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剧发展 电视剧的发展历史

火烧 2021-08-27 12:52:04 1105
电视剧的发展历史 简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 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2、1958~1

电视剧的发展历史  

简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

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

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 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电视剧是如何发展的

从1930年世界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英国)播出至今已有60余 年了。

最初的电视剧是在演播室直播,摄像镜头对着演员,即演即播。由于没有 录像磁带和录像机,无法将播出的电视剧储存起来。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 发现可以利用电影胶片从电视机荧光屏上进行拍摄,把节目保存下来,便于流 传。 随着便携式电视摄像机、盒式录像带与录像机的问世,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终于获得了与电影、戏剧并驾齐驱的地位。

随着1954年美国彩色电视的开播,彩色电视迅速传遍全世界,电视剧在制作 质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及艺术品位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电视剧的制作开始走 出演播室,进入实景摄像阶段,借鉴电影技巧,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展露 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电视剧开始与电影和戏剧争夺观众, 并对后二者构成了威胁。

这曾使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大为恼火,采取了对立态度, 拒绝向电视台提供旧片转播。其结果却迫使电视台自行摄制更多的电视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好莱坞制片人很快发现这是个战略错误,'到60年代末影视形成了长短互补的新格局,而且还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投身电视剧制作,推动了电视剧的繁荣。 电视剧的分类较为复杂,现在一般将其分为单本剧、连续剧和系列剧三种。

单本剧可以一次播完,标准长度为50分钟。我国规定三集以下为单本剧。

连续剧的特点是“长”,现在规定四集以上的才算连续剧。英国最长的连续剧《加冕典礼街》,长达1144集,连播了 15年。

系列剧与连续剧不同,它每集都可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既可以连续收看,也可以断续地看。

电视剧的国内发展历史

1、60、70年代,破冰与蹒跚学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

一个多月后的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家庭伦理剧《一口菜饼子》,该剧成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电视剧全长只有二十分钟,这也成为了我国电视剧发展初步探索阶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2、80年代,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典年代 被无数人缅怀的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看电视成为人们颇为时尚的精神消费。这段时期,1981年,王扶林导演完成了第一部内地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初剪版本为10集,后剪成9集在春节播出,掀起极大反响,它是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扩展资料: 说起80年代末期,经典是一个推着一个出来的,而且这段时期的经典作品伴随着很多脍炙人口的主题曲。比如,1986年,中国第一部采用特技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

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 1986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电视剧发展 电视剧的发展历史

还有,1987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电视剧。

简介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

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

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

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今年是我国电视剧诞辰60周年。

1958年6月15日,随着北京电视台《一口菜饼子》开播,中国电视事业开始了。正如《一口菜饼子》,早期电视剧主要聚焦在农村现实题材和政治宣传,大多有“庙堂之高”的深远立意。

而接下来1962年的《绿林行》、1966年的《焦裕禄》等电视剧,都是以正面典型人物作为作品主体。这一时期的电视作品起到了较强的教化功能,但作为文化艺术作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娱乐性。

这一时期我国的电视剧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在萌芽。 从初生状态走来的国产电视剧,在历经近30年的发展后,迎来了经典时代。

这一时期,国剧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其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古装连续剧,播出后得到大众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向市场输送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视作品,如《新白娘子传奇》,该剧于1992年11月在台湾地区的台视首播,中央电视台1993年引进播映,获得年度收视冠军,后又被日本、泰国等亚洲国家引进,成为几代观众的回忆。 进入21世纪后,电视剧逐渐成为电视立台和收视的法宝, 也成为大众关注的中心。

这一时期,电视剧创作日趋成熟,大众文化的趣味性和艺术作品的专业性开始相容,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多元创造的新格局,如2008年的热门剧《闯关东》,其魅力不仅在于描绘的曲折历史,还把国家命运、乡情族群和个体生活串联到一起,在情感表达上抓住了大众心理。 这一时期,国产电视剧百花齐放,还出现了多种全新作品,如2006年播出的《武林外传》,作为一部古装章回体喜剧,其结局火爆到与当年春晚“对打”。

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收视报告,该剧在播出第一天的收视率只有1.95%,但第二天就攀升到4.26%。 如果说《士兵突击》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成长历程,那么《亮剑》就是一部总结过去军旅精神的追溯之作。

该剧为中国观众发掘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让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成为国民印象之一,直到现在,“亮剑精神”还常常被引用,不断辐射到其他行业。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电视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它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

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

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

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

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

电视机有哪些历史发展过程

电视机的来源: 1934年,孙明经在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作为杨简初的助手,研制出中国第一套可摄像、传输、接受并播放的电视原理样机。

杨简初将“电视”确定为television在中文中的对应名称。 1939年,孙明经正式把“电视”列为金陵大学课的第十三部,“电视”正式成为中国大学课程。

系统结构 信号系统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 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成。

高频放大器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接高额调谐器接收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频处理得到图像中额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 中频(第一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

预中放的作用:放小信号(20 dB放小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 。

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述是怎样的

中国电视剧发展概述: 1.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初期(1958~1966年)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立于1958年5月1日。

同 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国笫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剧由此发端。 截止1966年,在中国电视初创阶段的八年中,共生产电视剧二百部左右,所有播出的 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

这些电视剧从主题内容上看,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2.中国电视剧的停滞期(1967~1977年) 从1967年到1977年的“文革”期间,电视剧“为政治服务”的色彩更为明显,且创 作成绩极为寥落,几近空白,乏善可陈。

尽管1967年我国已引进了录像设备,1973年进行了彩色电视试播,并进行过相应的电 视戏剧的实验性制作,但收获寥寥无几。十年中仅播出了三部电视剧,即:1967年北京电 视台采用新的黑白录像设备制作的《考场上的反修斗争》;1973年彩色电视试播阶段,北京 电视台的农村儿童生活题材片《杏花塘边》;1976年2月上海电视台的《崇高的职责》。

3.中国电视剧的复苏期(1978~1989年)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以“四人帮”的粉碎而宣告结束,中国电视剧的复 苏期也正是伴随着“文革”梦魇的渐渐消逝而开始的。以1978年5月播出的彩色电视剧《三 家亲》为起点,中国电视剧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电视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将近五十家电视台以及大部分电影 制片厂相继成立了电视剧部,社会文艺团体也参加电视剧录制。

广电部于1982年7月成立 了电视剧艺术委员会,1983年10月成立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各省亦相继成立了电视剧 制作中心。 电视剧的年产量由1981年度的百余部,到80年代中叶已达千余部(1985年度全国制作电视剧1323部集)。

1981年4月,由中央电视台创办,全国进行优秀电视剧的评选活动,此后每年评选一次。 从1983年3月第三届起定名为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下属的专业性 委员会组织评选,属政府奖。

此外,又有《大众电视》杂志社1983年创办的、由观众投票 评选的全国性的电视“金鹰奖”等。 这一时期电视剧的复苏不但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提高,直接进行 宣教的剧目很少,而带有现实主义和反思色彩的电视剧却出现了很多。

代表作如《蹉跎岁月》 《今夜有暴风雪》《便衣警察》《西游记》《红楼梦》《济公》《乌龙山剿匪记》《篱笆·女人和狗》等。 4.中国电视剧的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是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期,这不仅表现在电视剧数量的快速增 长,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增加,电视剧创作队伍的扩大;还表现为电视剧在产业化、市场化方 面发展成效显著,电视剧在内容、风格、样式等方面呈现多元化,涌现出了众多具有轰动效 应的电视剧作品。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标志性作品:我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1990年), 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1991年),戏说历史剧《戏说乾隆》(1991年),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1992年),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1993年),等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标志性作品:历史题材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1994年),戏说历史剧《宰相刘罗锅》(1995年)、《还珠格格》(1998年),政治反腐剧《苍天在上》(1995年),等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标志性作品: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1997年),香港TVB的武侠电视剧《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 5.中国电视剧的持续繁荣期(新世纪以来) 新世纪以来,电视剧的市场化发展迅速,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 观赏性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新世纪以来的电视剧代表作品有:表现家族变迁史的《大宅门》(2001年),革命历史 题材电视剧《大明宫词》(2001年)、《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康熙王朝》(2001年),商战奋斗剧《大染坊》(2002年),当代中国人婚姻的家庭伦理剧《中国式离婚》(2004年),经典抗日题材电视剧《亮剑》(2006年),革命青春偶像剧《恰同学少年》(2007年),一部纪录中国移民史的电视剧《闯关东》(2008年),特色鲜明的反特剧《潜伏》(2008年),军事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2006年)、《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等等。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