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东夏国历史 历史有没有北夏国?

火烧 2021-09-19 06:13:58 1068
历史有没有北夏国? 1.历史上真的有夏朝这个国家吗夏朝是真实存在的。由于流传下来与关夏代有关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

历史有没有北夏国?  

1.历史上真的有夏朝这个国家吗

夏朝是真实存在的。由于流传下来与关夏代有关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首先,考古发现了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

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洛阳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 经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绝对年代,在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众多“五都贯洛”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

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此外,还有新砦期城址——夏之前的过渡期

新砦期到底介于什么时期?这一考古学上的文化分期得名于新砦遗址,它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18.6公里的刘寨镇新砦村,包括今梁家台、苏沟、东湾和煤土沟四个自然村的大部分区域,是嵩山周围大型史前聚落之一。由于其年代在龙山时代和夏文化之间,所以,考古学称之为“新砦期”。“新砦期文化”尽管有着承上启下的特质,但在考古界有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不存在新砦期文化,因为只发掘到新砦遗址一个遗存,而且没有证据证明新砦期文化有直接的承上启下关系。直至东赵遗址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新砦期文化并非个体存在,更重要的一点是,东赵遗址充分证明了它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的承上启下关系。

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介绍,此次在新砦期城址南墙外集中发现了40余座灰坑,灰坑口部均为圆形,大小相若,五六座为一组,残存坑口部填土多为质地紧密的红粘土。通过对已解剖的18座灰坑观察,它们均为袋状、平底,少数坑底再另挖小坑,出土陶片年代都为新砦期晚段。在部分坑内发现有猪骨架、龟壳、人骨等。对此,有关专家推测,这或是仓储类遗存,或与祭祀有关。

东夏国历史 历史有没有北夏国?

夏朝也是有文字的,这要在一定意义上证明夏朝的存在,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已发现的一些陶器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特征,有的还被释读。而龙山时代从年代学上看正处在夏朝之前,那么与其紧相连接的夏朝亦应有其文字使用,且应比龙山时代的陶符文字更为发展和进步。其三,在夏代的考古材料中,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亦发现过许多“刻画符号”。“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这些情况表明,夏朝是存在的,并且夏朝有文字使用,当不是凿空之谈。

2.历史上确实有夏朝吗

1.历史上的确有夏朝这个朝代。

2.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同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3.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3.历史上有没有夏朝

有。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

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

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有城池难道不是一个王朝存在的证据么? 禹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夏。

你能说大禹不存在,只是神话,难道大禹陵是座空坟吗? 夏朝之说动摇的原因: 在中国传统史学体系中,夏朝是第一个具有明确的列王世系和兴亡有绪的历史朝代。古人不仅从未怀疑过它的存在,而且给予它同商周秦汉王朝一样的信史地位。

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大盛,滋生一种“上古茫昧无稽”(康有为)的说法。

继之在西风欧雨影响下,疑古思潮勃然兴起,“对古史材料重新估价的口号高唱入云”,从而导致夏朝信史地位的动摇。 但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已经较为成功地确立了夏代的基本年代框架,虽无法彻底抹去人们心头对夏史信疑参半的阴影——而这些多数是外国人心理不平衡、是嫉妒!。

4.有没夏朝历史的资料..

1夏朝 (公元前 2033 至 公元前 1562)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

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

(夏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夏禹治水有功,被禅位为天子,成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帝位后,都于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县),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阳。

他一再会合诸侯,并将中国分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定贡赋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代的严重编患。「少昊」、「颛顼」的时候,黎、苗继作乱,尧、舜曾征讨,至大禹时代才将之平服。

从此,长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这是远古对抗南方部族的一长期的艰苦战争。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大禹死后,他的儿子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王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

从此,王位的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古人所说的「家天下」。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进步。

夏启即位后,很能继承大禹的事业,可惜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

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浊」zhuoˊ)」所杀,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minˊ)」正在怀孕,逃奔到「有仍」(今山东济零县),生「少康」。

「少康」长大后,就收聚夏的残存势力,灭掉「寒浞」,光复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之子「杼(音「注」zhuˋ)在位时拥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武装,彻底肃清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其后的五代六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持续发展。

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当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生产了不少的青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

有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术鬼神、淫乱,引起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渐衰败。

「孔甲」再三传到「履癸」(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务修德,奢侈无度,杀人无数,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终于被「商汤」所灭。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

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可参阅/emperors/xiachao.2【夏】 XIA一、姓氏源流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姒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

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

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

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赐姓或其他。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

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3天文学上:以夏至(6月22日前后)中国古籍上:多用立夏(6月5日前后)、气候统计上:以阳历6月、7月、8月份为夏季,候温法: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

他以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3、夏朝帝王谱夏禹 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

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

称国。

5.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夏朝

中国历史上究竟是否存在过夏朝?由于有关夏朝的史实资料较少、及迄今未发现有说服力的考古文物,夏朝的存在与否,主要还是有《尚书》和《史记》等历史典籍详细的描述。

目前世界上承认的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商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点在今河南安阳一带。考古依据:中国地区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冶炼的青铜器;国家形态已出现。

反方意见:(在时间上紧随所谓“夏王朝”其后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竟然找不出有关这个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记载。这不是很荒谬吗?不是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吗?你能想象周王朝,秦王朝,汉王朝等在他们的政府文件和档案中不记载他们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况吗?只有商王朝这样的初始文明才会是这种情况,因为在前面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

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可根据的,只有《尚书·禹贡篇》、《竹书纪年》及《史记》关于夏的记载。而所有关于夏的史料,不但极其缺乏,也极其不明确。

连《史记·夏本纪第二》也只是记录了其世系和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等不多的几个大事件,也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至于《竹书纪年》的作者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无论如何,关于夏殷的部分,是后人追记的。所记是否可靠,不能令人不怀疑。

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随着196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这种疑虑才慢慢在科学鉴定面前打消了。

二里头宫殿的建造年代据C14测定和树轮较正,大约在公元前1590—1300年间,就相当夏朝时期。因此,可以说城市模型起源于夏代。

此时政权的中心地区,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遗址的发现,尚不能证明夏朝已进入了阶级社会。

夏朝还有一个副产品——《夏小正》。《夏小正》是对以前的历法一个总结,也是农业国家的一个必然关注点。

这就是“夏历”的来源 【夏朝最后一个王者---夏桀】 在过去六七十年,学者们为探索夏代史迹,尤其是从考古发掘的角度探讨夏文化的遗迹做了很多工作。虽然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夏人使用的文字,但是有关夏代史迹的认定应当说是比过去清楚得多了,从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角度证明夏王朝存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以至于国内绝大多数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基本不表示怀疑。

国外也有部分学者同情中国学者的立场,如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高希的著作《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在谈到世界最早的文明社会时便明确指出:“大约公元前2000年,中国的文明在新石器文化出现的地方发展起来,夏及后来商的统治者在黄河流域建立了王国,在那里他们建造了规模相当的灌溉工程。第一座城邦二里头,建于公元前1900年。”

麦克高希对夏的看法与中国多数学者还有些差距,但其认为夏作为商以前的一个政治社会已进入文明社会,是一个“王国”的认识是很明确的。尽管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外国学者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但相信麦克高希的看法决非代表他一人。

【相当于夏时代的字符图形】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仍有相当部分外国学者对夏代的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态度。他们不熟悉我国的历史文献,不了解我国学者对于夏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不愿去认真思考我国学者在对夏的探索中有了哪些值得重视的新材料和新论点,他们对夏的否定仍基本停留在过去。

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十分不恰当地将我国学者对夏及其以前历史的探究归结为某种政治行为或受某种道德观念的驱动,这就更不是一种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的态度了。

6.历史上真的有东夏国吗

夏国又称“大真国”、“东真国”。金末,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叛金后建立的地方政权。蒲鲜万奴于1215年(金宣宗贞祐三年)建都于南京(今吉林省龙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说双城子,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自称天王,建元天泰,国号大真。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与嫩江汇合的大曲折处,北至松花江北岸,南达今朝鲜咸兴一带,包括金朝的耶懒、合懒、恤品、胡里改诸路。东夏国将其统治区域划为三路,即海兰江流域的南京路,绥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开元路,在基层沿袭金朝军政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在各地建立猛安、谋克统辖地方。典章制度与金朝基本相同。史称东夏政权。由于蒙古军队与金朝在辽海地区对峙,给东夏国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之得以延续存在18年。1233年(金天兴二年)为蒙古军所灭。

历史史书中很少提到东夏这么一个女真族政权的存在,作为一个国家实体,于大金衰亡之际,为求女真的复兴,脱而自立,存在了七十余年,领有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地区。国号初名大真,后为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东夏的创立者——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于公元1215年,金宣宗贞祐三年(乙亥年)十月,兵败消亡之际,为重振女真民族精神,在东京建都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谋求女真之复兴。

大真建立之初,处境艰难,被蒙、金、辽三国所围困,为求未来,1216年10月间,蒲鲜万奴递出降表,以其子帖哥为人质入侍御营,曲降蒙古。1217年六、七月间,蒲鲜万奴再度自立,改国号为东夏,年号仍延用天泰,建都开元城(其地今址众说不一)。也有说其国号本为大夏,因地处东方,为别于西夏故而名之。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经过数年经营,东夏不断的用兵,势力所及,包有了金的曷懒路、速频路和胡里改路地区,疆域范围大致为东至日本海,西北至胡里改城(黑龙江依兰),西至张广才龄,南至婆速府与朝鲜青州(朝鲜咸镜北道一带),最盛时达到南起西逾大龄中经定平东止都连浦的朝鲜古长城东段,北至今黑龙江巴彦、依兰以北至黑龙江下游地区,西起今吉林中部偏西至黑龙江南部当中一带(后期包括金上京城在内),东至日本海。1233年9月,蒙古大军取道高丽,北进东夏境内。蒲鲜万奴被擒(一说被杀)。蒙军继续前进,攻占“开元(黑龙江省牡丹江东部)、恤品(绥芬河流域中下游),东土悉平”(《元史》)。东夏国亡,立国一十九年。

你认为世上还存在不老的事情吗?

7.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

夏朝(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如果存在的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文化/文明程度介乎新石器晚期文化和远古文明之间。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确凿依据,因此,从学术上说,夏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朝代,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确认。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问题),400多年,后为商朝所灭。

夏朝历史

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王权。

禹死后,其子启继王位。他废除了禅让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夏朝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开始遭遇伯益的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夏启经过斗争,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境内)举行宴会。此即钧台之享。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继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

夏启死后,子太康继立。由于太康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先发生太康兄弟5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后出现武观叛乱,使得夏朝统治被削弱。

太康死后,子仲康立。仲康死后,子相立。这时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王位。但是不久后羿被东夷族伯明氏寒浞所杀。寒浞杀掉了夏后相。夏后相妻生下少康。

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少康死后,子杼立。他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

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

由于夏王朝后期特别是最后一个王桀王的暴虐无道,致使商族部落首领商汤乘机而入,率大军与夏朝军队(战于鸣条(一说河南中部,另一说山西安邑)(鸣条之战),夏桀失败,逃到安巢(今安徽巢县),并死在那里,夏王朝灭亡,商王朝诞生。

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

政治状况

夏朝的国家机构直接来源于部落联盟机构,其特征为:

国家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本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其他部落首领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对于夏王,他们则以臣服和纳贡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

在政权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国家制度由氏族民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

科学与技术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

此外制陶业、青铜的冶炼、青铜器的制造,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

参考资料:古代史上有提到~~

8.历史上的夏王朝真的存在吗

目前,夏王朝的存在在学术界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可。

但每当我们谈到这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人说,夏王朝其实是不存在的”,你要是问出处何在,有何证据,则语焉不详。 实际上,在古代,并未有人对夏王朝的存在产生怀疑,直到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许多大学者们才开始质疑这段历史。

夏曾佑在1903到1905年编写了《中国古代史》,在这本书中,夏先生认为由开辟到周初,为传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并没有可信的材料存在,有关这一时期的事,都是在后世的经书和诸子的著作中见到的,并不是当时的材料,往往寓言、实事分不清,读者各信其所习惯而已。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写定于1918年,出版于1919年,他在导言中说“以现在中国考古学的程度看来,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

胡适认为唐虞夏商的事实,今所根据,只有一部《尚书》,但《尚书》是不是真的,很难确定,没有信史价值。其后,胡适在《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中又说:“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

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可靠的。

据我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上地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

我们总要有疑古的态度才好!” 1926年,《古史辨》第一册出版。顾颉刚不仅洋洋洒洒地写了《古史辨自序》,提出了“古史的层累说”,同时也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中,对夏代的始祖大禹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从典籍上看,顾颉刚说,“《商颂·长发》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禹的见于载籍以此为最古。”

“在这上,我们应该注意‘禹’和‘夏’并没有发生了什麽关系。”而就大禹从何而来,顾颉刚说:“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

禹,《说文》云,‘虫也,从厹,象形。’厹,《说文》云,‘兽足蹂地也。

’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样子,所以就算他是开天辟地的人。

……流传到后来,就成了真的人王了。”其实,大禹这段,本是顾颉刚“辨论的枝叶而不是本干”,但这一段考证,激起了学术界的讨论——疑古的钱玄同在《答顾颉刚书》中赞成顾颉刚“层累的古史观”,却就顾氏引《说文》提出了疑义;柳诒徴也抓住这一点,撰写了《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进行批驳;鲁迅则在《故事新编·理水》中,借小说以禹、鲧来揶揄顾颉刚。

到了二十年后,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七册中,重新否定了大禹是虫的说法,但毫无疑问,二三十年代的古史辨派对夏代是否存在提出的质疑,在当时的影响甚大。 陈梦家在1936年发表的《商代的神话与巫术》中提出“夏世即商世”。

他认为夏史乃全从商史中分出,第一,夏商地理文化相同,只有周起源于西方;第二,在王位继承上,夏商都是兄终弟及制,周人则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三,夏的大禹,商的祖先契都是治水的功臣;第四,先妣都为神媒;第五,禹为商人之祖,禹生的契;第六,夏商帝王名多有重复,夏商都是十四世,夏商帝王名相重复的就有七个。因而陈梦家认为夏之十四世即商之十四世。

顾颉刚、童书业在1936年发表《夏史三论》,对有关夏的传世文献进行了彻底的辨析,现举几点:第一,夏被提出来,在殷周之际,商人没说过,周人常言,但史书中提到的夏桀几乎就是商纣的翻版;第二,最初文献记载中,大禹是地神,和夏朝没有任何关系,直到战国时期的墨子,才把禹与夏发生了关系;第三,传世文献材料显示,先是大禹与夏发生了联系,之后禹有了个父亲鲧,然后又有了一个儿子启,启本是另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当禹和夏发生关系之后,他才被“追认”为禹的儿子,夏朝有了头尾,之后中间的部分,勇于作伪的战国秦汉间的历史家就继起完成他们的工作,战国秦汉间的有关夏的记载一步步完善起来,但大多是其它历史人物事迹的翻版而已。 杨宽的《中国上古史导论》在1941年被收录在《古史辨》第七册上编中, 杨宽先生说“夏代传说之确立,至早在殷周之际。

夏史大部为周人依据东西神话展转演述而成者,故周人盛称之,而殷人则不知,亦无怪乎卜辞之不见其踪迹矣。”他认为夏朝是周人编造的,夏史大部为周人依据东西神化转述而成,因而殷商人不知道,所以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从来就没有关于夏的历史记载。

除了国内,我们常说国外一般也不认可夏王朝的存在,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20世纪后期至今,国外一些历史著作或教科书基本认为中国文明是从商王朝开始的,如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剑桥中国上古史》中就没有夏朝的章节。

闫敏1991年发表的《洛杉矶“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英文本论文译述》记录了海外学者对夏王朝研究的一些看法,如英国伦敦大学艾兰的《夏存在吗?——历史方法论诸问题》指出,目前无法证实夏王朝的存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