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昔阳县有多少人 山西省昔阳县历史

火烧 2021-11-14 01:54:25 1077
山西省昔阳县历史 1.急“昔阳”一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因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这段历史故事是说,公元前530年,晋国势力开始向晋东扩张,

山西省昔阳县历史  

1.急

“昔阳”一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因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

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皋归。”这段历史故事是说,公元前530年,晋国势力开始向晋东扩张,晋国大将荀吴诡称要会合齐国军队,向鲜虞借路,趁机攻入昔阳,灭掉肥国,俘获肥子绵皋,胜利归国。

故事中的鲜虞为春秋古国,白狄别种,其国都旧址在今河北省正定西北,战国时演变为中山国。肥也是春秋白狄小国,子爵,相传其都城昔阳即今昔阳县东50里东冶头村的“昔阳故城”遗址。

持这种观点的以西晋杜预为代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也认为:“(太原府乐平县)昔阳故城,一名夕阳城,在县东五十里。”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提出疑问:“晋欲取肥,何须假道鲜虞?此必不然之势也。”

因此主张:古肥子国应在河北藁城西南7里的肥累城,并举出《水经注》所载肥累城附近有昔阳亭,隋代在此置过昔阳县等事实以证之。“昔阳”在山西?抑或河北?两种观点一直相持了近千年。

到清代才出现了一种折中的考释,认为“昔阳”除出现在《昭公十二年》外,还出现在《昭公二十二年》:“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者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遂袭鼓,灭之,以鼓子鸢? 归。”这次攻昔阳是为了消灭白狄小国鼓子国,并虏获了鼓子鸢?。

由此就提出新观点:春秋时期应该有两个昔阳,一为肥都,在山西;一为鼓都,在河北。因为晋国大将荀吴不应两次进入昔阳,又分别灭掉两个不同的小国。

《水经注》也忠实记载了这两个昔阳,分述了这两件史事,说明确系异地同名。何况昭公十二年荀吴伪装向鲜虞借道东去,然后出其不意回头攻入山西的昔阳,灭掉肥国,正显示了他用兵的诡诈,并非“不然之势”。

结论是:山西的昔阳为春秋古肥子国都,殆无疑义。 西汉时在境内置沾县,县境包括今昔阳、和顺两县地,县治在今昔阳县西南10公里的掌城村,县以沾水流经而得名。

沾水,即今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老庙山麓榆林背村。清漳水流绵长,春来如蓝,被乡民誉为“沾水拖蓝”,并列入乐平八景中。

乐平籍的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有诗赞曰:“一脉涟漪出远岚,山光云影共拖蓝。春深欲染云衣净,夜久微将月镜涵。

清别泾流同渭水,碧分江派比湘潭。旧时县治今何在?雉堞茫茫野草毵。”

诗人以水抒情,临流怀古,深深慨叹沾县故城的千年变迁。 东汉末,山西北部受羌胡骚扰,郡县流徙分散,动乱不宁。

到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平定黄河以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时他对全国区划进行调整,按照《禹贡》的模式,把十三个州合并为九州,同时在北方新置12郡。其中山西境内有两郡,即新兴郡和乐平郡,两郡名的含义均赋予了战后重兴、生活和平的美好希冀。

乐平郡地由划出上党郡的北部而组建的,郡治所就在沾县,同时分沾县东部置乐平县,县治即今昔阳县城。 北齐时撤销沾县,其地域并入乐平县。

直至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县并入平定州,称为乐平乡。1914年,山西省都督府决定将乐平乡恢复为县,但当时江西省已有乐平县,为避免重名故取其境内春秋地名“昔阳”,命名为昔阳县。

至于“昔阳”的含义,郝树侯先生曾谈到他的一点心得。他根据《元和郡县志》中“昔阳故城,一名夕阳城”的线索,援引《尔雅》:“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的解释,认为“昔阳”乃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但因先秦古地名毕竟深奥繁复,未敢遽信,姑备一说,俟博雅考焉。

2.山西晋中有什么历史

历史沿革 晋中市春秋属晋,战国属赵。

秦、汉以后属太原郡、太原府管辖。晋中地区建于1949年,称榆次专区,1958年改称晋中专区。

1970年改为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

榆次专区、晋中专区、晋中地区 1949年设榆次专区,专署驻榆次县。辖榆次、平定、盂县、寿阳、祁县、太谷、介休、灵石、平遥、昔阳、和顺、左权(原辽县)、榆社等13县及阳泉工矿区。

1951年原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原汾阳专区所属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等6县划入榆次专区。

辖19县。 1952年将清源、徐沟2县合并设清徐县(驻清源县城)。

原兴县专区所属方山、离石、临县、中阳等4县划入榆次专区。方山县迁驻圪洞。

榆次专区辖22县。 1954年将榆次县城关区改设榆次市,由省直辖。

离石、方山2县合并,改名为离山县(驻原离石县城)。榆次专区辖21县。

1958年榆次专区改为晋中专区。原由省直辖的榆次、阳泉2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

撤销榆次、寿阳2县,并入榆次市;撤销清徐、交城、文水3县,将清徐县并入太原市;交城县并入太原市和汾阳县;文水县并入汾阳县。撤销平定、昔阳、盂县3县,并入阳泉市。

撤销左权县,并入和顺县。撤销祁县,并入太谷县。

撤销灵石、孝义2县,并入介休县。撤销离山、中阳2县,合并设立离石县(驻原离石县城)。

撤销榆社县,并入晋东南专区的武乡县。晋中专区辖2市、7县。

1960年恢复昔阳、盂县、寿阳、中阳、文水、交城、左权、榆社8县。晋中专区辖2市、15县。

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恢复平定、祁县、灵石、孝义4县。

晋中专区辖1市、19县。 1963年撤销榆次市,恢复榆次县。

晋中专区辖20县。 1970年晋中专区改称晋中地区。

阳泉市改由晋中地区领导。晋中地区驻榆次县。

辖阳泉市及榆次、寿阳、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中阳、离石、临县等20县。 1971年恢复榆次市,榆次县迁驻长凝。

将临县、交城、离石、汾阳、文水、孝义、中阳等7县划归吕梁地区。晋中地区辖2市、13县。

1972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1975年榆次县迁驻榆次市。晋中地区辖1市、13县。

汾阳专区 1949年设汾阳专区,专署驻汾阳县。辖汾阳、交城、文水、清源、晋源(驻太原市)、徐沟、孝义、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撤销汾阳专区,将灵石、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等7县划归榆次专区;石楼县划归临汾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9]124号):(1)撤销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立地级晋中市。

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榆次区。(2)晋中市设立榆次区,以原县级榆次市的行政区域为榆次区的行政区域。

区人民政府驻东顺城街。(3)晋中市辖原晋中地区的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和新设立的榆次区。

原晋中地区的介休市由山西省直辖。 位于山西省中部, 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3′— 114°28′,北纬36°39′—38°06′。

全地区辖2市9县,总面积16376平方公里。经过48年开发与建设,晋中地区经济社会实力不断增强,城区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

现已逐步形成以纺织、煤炭、机械、化工、食品等专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晋中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季风干燥, 夏季温度 偏高,秋季天高气爽,冬季相对寒冷,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昼夜温 差大。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齐全。境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素丽多姿、精巧珍奇。

昔阳县有多少人 山西省昔阳县历史

传统土特名优产品驰名中外,享誉华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就座落在该区域内。

就人文旅游资源: 祁县民俗博物馆、孔祥熙旧居、“天下第一票号”的平遥,“日升昌”票号、平遥镇国寺、榆次城隍庙、太谷白塔等精巧独特,闻名中外。自然旅游资源有介休绵山、灵石石膏山、和顺云龙山、左权 麻田风光、和顺合山奇泉、被视为“种石”的灵石等自然景观雄伟 磅礴,山光水色,鸟语花香,风光宜人。

此外如晋中剪纸、平遥 牛肉、太谷饼、太谷西爪、平遥推光漆品、洪山陶瓷、祁县玻璃器皿、榆社阿胶、“龟龄集”酒等名优特产都为晋中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3.大寨村的历史传说

大寨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不大的村庄。 按照中国古典名著《列子》的说法,太行山原在今天河北省的南部,与它并排着的还有一座王屋山。相传很久以前在山北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见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领他的儿子和孙子要把这两座大山搬走。有个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可思议,就对他讲:这两座山太大了,你怎么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糊涂!你难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长,搬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搬不走呢?于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后来这件事感动了“天帝“,他派了两个神仙把两座大山给背走了。太行山这才被移到了今天河北、山西两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书讲述的很多故事属寓言性质。寓言主要用来说明道理,故事本身却不可以太当真。

大寨村,就位于愚公当年曾试图迁移过的太行山的深处。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与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的虎头山下,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居民约220户,500多口人。

关于大寨村的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只能根据传说推测。相传在北宋年间,宋军为抵御金兵,曾派兵把守距今天的大寨东北方约5公里的虹桥关,大寨就是宋军的一个驻军营寨。据说当时守军建有两个营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来。据当地人讲,小寨村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还存在,但住户已经很少,再后来就没有了。

山西自古战事多,因此叫“关”、“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两个,除了昔阳县的大寨,榆社县也有一个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较有名。因为那里也出过一个有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叫张志全。还在1950年,张志全就成了全国劳模,而陈永贵当时还少有人知。

4.山西阳泉市历史

唐虞夏商时,今阳泉市境相传为古冀州之地。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周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晋卿智伯灭仇犹;十六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市境属赵。

早在春秋末期,赵简子为适应军事争雄的需要,在今市区修筑“平坦城”,屯集粮草,驻兵把守,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渊曾在此设州,管辖寿阳、盂县、石艾、乐平等县,是古阳泉历史上第一次升为州级建制。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此设置平定军,发兵太原。

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三国时,南北分属魏并州乐平郡、新兴郡。

西晋沿用曹魏旧制。东晋十六国时,历属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国。北魏时南北分属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和肆州新兴郡定襄县。后全境属东魏和北齐。隋时于今娘子关置苇泽县,属井州,后废;于今盂县境置原仇县(后改称盂县),与石艾县同属辽州。

扩展资料

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常年涌漾,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秦属太原郡。西汉初,于市境置上艾县。1949年,设阳泉工矿区,属榆次专区。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1961年,阳泉市改由省直辖。

阳泉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区桃河横贯,境内 山川叠翠, 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产地;素有“煤铁之乡”之誉。著名景点有:狮脑山、翠峰山、藏山、娘子关、冠山、南山公园、北山公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泉

5.山西省昔阳县有什么风景区

昔阳县重要景点 昔阳县地处太行山区,境内山峦棋布,沟壑纵横。

大寨是县境内典型的太行山村,大寨与虎头山森林公园一直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则有石马寺、崇教寺和卧佛岩等。

大寨和虎头山森林公园 大寨位于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山村。大寨新村建于1963年8月洪灾后的层叠排窑式村民住宅,依坡就势而建,景观独特,是大寨新村建设史的一个缩影。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被称为“扎白毛巾的副总理”陈永贵的故居位于村南端、排窑东侧,为一低矮的瓦房小院。院中房屋陈设简朴依旧,有陈永贵及其家人使用过的家具和中外友人赠送的小礼品。

附近的宋立英、郭凤莲家舍,也都是游人常常造访的场所。村前的大寨旅行社旧院内,有ze、ln、yj、dp、陈毅等住过的房间,均按原样陈设布置。

位于大寨村南的虎头山森林公园,面积1.75平方公里,为一综合性的游览区。区内绿树成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七沟八梁一面坡已建成“人造小平原”,山腰有210亩果园。山坡上全部用青石砌垒的290道梯田塄沿映衬田间。

横跨团结沟的高空水槽凌空飞架崖间,5000余米长的军民渠盘绕山梁田边,引来清水灌满山腰散布的5个蓄水池。登山约数十步,有ze纪念亭,为一八角攒尖式小亭,1994年建成。

该亭是为纪念ze1965—1973年间先后3次到大寨登.上虎头山所建。亭下北侧,有1995年围绕水池修建成的、长约数十米的半月形水榭,供游人临池游玩赏景。

陈永贵墓位于虎头山西向山腰,依山面村,墓后林木环绕,墓基坐东南朝西北,墓体圆形,高1.5米,水泥砌筑。与陈永贵墓相邻的,还有一代文豪巨匠郭沫若诗碑,为汉白玉碑,于1992年11月16日为纪念其百年诞辰所立。

碑上刻有郭沫若1965年12月7日参观大寨时写的《颂大寨》诗一首。著名作家孙谦墓依次建在虎头山下。

在陈永贵墓北侧山坡上有一道三层228级台阶,可直接通向大寨展览馆。山顶建有陈永贵题字的大虎牧场,饲养有近200头梅花鹿,其中近百头小鹿放牧林间。

石马寺 位于昔阳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洪水乡石马村,距大寨村约10公里,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一座摩崖石刻与庙堂建筑相结合的佛教寺宇,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534年(北魏永熙三年),原名石佛寺,后因寺前建有石马一对,故改称石马寺。

现存有元代所建的大佛殿,明代所建的观音阁和子孙殿、伽蓝殿、钟鼓楼、山亭及南窟廊等古建筑,但大部坍塌严重,寺僧正在国家支持下进行维修。寺四周群山环抱,清泉绕流。

寺坐东向西,西端隔石马河建有戏台和石牌坊各1座。石马河上有1745年(清乾隆十年)所建石桥1座。

石刻造像雕在一块高17米、东西长16米、南北宽15米的巨石四周和附近30多米高 的石崖上。现存有石刻造像1300余尊,大者高5米,小者高仅5厘米,高l米以上者有66尊。

其中,魏齐时期造像占70%左右,佛像、菩萨、力士、胁侍及供养人像肉髻磨光,面容消瘦,宽衣博带,肩胛狭窄。隋唐时期的弥陀、观音、十六尊者造像面形丰满,比例适度,姿态自如,雕工精致,线条流畅。

崇教寺 位于昔阳县城东北隅。始建于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与寿圣寺合并称北寺。

寺内前后大殿与左右配殿围成天井式院落,四殿梁架互相衔接,屋顶殿身融为一体,东西宽20米,南北长27.5米,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是一座由元代和明代建筑组成的四合殿堂,建筑结构颇具特色。令人称奇的是院内四周无水道泄水,下雨排水,全为地面自然渗透。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岩 位于昔阳县城东40公里处的丁峪乡孔氏村西的太行山峻岭中,又称卧佛寺,为一天然岩洞。

洞坐东向西,宽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后壁凿一卧佛长5.2米,宽1.4米。据寺内石碑记载:“元至正年间凿石佛,长数丈,卧于岩下。”

洞内另有石雕佛像20余尊,为1525年(明嘉靖四年)增凿。卧佛岩地处太行深山的悬崖绝壁之中,两崖相距甚近,似巨大屏风悬立,地势险峻,环境幽雅,近年前往观光旅游者络绎不绝。

龙岩大峡谷 龙岩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主脊西侧,山西省昔阳县东南部孔氏乡境内,东邻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国家风景名胜区,西距大寨森林公园76公里,旅游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当前开发面积近50平方公里,具有优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物种赋存,多样的植被覆盖,优越的避暑气候,鲜明的地域文化和宝贵的历史遗迹,在此建设旅游风景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并能使其实现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毛家大院 乐平镇西南沟村的毛家大院位于昔阳县城西12华里,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阅历大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以古朴典雅不予规整,太行风情浓郁。

太行清代民居毛家大院太行风情、历史悠久、造型庄重、情趣别致、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味。 毛家大院背山面水、依山而建。

整个建筑群有一街两巷六组大院、十五个相互贯通小院组成,虽经岁月沧桑保存基本完整,现有房屋120余间,窑洞20余孔。毛宅院落集轴线布局前堂后院,座。

6.大寨在哪里

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距县城几里路,解放前只有几十户人家,以种地为生。历史上绿色植被就很少,四周都是荒山,土地条件也很差,当地农民仅仅靠各家各户在山沟里修少量分散的梯田为生,旧社会常年吃不饱肚子,历史上就以贫困著称。

解放后,大寨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群众生活仍然贫苦。1952年,大寨建立了合作社,当年就取得了丰收。

最早入社的农民尝到了依靠集体力量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获得丰收的甜头。在单独的各家各户很难对付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情况下,走集体化道路,是农民 们惟一正确的选择。

因此,1952 年底,整个大寨的农户都人了初级社。1956年,中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在全国普遍试办高级社的时候,大寨成立了高级社,集体经济较之从前更强大了。作为高级社的大寨,依靠集体化后形成的经济力量和农民的生产热情,对大寨的农田进行了初步改造,连年取得丰收,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还上交给国家。

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下,大寨成为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

7.你知道几个

中国大陆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有一块近似人心胜形状的地域,因为它位於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黄河的东侧,故在历史上被称作“河东”;又因为它地处巍巍太行山的西侧,故在今天被称作“山西”;春秋时这里是当时五霸之一的晋国的所在地,故人们简称此地曰“晋”;战国时赵、魏、韩三分晋地而自立,於是后人又以“三晋”泛指今天的山西。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休养生息在山西这方丰腴的土地上,历经时代嬗变,朝代更替,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三晋大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多,居全国首位;新石器文化,遍及全省。

山西又是沟通匈奴、鲜卑、突厥、羯胡、契丹等北方古老民族文化的枢纽。俯拾即是的历代文物,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及中华民族形成史的见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块富饶的沃土上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诱人的魅力,迄今尚存、星罗棋布在山西大地上的文物古迹则透过历史的尘埃,正在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渊源流长的历史遗迹,闻名遐迩的古?、名城、驰名中外的宗教胜迹,多彩多姿的彩塑、壁画,造形精美的石雕艺术,古朴奇特的风土人情,艺术精湛的古代建筑等异彩纷呈。

这些熔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於一炉的民族瑰宝,一向为世人所瞩目,山西因此享有“中国古化文化艺博物馆”之誉,成为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寻根访祖。 太原市:晋祠水母楼太原市儿童公园永祚寺迎泽公园太原解放纪念馆山西省博物馆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窦大夫祠净因寺王家峰北齐壁画墓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 太原市碑林公园崇善寺龙山道教石窟少年科技城 清徐县:罗贯中纪念馆三国城 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19) 大同市:云冈石窟九龙壁善化寺上华严寺下华严寺鼓楼大同机车厂大同蒸汽机车陈列馆 广灵县:水神堂 灵丘县:平型关战役遗址觉山寺 浑源县:北岳恒山悬空寺(13) 阳泉市:百团大战纪念碑(百团大战游览区)南山公园石家花园小河观音庵小河关帝庙 平定县:娘子关水上人家娘子关平阳湖冠山(9) 长治市: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乡县:千佛塔真如寺 黎城县:善陀风景区 壶关县:红豆峡(4) 晋城市:皇城相府 高平市:炎帝遗迹 陵川县:崇安寺王莽岭风景区(4) 忻州地区 忻州市:桃桃山自然生态风景名胜区 五台县:五台山殊像寺塔院寺md路居馆南台锦绣峰南台顶大显通寺显通寺铜殿 龙泉寺集福寺菩萨顶南山寺佑国寺镇海寺罗wz寺观音洞(栖贤寺)下善财洞寺院 古佛禅寺万佛阁佛光寺广宗寺佛母洞黛螺顶碧山寺金阁寺园照寺 代县:雁门关杨忠武祠边靖楼 应县:释迦塔(应县木塔) 朔州市:崇福寺 甯武县:甯武关汾源风景区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芦芽山万年冰洞情人谷汾河源头马伦草原天池 定襄县:阎锡山故居(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小营盘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43) 晋中地区 晋中市:常家庄园 介休县:绵山风景区绵山之水涛仙谷大罗宫景区栖贤谷景区张壁古堡 昔阳县:大寨及陈永贵故居黄庵?风景区大寨森林公园 左权县:左权将军烈士陵园 太谷县:三多堂博物馆孔祥熙故居无边寺 祁县:祁县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中华周易民俗文化宫九沟风景区祁县民俗信仰馆(延寿寺) 平遥县:平遥城隍庙(财神庙)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百川通) 双林寺(双林寺彩塑艺术馆)中国钱庄(票号)博物馆平遥古城古民居博物院(蔚丰厚博物馆) 蔚盛长博物馆(光绪客栈)华北三杰镖局博物馆天吉祥博物馆 灵石县:王家大院灵石(27) 临汾地区 临汾市:尧庙大云寺(俗称铁佛寺)皇城公园 霍州市:悬泉山自然风景区陶唐峪自然风景区 洪洞县:广胜寺洪洞大槐树苏三监狱 翼城县:乔泽庙 蒲县:东岳庙段云书艺院 隰县:小西天(12) 运城地区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常平家庙河东博物馆 永济市:普救寺莺莺塔蒲津渡遗址五老峰国家风景名胜区杨贵妃故居古蒲州城鹳雀楼 河津市:真武庙 夏县:司马光墓 绦县:晋文公墓 垣曲县:鸟鸣涧旅游风景区 平陆县:傅相祠 芮城县:永乐宫 万荣县:后土祠(秋风楼)万荣东岳庙 新绦县:龙兴寺新绦县博物馆(19) 吕梁地区 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 交城县: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卦山 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4)。

8.盂县的历史

夏、商时代,传说分天下为九州。按地域区划,盂属冀州。

西周初年,州治变更,盂属并州。实行分封制后,盂属晋国。春秋时期,盂仍属晋国。

战国时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灭仇犹。赵襄了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为赵氏所灭,仇犹属赵。

秦置郡县。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灭赵国。置太原郡盂县,治在盂丙邑(阳曲大盂)。

汉分天下为30郡,郡上设州,郡下隶县,盂县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汉以前,盂县仇犹分治,这时始将盂和仇犹全交为盂县。

三国时期,盂县属并州新兴郡。西晋,盂仍属并州新兴郡。

晋以后,盂县为汉、赵、后赵、燕、魏、后燕等国所属。

北魏建议元年(公无528年)将盂县东部并入石艾(今平定县),属乐平郡(今昔阳县);盂县西北部(兴道村以北)置抚城县,属定襄郡。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原仇县(以城北有原仇山故名),治在今盂县城,属辽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原仇复名盂县,属太原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盂县西部置乌河县,治在今凌井镇 。贞观元年(公元62年)将乌河县并为盂县,属河东道 、太原的府太原郡。在北魏、隋唐以前,盂县西部之乌河中、上游一带为汉以前的盂县,与阳曲大盂一带为列国之盂邑,县城以东以南一带,为隋朝之原仇县(即春秋战国时代的仇犹国)。兴道 以北一带为北魏之定襄郡属地,至唐初始统为盂县。

五代时期,盂县为梁、后唐、北汉所属。

宋神宗时,分天下为33路,太原避河东路,盂属太原府。

金兴定年间升为州,受绛州元帅府节制并置刺史,盂县属太原武勇军。

元代因袭金制,盂仍为州,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

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盂州为盂县,属山西省太原。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平定为直隶州,盂县与寿阳、昔阳均属平定,至清亡未改。

民国成立以后,废州制,山西设雁门、冀宁、河东三道,盂县属冀宁道 。后道撤消。盂县直属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底,盂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四分区领导,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盂县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将盂县划分为盂平(山)、盂阳(曲)、寿(阳)东三个县,并将城东的二,三两个区(1939年划分的)划归平定县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一专区,二分区领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盂县城解放(8月25日),盂阳、盂平两 县的原盂县地区复归盂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将原划给寿东县的地区仍划归盂县,属冀晋区二专区领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又将原划给平定县的两个区亦归回盂县。至此,盂县辖境复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晋中一专区领导。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至20日归阳泉地区领导。后复归晋中地区。

1949年10月1日,盂县属山西省晋中地区。

1952年5月,将县东南之山底、牵牛镇以东、东村、苏家泉、大小西庄、大小河北、东西南舁、上下章召等20个村庄划归阳泉市;同年年底,又把县西部划归东西郭秋、大小方山、东西汉湖、东西黄龙头等26个村庄划归为阳曲县。盂县辖境有所变化。

1958年10月,盂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同时,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盂县建制,划归阳泉市。11月,成立阳泉市盂县联社。

1959年4月,上级决定恢复盂县建制,与阳泉市分开,复归晋中地区领导。1959年8月,将牛村公社所辖北舁、杜家庄、王家庄、代家庄、孔南庄、咀子上、东林尖、五架山等8村划归阳泉市 。

1983年9月,盂县归为阳泉市领导,实行市辖县。

1984年政社分开,25个人民公社改为4个镇、21个乡。

2001年盂县撤乡并镇,由原来的25个乡镇改为8镇6乡。

9.凌解放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族,1945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高中毕业后入伍,由战士而及副指导员,1978年转业南阳市委,现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红楼梦》学会河南理事,南阳市文联主席。

二月河没有上过大学,只是个高中生,而且经常留级,直到21岁才高中毕业的。凌解放从小喜欢特立独行,不墨守成规。这既是天性使然,也与后天的环境有关。

年少时因为父母工作十分忙碌,并且频繁调动,所以常常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或是寄宿在亲友、同学家里。那时的凌解放十分顽劣,喜欢热闹。他不爱上课,而且字写得歪七扭八,所以不被老师所喜欢。

凌解放对正课不感兴趣,但对一些课外读物却十分痴迷。上初中时,他就凭着兴趣,津津有味地读完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读高中时,他又偶然读到了《红楼梦》,对这部书更是情有独钟。凌解放功课不好,又特别喜欢读这些杂书,这在当时自然被视为大逆不道。老师生气的断言他肯定不会成才。

二月河从不隐讳他的这段经历,还经常津津乐道地讲给朋友们听。成名之后的二月河认为,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分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学生的素质、个性和能力。他的经历,从侧面印证了一个道理:“好的书籍胜过好的大学”。2011年6月26日,郑州大学隆重举行仪式,聘请著名作家二月河担任该校文学院院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