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现实应用 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值以后芯片就默认该值为波特率,而不需要其他设置?是跟PCON或者SCON有关吗
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值以后芯片就默认该值为波特率,而不需要其他设置?是跟PCON或者SCON有关吗

51单片机串口通讯为什么给T1附值以后芯片就默认该值为波特率,而不需要其他设置?是跟PCON或者SCON有关吗
当然有关了,PCON决定波特率是否加倍,不设置是不加倍,SCON决定串口工作方式如接收位数及有没有时钟等
为什么CC2530芯片无法与51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
CC2530内部就有8051内核呀,不用别配单片机呀。
51单片机用定时器T1或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为什么不用T0。
51单片机只有 T1、T0,没有T2(52才有)。
如果工作在方式0,方式1、方式2 的话,51单片机的T0、T1都可以做波特率发生器(一般是方式2做波特率发生器)。但是T0可以工作在方式3,T1不能工作在方式3。这种情况下,只能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T1 的资源TF1、TR1给了t0,t0工作在方式3,可以当做定时器、计数器用。而如果用t0做波特率发生器,因为T1不能工作在方式3,方式3就没法用了。
51单片机串口通讯程序 使用12M晶振 单片机没有1T模式 波特率为9600 那位哥们知道给点提示也好啊 先谢了
12m/9600=1250你需要的就是把时钟分频与波特率的分频设置好,是他们相乘等于1250.分频的设置应该都在时钟的寄存器与串口通讯的寄存器里吧。
51单片机串口通讯,单片机为什么只能接收一次指令
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单片机当然不可能只接受一次指令,如果只能接受一次指令,那么应该是程序有问题。
51单片机ct107d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怎么写?
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程序编写步骤是:
1、初始化串口相关的寄存器。
2、可以用中断模式,也可以用查询模式,取决于应用场合。
3、收发数据取决于标志位TI和RI。
举例如下:
#include<reg51.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main()
{
uchar tmp,t;
TMOD=0x20; 初始化
SCON=0x50
TH0=0xfd;
TL0=0xfd;
TR1=1;
while(1)
{
if(RI) 如果有串口数据传来
{
tmp=SBUF; 接受数据
t=100;
while(t--);
SBUF=tmp; 将数据回传
while(TI);
TI=0;
}
}
}
MCS_51单片机串口按波特率为1.2KHZ工作,试确定定时器t1的初始值,晶振fosc=12Mhz
fosc = 12MHz,于是系统时钟fsys = 12MHz/12 = 1MHz
若按1.2kHz工作,则定时周期为1MHz/1.2kHz ≈ 833
因此T1初始值应为65536 - 833 = 64703 = FCBFh,因此TH1 = 0xFC,TL1 = 0xBF。
430单片机串口波特率的最大最小值是什么算的
多数430配置的串口有2种,UART和SPI。
UART的波特率的设置方法,要参考数据手册的UART部分,有个配置表,在不同的时钟速度配置根据表里的参数直接配置就行。从最小波特率到最大,都很详细。
SPI的波特率的只有工作在主机模式才需要设置,具体方法只需要参照数据手册的计算公式,同样是根据时钟速度进行简单的除法。
为什么CC2530芯片无法与51单片机进行串口通
硬件连接要正确,然后就是软件编程支持
芯片的硬件电路没问题的前提下,再设置串口通信参数,双方通信的参数必须一致才行。
51单片机的最高波特率只能是19200吗?
不止,可以57600
晶振11.0592M
TMOD=0x20
SCON=0x50
TH1=0xff
PCON=0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