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要愚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愚忠臣子?

火烧 2021-10-02 16:19:27 106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愚忠臣子? 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1357-1402),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愚忠臣子?  

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1357-1402),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

福王时追谥文正。

浙江宁海人(宁海古古称缑城,故时人称其为“缑城先生”)。

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宋濂,历任陕西汉中府学教授(从九品1392-1398),翰林侍讲(正六品1398-1399),侍讲学士(从五品,1399-1400),直至按照《周礼》更定官制,将侍讲学士和侍读学士(皆为从五品)合并为文学博士,并升任文学博士(正五品,1400-1402)。

建文年间(1399-1402)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

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10族。

还有,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

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为什么要愚忠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愚忠臣子?

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谦为御史。

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

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

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

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

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

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

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

遗有《于忠肃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