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预习学案怎么写求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预习学案怎么写求解
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 )年( 周平)王迁都( 洛邑【洛阳】),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这里漏了两个括号吧?】。
其中首霸诸侯的是( 齐桓公),他任用(管仲 )为相,有关成语有(一箭之仇 )。
3.晋楚争霸中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竭泽而渔)。
5.战国七雄指的是(秦、齐、赵、魏、燕、楚、韩 ),其中( 秦、齐、燕、楚)是春秋时代就有的,(赵、魏、韩 )时候来形成的。
6.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马陵之战) ( 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其中秦赵之间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62——公元前260 )年,有关成语是(纸上谈兵 )。
7.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答:称为“春秋时期”是因为孔子编修了一本名为“春秋”的讲述东周前段历史的书 ;称为“战国时期”则是因为春秋之后王权不再,列国伐交频频,征战不休,故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战国”。
8.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答:齐桓公 之所以能称霸,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机遇的原因。
当时齐国有一批如管仲、鲍叔牙之类的国家栋梁辅政,还有这样一位开明、任用贤能、有远见的君主当国,政治清明、军力强盛,又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实力、民意、政策、战略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自然能成为春秋首霸。
9.进初中为何晋军能以二万的兵力战胜拥有四万兵力的楚军?答:因为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
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合,诱敌深入,合兵突击,所以才取得决战胜利。
10.通过学习齐恒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答:齐桓公最突出的成就是成为春秋首霸,尊王攘夷;晋文公最大的成就是在城濮之战时以劣胜优,打败楚国,从而确立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越王勾践最大的成就是通过多年的忍辱负重,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称雄。
从这三人的事迹中可以得出,一个人若想要成功,必须得有远见,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有创新意识,并且学会忍耐。
而一个国家若想富强,必须要有一个强大、密不可分、目光远大的行政团队,并且有正确的政策与战略,有着勤政、革新的思想。

11.学习了春秋战国这一课,同学们是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的特点?答:战争或纷争。
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战争虽带来了杀戮与死亡,带来了仇恨与悲痛,但是人们也不能否定因战争而带来的富强与壮大。
没有战争哪来的统一?没有战争哪来的安宁?战争出于人的私利,而人或多或少总会有自私自利的品质,既然阻止不了战争的源头,那便只有以战止战。
战争也会带来革新与蜕变。
唯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与和他国的差距后,它才会去试着改革,创新,以此走向强国之路。
12.以下史实与齐恒公无关的是( C) 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
13.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C) A.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4.战国楚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B ) A.齐 B.晋 C.楚 D.燕
15.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得应是:城濮大战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16.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 )时期,分别是我国(奴隶制 )社会的瓦解时期和(封建 )社会的形成时期。
17.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 )大战后,(晋国【晋文公】 )成为中原的霸主。
百余年后,(楚国【楚庄王】 )又成为中原霸主。
18.公元前260年,( 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 )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