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让你在成本沉默的效应里 别让沉没成本慢慢消耗你的生命

火烧 2022-04-03 03:12:10 1082
别让沉没成本慢慢消耗你的生命 沉痛的历史画面: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年,野心勃勃的东洋小日本就在紧锣密鼓的作着战争的准备,要征服诺大的中国,他们怎么能够不害怕?一千多年来,这个小岛国家传承的都

别让沉没成本慢慢消耗你的生命  

沉痛的历史画面: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年,野心勃勃的东洋小日本就在紧锣密鼓的作着战争的准备,要征服诺大的中国,他们怎么能够不害怕?一千多年来,这个小岛国家传承的都是汉文化,模仿的是汉文字,羡慕的是汉人的繁荣、富裕和能工巧匠、取之不尽的资源,而他们却是资源贫乏、地震火山频发的小岛国家,太多太长期的不安全感给他们做梦都想回归大陆。恰如其时,明治维新给日本主战派牵引本土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战略、军事和管理,与其相反的是,清朝末年,帝国沉没,闭关自守,内讧不断,腐败成行,这些鲜明的对比、日趋沉没的大清帝国给了蒸蒸日上的东洋小国绝佳的碰撞时机。

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晚清北洋水师,硕大无比,清一色德国制造,但却外强中干。当时之时,小日本需要侦察、试探、取证其战斗力、战争反应能力和战时应变能力,结果发现,北洋水师舰炮锈迹斑斑,炮筒上到处悬挂水兵的衣服,更让小日本放心的是,不少士兵吸食鸦片,更别讲什么领导力,哪还能够看到泱泱大国的样子,简直不堪一击,对小日本来讲,这样的情况正是他们想看到的,外强中干、大而不强,所以扭转乾坤,胜败在此一举,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小日本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战,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战,从此,大清帝国彻底沉没。当我们看过《北洋水师》这部影片之后,看到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最后结局,那种痛、那种窝囊,面对巨轮倒下,柔弱个体的那种无能为力,沉没的大势,怎耐沧海一粟能够抵挡?

战争失败之后,这个东方大国风雨飘摇、继续沉没,就在战争失败后的三年后的1898年,发生了康梁变法,历史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以被杀或者流亡而致使变法彻底失败,妄图挽救腐朽沉没的没落帝国。我时常在想,这六君子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邓世昌吗?

191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旨在推翻腐败专制的清政府,建立共和制的全国革命,因为没有一个系统的反帝纲领,对敌产生幻觉,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内部松散的凝聚力,致使革命最终失败。后来蒋介石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历史是一面镜子,如何窃取代表他们未来会如何做事儿,不成功的开始注定不成功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急功近利是事业的毒瘤,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派,四大家族、军阀林立、腐败成风、各自为战、外强中干、大而不强,根本不能代表先进的团队文化,虽有800万大军,美国飞机大炮作为后盾,仍不能掩盖其落后的弱者文化的真实内涵,他能够挽救虚浮的大国慢慢沉没之势吗?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挽救这个逐渐沉没的大国,只有伟大领袖md领导下的gcdzg,他代表历史上最先进的制度,代表千千万万积贫积弱的广大人民群众,代表的是强势文化,新制度先进文化就会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而挽救沉没大国于既倒,最终彻底战胜落后的旧制度,战胜帝国主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需要《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引,需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需要土地革命,需要"统一战线政策",最终完整的新思想颠覆了万恶的旧制度,赶走帝国主义,建立伟大的新中国。

一个大国的沉没用了150年的时间成本和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从1840年占世界40%的GDP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仅仅占世界的2%多一点,如此大的代价,这种下滑之势,令人胆战心惊,其沉没之势不是哪个组织、哪位英雄能够轻易阻挡得了的。成功的做法,只能建立一种新文化、新制度、新思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组织一切能够组织起来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以人民群众为广大的后方基础,建立广泛的革命根据地,持久迂回斗争,最后战略决战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楚汉战争的沉没人物分析:范增

范增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智圣之一,其谋略不亚于诸葛亮,在项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尊称亚父。

范增一生英明、果敢、料事如神,然而却在处理与西楚霸王项羽的关系问题上一再犯错,作为楚汉战争中最大的沉没成本——西楚霸王项羽,在很早之前就被亚父范增看出来,未来的结果一定不成器,因霸王匹夫之勇,仅仅靠"力拔山兮气盖世之神勇",缺乏大智慧,不善用人,身边有大谋略之人而不能用,是为刚愎自用,神勇而智弱,大争之世,儿女情长,遇事态度暧昧不果敢,敌友不分,是为妇人之仁,如此之人,战争才刚开始,就已经注定败局已定。

如此巨大的沉没成本在慢慢吞噬着亚父范增的一世英明,直至最终消耗殆尽,与西楚霸王项羽一荣俱荣,一殒俱殒,令人唏嘘不已。

沉没的公司案例:

A公司2015年开发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BB,可以合法上市销售,由于缺乏进入市场前大面积试验、示范性推广的前奏,仅凭感觉就大量向市场上推广,结果造成其致命弱点暴露,给消费者、渠道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接下来积压的产品咋办?销毁的话直接的经济损失有点大,不销毁的话变换办法推向市场,对自己的品牌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典型的沉没成本。

遇到这样的问题,A公司老板选择慢慢销售,逐渐去库存的软着陆办法,直到2019年都没有完成去库存的任务,其间一再降价,一再引起不良问题,公司为了销售BB产品,可谓煞费苦心,向外引团队招标,内外竞标等都不成功,给公司造成的问题是内部矛盾加剧、营销经理辞职、客户解体等不良问题。

A公司2015年还开发另外一个产品CC,这个产品以比BB晚一年能够上市,但2015年试验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一定问题,但因可惜多年来研发上的巨大投入,为这个重磅产品CC的成功问世直接和间接的投入上千万,如果中断上市太可惜,于是掩人耳目,慢慢向市场推广,2015年产品不多,不良反应相对少,进入2016年,第二年试验产品并向市场推广,结果因试验面积和销售面积大,不良反应更多,还有较大缺点蕴藏其中,其公司做法似上年如法炮制推广产品CC,直到2017年所制产品最多的一年,加强各种营销力量推广产品CC,这一年由于推广产品最多而问题集中爆发,营销团队四处救火而致使人员离职最多的一年,人心惶惶。

产品BB的问题没有及时制止,使得更大的产品CC顺坡下驴引起更大的问题,这种巨大的沉没成本,是管理层的妇人之心,由于研发成本高、研发团队太辛苦而一再为问题开绿灯,致使最终产品积压成推,然后又一再对营销团队施压消化产品,降价销售,赔本甩卖,引入外方团队包销、提成等不一而足,最终问题如下:

1、 BB和CC严重损毁公司品牌形象,造成公司在业界进入三、四流公司形象,多年打造的公司形象毁于一旦;

2、 BB、CC的影响,致使公司之前之后销售相对还可以的产品也难按品牌产品销售,价跌量减,问津者少;

3、 各团队为短期利益,竞相在公司最强势品牌区域销售,恶性降价抛售,致使品牌更加损毁,客户怨声载道;

4、 团队士气低落,能者走,庸者留,流言四起,凝聚力不保,再也看不到之前的盛景。一年很好的二线品牌几年的时间毁于一旦,多么可怕的沉没成本?

民族品牌,成功案例:张瑞敏怒砸冰箱。

1985年,张瑞敏到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青岛日用电器厂当厂长去了。有一天,一个朋友想买一台电冰箱,到厂里挑了很久,勉强找到一台没有毛病的产品。朋友走后,张瑞敏下令将库存的400台冰箱全部拉出来检查,发现其中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于是,张瑞敏把全厂职工集合起来,问大家怎么处理,一台冰箱价格800元左右,在当时可算是不小的数字啊,直接报废太浪费。于是有人提议,反正不影响使用,索性低价销售出去。

张瑞敏义正言辞地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接着,张瑞敏下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工人们不舍,毕竟一台冰箱是他们两个月的工资,张瑞敏见状亲自抡起大锤,砸下第一锤,很多人流下泪来。

面对此情此景,张瑞敏语气坚定地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自此,"质量"二字在青岛冰箱总厂员工心中落地生根。

三年后,海尔产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电冰箱行业取得的第一枚质量金牌。时至今日,海尔集团已成国内企业管理标杆,而张瑞敏挥锤的画面被永久定格在一张相纸上,透过泛黄的画面,那些追寻管理进步的后来者仍能从中感受到当年质量觉醒的勇气。

曾有人说,张瑞敏那是在做秀,但大家想想,做秀能够将中国制造搬进德国么?做秀能够使海尔连续十年世界第一吗?做秀能够让世界第一流创新的国家美国都为之挑大拇指吗?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被当初那一锤给彻底改变了日趋沉没向下的行为轨迹,是那一锤彻底让一些沉闷的、腐朽的、懒散的、明哲保身的思想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那一锤是质量唤醒的一锤,同时也催生出来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响当当的国货世界品牌,怎不让国人振奋?

"4+7"体制下一些医药白马们的沉没成本。

2018年之前医药板块里面有几个大白马品种,比如华东医药,比如信立泰,再比如双鹭药业,都是中国医药界的十年长牛。

"4+7"出来之后,其成长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2018到今的走势对这三个品种来讲,完全是一种杀逻辑走势,而杀逻辑是"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三大杀中最可怕的一种,杀估值对一般散户来讲是最好的一种,杀过之后还可以起来,比如医药OTC板块里面的标配品种——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就是在这一下杀过程中被错杀的标的,这两个标的可以讲基本不受本次医药改革逻辑的影响,就好比2013年的茅台受三公政策影响的下杀一样,稍有洞察力的人立马就可以感觉到好时机到了,会在相对的低位介入。

杀业绩差于杀估值,业绩下来需要对企业进行重估,但其逻辑需要搞清楚。

最怕的杀逻辑,而本次信立泰就是这一种。信立泰最主要靠其单品泰嘉,占比太高,即使被集采进去,其逻辑也与之前不一样,在已经基数很大的量面前进行入集采其增量也有限,关键是其价格下降60%还多,伴随股价也会大幅下跌;何况连集采也没有进去,其逻辑产生更大的变化,下跌之惨更甚,而且别想近期有什么明显的反弹,因为信立泰的研发相对一般,产品管线不丰富,所以预计未来几年也难什么好的表现,所以如果硬扛下跌而不愿意割肉的话,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和百令胶囊进入集采,但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会造成业绩下杀50%左右,再加上其它化药公司各种降糖药的研发和胰岛素的多家公司问世的二代、三代产品,其竞争环境与之前都不一样了,所以会造成未来的十分不确定性,华东很难再保持之前的那种优势。双鹭的复合辅酶更不能同日而语,它是国家重点监控的辅药对象,再加上双鹭后续没有什么能够代替的优势产品,其更大的沉没成本在里面,更要警惕。

国家政策是好政策,激励创新,未来是创新者的长期牛市,不言而喻,恒瑞就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大力印证!但现在这些标的估值太高了,太热门给出的溢价超出一般投资者的想象,所以还是要慎重、再慎重!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才是上策!

让你在成本沉默的效应里 别让沉没成本慢慢消耗你的生命
的是(117)公司(3)产品(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