为什么说这个决定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呢? 其根源就在于,很多人都因为接收上党和长平之战的先后发生而理所当然的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继而觉得如果赵丹拒绝接收上党,长平之战就不会发生。但笔者完全不这么看。 兵家必争的上党要塞 在所有结果都摆在眼前的今天,我们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无论赵国是否接收上党,秦、赵之间都必有一场血战,除非秦国发生足以改变其基本国策的大动荡大变革,否则,这一战避无可避。 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理由: 首先:秦国上下的征伐之心是由制度驱动的,别说是赵丹,就是嬴稷也无力停下这架已经开动的战争机器。 从商鞅变法到长平之战,秦国的耕战政策至此已执行了近百年,可谓深入人心。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整个秦国也因此爆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而这个政策的基础正是无尽的战争和不断扩张的土地,所以说,除非秦国被六国群起而灭之,否则它就不可能停下征伐的脚步。这一点,甚至不以任何一位秦王的意志为转移,也是导致秦国统一天下后迅速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消除了西部隐患并完成内部权力交接之后,秦国的战略已经走到了与大国争锋的阶段。 在嬴稷他老妈芈月的操作下,秦国彻底占领了义渠国,并成功设置郡县,西部边陲,从此高枕无忧; 同样是因为芈月的爱与智慧,嬴稷又得以平稳掌控秦国的所有权力; 再加上魏、韩二国在白起的持续打击下彻底丧失抵抗之心,秦国这架战争机器已经走到了必须和楚、赵争锋的关键时刻。 由于黄歇在认怂这件事儿上占得先机,轮到赵丹时,可以说连认怂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秦军逼近上党,留给他的路,除了像韩国和魏国那样不断割地求和就只剩下死战这一条。而不断割地对「 ”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赵国和年轻气盛的赵丹来说,显然都是不可接受的。 冯亭剧照 认清了秦、赵此时必有一战的这个基本事实之后,我们再回头看接收上党这件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积极意义。 其一、全部拥有上党高地后,赵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腾挪空间,这是实实在在的地利; 其二、接收上党这一主动又强硬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鼓舞赵国军民的士气,直接提升军队战斗力; 其三、接收上党可以迫使韩国在秦、赵对抗中不得不站在赵国这一方,间接加强赵国综合实力。 这一切就是笔者为什么如此坚定的认为纵然长平之战赵国明摆着胜算微渺,但冯亭献上党而赵国受之仍不失为正确的选择的根本原因。 国家命运其实有时候跟个人命运并无二致,不是每一件事都有得选,面对那些无可逃避的威胁或艰难险阻,你闭上眼睛或者低下头都无济于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战国策》 《史记》 《中国历史地图集》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知悉后即刻删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