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年级绲合口算题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火烧 2023-02-04 17:14:11 1048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和信心是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和信心是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值得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去深思。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一年级刚开始学习数字,认识10以内的数字,我们就可以借助数字儿歌,1像铅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声音;7像镰刀来割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10像铅笔加鸡蛋。玩1到10的数字手势游戏,借助找数字宝宝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数字的奇妙。给数字宝宝排队,感受10以内数字的大小,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会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会增强,对以后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年级绲合口算题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多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题,时刻让他计算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慢慢地他就会提高了,开始先做5以内的加减,再做10以内的加减,20,30 等等

不要让他用指头算,让他心算,心算的前提是要先背。
背基本有加算有内容,比如1+1=2。1+2=3……

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两位加减法的口算能力

可以将两位数的加法题做成卡片,最好是做成彩色的,先让他自己训练,然后再由家长拿卡片,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作答。如此反复。
我堂妹就是用的这个方法。后来他们学校有个口算比赛她还拿了第一名呢!希望这个方法对你有帮助哦!

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让孩子听故事碟片等,也可在车上放给孩子听,学校会发放和语文课本配套的磁带,平时也可以放放,不一定要孩子规规矩矩坐在那儿;其次有时间的话或者家长的普通话很标准也可以自己给孩子读读睡前故事,或者听孩子读,家长来指正;最后是要关注孩子平时讲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口齿是否清楚,表达是否流畅,若不够好,可帮他组织好让他再重复一遍。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阶段计划

1、方法训练,口算方法首先要正确,简便,优化。
2、基础训练,不需太多、太难,把握基础就行。
3、持续训练,要不断坚持,长期进行,巩固提高。

怎样提高一年级小孩的口算能力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比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 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比如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1-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式容易错。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浅谈怎样提高一年级孩子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教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步骤、结果也耍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数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学生入手,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