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 西周时期的4件文物,给多少钱都不卖,尤其是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火烧 2022-03-10 08:36:00 1081
西周时期的4件文物,给多少钱都不卖,尤其是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太过久远,中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乱,几乎很难

西周时期的4件文物,给多少钱都不卖,尤其是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这些是出土的唐朝文物 西周时期的4件文物,给多少钱都不卖,尤其是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太过久远,中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乱,几乎很难找到曾经的遗迹。甚至有外国专家曾怀疑,西周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随着西周文物的出土,持有这种怀疑心态的人瞬间被打脸。

近年来,在曾经西周的遗址当中,出土了不少的文物,其中有不少都完整的保存了现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在这些文物当中,有4件无价之宝,给多少钱都不卖,其中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究竟是哪4件文物呢?

一、晋侯苏编钟

晋侯苏编钟,西周时期的青铜乐器,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的古墓中。据记载,这套编钟共16件,因为墓地之前被盗,考古专家仅发掘出其中的2件,现藏山西博物院。另外14件,则被盗墓者盗走后卖掉。后来,上海博物馆将这14件从香港古玩市场买了回来,并将其收藏。该编钟不仅是乐器,而且上面刻有355个字的铭文,上面所记录的是一场战争,这在古书上没有被记载,对于研究西周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西周太保鼎

西周太保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清朝末年在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现在收藏于天津博物馆。该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民国时期,该鼎为徐世昌所收藏,并一直保存在家里。建国后,徐世昌的后人将他捐给了国家。

三、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又被称为“膳夫克鼎”,为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通过对鼎内的铭文研究得知,当时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了祭祀他的祖父,就命人铸造了这件大鼎。西周大克鼎高93.1厘米,重量超过四百斤,造型宏伟古朴,线条雄浑流畅,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四、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在之前被称为“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代表作。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该鼎出土于河南安阳,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该文物垂涎三尺,曾多次想通过各种方法将它夺走。其发现者为了防止被日军抢走,将它重新掩埋在地下,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挖出。

建国以后,该鼎先是收藏于南京博物院,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就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国之宝”。起初,郭沫若通过对鼎上文字的解读,给它起名为“司母戊鼎”。后来,经过很多专家研究发现,该鼎为商王为祭祀其母亲“戊”而铸造,故应该把“司”改为“后”,这才有了“后母戊鼎”的名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