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是佛吗?
净空法师是佛吗?
净空法师是佛吗?
阿弥陀佛!师兄,正如世尊所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性,只因妄想颠倒不能证得!如楼下各位大德所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若依此理,法师当然也是佛!
若是以事相说,师兄,你在这里找不到答案,因为一切答案都是不足以依靠的。唯有佛方能为佛授记!除此之外,无人可为他人验证,是佛,非佛!
净空法师是佛转世的吗
阿弥陀佛
佛菩萨不叫转世,叫乘愿再来或倒驾慈航,你听老法师讲经说法,就知道他是哪一尊佛再来了,知道后放在心里,不要说出,最重要的是更要听老法师的话,好好修行,今生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空法师---对法师恭敬赞扬赞过头了,说这个法师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这个不可以,这太过分了!过分就是造罪业了,那不是赞叹,那是造罪,自己造罪那法师跟着你牵连,也要受罪。
基本的戒条不能违犯,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记住:谦虚,决定不犯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是《菩萨戒经》重戒,《梵纲菩萨戒经》里头有,《瑜珈戒本》里头不但有,摆在第一条,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我们自己要做。
但是有一些同学,对法师恭敬赞扬赞过头了,说这个法师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什么佛再来的,这个不可以,这太过分了!过分就是造罪业了,那不是赞叹,那是造罪,自己造罪那法师跟着你牵连,也要受罪。这自害害他,我相信谁都不愿意做的。但是这些事情明知故犯,或者你真的不知道,我赞叹老师还会错吗?我把都是比成“阿弥陀佛”,我们讲经也常常是这么说法,要看一切众生,统统都是“阿弥陀佛”,这不是指一个人。像海贤老和尚有一天晚上烧香,烧了十几支香,都插在香炉上插满了,第二天有人问他:师父你怎么烧这么多香?他告诉人,我昨天晚上睡觉之前,看到床上床下,门里门外都是阿弥陀佛,所以烧那么多香。那是称赞众生没有问题,不能说我是“阿弥陀佛”,这不可以,这大妄语。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这都不可以。
师父你怎么烧这么多香?他告诉人,我昨天晚上睡觉之前,看到床上床下、门里门外,都是阿弥陀佛,所以烧这么多香。那是称赞众生没有问题,不能说我是阿弥陀佛,这不可以,这大妄语。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这都不可以,千万不要做这个事情。
中国古时候老子,他说他有“三宝”,那“三宝”是什么?谦虚,节俭,不敢为他人先。那是圣人,不是平常人。孔子是圣人,老子是圣人,大圣大贤没有自己标榜自己,你看谦虚、节俭,什么事情退在后面,不敢在人前面。这个三宝,就是他处事待人的心态。
我们要学,我们是凡夫。
诸位一定要知道,净空法师不是佛菩萨,净空法师不是圣人、贤人,净空法师是个很普普通通的人;再告诉大家,没有福报的人,也没有智慧。我要有智慧、有福报,我这一生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一生没有道场,没有信徒,人家说我信徒很多,错的,那不是信徒,因为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讲经。这是得力于在家居士的帮助,他们做的,我现场没去看过,网路就更不知道。那是电视前面的听众,听众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跟听众没有往来,我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我一生从来不记别人的名字、不记别人的地址,也不记别人的电话,所以我没有电话,我希望我过得清净一点。一个人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
今年八十九岁了,八十九是什么意思?随时可以走,不是明年还在不在,明天还在不在都没有一定,这是事实真相。所以讲经是我一生的爱好。
我现在专讲《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唯一的希望就是早一点希望佛来接引我,我就走了,我毫无牵挂,我看到佛我就会跟他去了。没有别的期望。
别人恭维,“您老人家一定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那是骗人的,那是假话,可别当真。
一生我没有怨恨过人,这是真的。毁谤我的人、障碍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为什么?他帮我消业障,他帮我增福慧,所以我每天讲经拜佛,都回向给他们,我供他们的牌位。希望这一生没有怨恨的人、没有对不起的人,处处我都退在最后,我没有站在前面。
净空法师是邪师吗
当然不是。净空法师是规规矩矩的出家,一生讲经60年,现在近90岁。,目前正在香港讲经。
香港佛教界,有很多高僧大德,这些香港佛教界的大德请净空法师到香港讲经,本身就证明净空法师是一位受人欢迎的法师。
净空老法师一直是劝人向善,守法!让我们的智慧增长,但我们智慧增长了,真正的邪师就骗不到我们的钱了,所以他们就会毁谤净空法师,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也跟着人云亦云。所以我们自已好好辨别,对自已大有好处。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了!
追问: 可是问题到底该信谁呢?如果不能遇到善知识那我们怎么分辨谁正谁邪?现在群魔乱舞,很难分辨啊 回答: 佛偈有云: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所以,知道一点点的善,就是良好的开端。就是一半的做工。 不管是净空老和尚讲法,还是其他法师的讲法。1 不能够领会的,放置一边。学到的好的法 ,知道一点做一点。2 认为其中讲的错误的,先搁置一边,(不要急着反驳贬低,有可能是自己智慧不够,没有当机)。只要自己当下觉知、当下善为——就是正法的实践。群魔关己何事、何惧群魔。 追问: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首先怎么做好佛子?有依照什么去修?佛法基础又是什么?我们学佛最怕迷茫,最怕走弯路。阿弥陀佛!罪过,我忏悔。这个问题不想在辩论了
“迷信”这两个字,你对它相信、你对它了解,你信它,真信;你对它透彻了解,你不相信它,那也是真信。完全没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为什么?没有搞清楚,信与不信统统是迷信。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你冤枉别人。
冤枉别人是有罪的、是有过失的!你不愿意别人冤枉你,你怎么可以随便冤枉别人?这一生你有福报,福报营护你;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果报就会现前,你要承受被人冤枉这个果报,因果定律没有法子避免。所以对怀疑的事情彻底查证,不能冤屈别人。像法官判案子,如果事实真相没有查出来就判决,要判错误了,他要背因果责任。这是没有智慧、没有福报,才干这个缺德的事情。
净空法师是谁?
一个出家人,1927年生,26岁下半年学佛,32出家开始讲经(学佛讲座),现在83岁,还在讲经。
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少年时求学于国立第三中学及南京市立第一中学,四九年到台湾,服务于实践学社,公余之时研习经史哲学。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先生、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
释净空,俗姓徐,名业鸿,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二月十五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居福建建瓯。抗战时,求学于贵州国立第三中学,胜利后就读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一九四九年来台湾,服务于实践学社,公馀之时研读经史古文,先后追随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等研习哲学、佛经十三年。 一九五九年于台北市圆山临济寺剃度,法名觉净字净空。受具足戒后,在国内外,弘扬佛法,讲述《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净土五经》等大乘经论数十种,三十六年无间断,现存音影带三千数百卷。法师在国内先后创办华藏法施会、华藏精舍、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华藏讲堂、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首开风气之先,使用视听教育之方法,弘扬佛法,大量制作佛法讲经音带、录像带,分送世界各地,以及倡印赠送《大藏经》暨各种经论善书逾千馀万册,佛菩萨像多种数百万张流通全球。 法师曾任台北圆山临济寺书记,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南普陀佛学院教师,中国佛教会设计委员,弘法委员,东方佛教学院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讲师,中国内学院院长,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佛教会大专院校佛学讲座总主讲,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教授,华藏法施会会长,华藏精舍住持,华藏佛教图书馆导师,华藏净宗学会会长暨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美国达拉斯佛教会会长,新加坡净宗学会导师。法师于国内外倡导促进成立“净宗学会”十五处,提倡专修净业,专弘净宗。法师已届古稀之年,于今辞去海内外佛教社团一切职务。专心弘法教学,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法师首倡“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指出大乘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真智,使能明辨真、妄、正、邪、是、非、善、恶、利、害,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才能圆满达成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真实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 六十六年初,倡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凡我国民居留地,皆应兴建。旨在教民诚信忠敬、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隆国运、开太平。又指出“文言文”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共同语文,为中华文化独具之异彩,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发明,使数千年前人类智能经验的宝藏,与今人结晶成一体,因此必须提倡。文化复兴,光被全球,惠及一切众生,咸得和平安乐,强根固本在于此也。 法师曾在台北市中国佛教会宣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以为祝贺,特别强调教育救国,教育救世。尤望东亚各国发菩提心者,同心一德,携手合作,为全人类谋求真正和平幸福繁荣的新时代。 法师云:“今世乱极,人各望治。欲求普济全球,救劫难于眉急,化乖戾于无形,务令一切众生,人人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欲达此目的,唯有极力提倡大觉教育,以古今中外圣哲之金言教训为依归,以期建立共识。”佛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也。”于是有汇集群书,采撷格言的想法。如:《佛教大藏经》、《中国四库全书》、《荟要》、《史鉴》、群书等,皆可摘取编成菁华录流通。务令一切众生能读、能解、能行,则不辜负古来圣哲垂化之婆心也。采撷要领: 一、取明白易晓之短句,不取长文。 二、取急切实用之教诲,不取不切实际之玄谈。 三、必利于自身之修养,家庭幸福,事业成败之教训。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各民族,各学派,各宗教,共存共荣之诸目标为撷取之标准。 四、分类汇集编订一册,译成各种文字流通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精华,促进世界大同,为吾人理想之目标也。 五、他如西洋学术菁华:伊斯兰、新旧约、金训格言菁华,若能普遍流通全球,必能建立共识、共存、共荣、和睦大同、亘助亘惠的美满世界。 这是法师毕生教化的方向,无尽的悲愿。
很牛X的佛教人物,但大陆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