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的韩服图片 韩服历史

火烧 2023-01-01 22:01:25 1038
韩服历史 一、韩国的历史简介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总统。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此后长期执政。 1979年朴正

韩服历史  

一、韩国的历史简介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总统。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此后长期执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于1980年出任总统。 1987年韩国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

此后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后当选第14届至19届总统。 扩展资料: 韩国的文化传统: 1、语言 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

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正式文字。

2、宗教 韩国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3、服饰 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

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看上去很宽松;男性以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风情。

白色为基本色,根据季节、身份,所选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4、饮食 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

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二、韩国历史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在高句丽故地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

自此朝鲜半岛全部处于唐朝的实际行政统治之下。 高丽朝鲜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

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南部,建立高丽王朝。 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十月,王建之子王昭遣其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来朝贡。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朝贡关系,向辽国称臣。 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

1231年,高丽蒙古战争,高丽国王逃至江华岛;1273年,元军占领济州岛,国王投降蒙古汗国,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统一朝鲜半岛南部,定都汉阳。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在高丽大臣李之兰以及左侍中裴克廉、郑道传、赵浚等人的倡议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其时五十八岁。

朝鲜李氏王朝正史(韩国奎章阁版)(11张) 李成桂派使向金陵的明朝朝廷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万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则口气冷漠,道“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

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

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

由于传统观点中李成桂属于大逆不道的篡位,为得到中国明朝皇帝的支持,遣使请朱元璋裁定新国号,朱元璋以纪念殷商箕子之故,取“朝日鲜明”之意,圈选了朝鲜二字。但是朱元璋仍认为李成桂“顽嚣狡诈”,没有册封。

李成桂是实际上的朝鲜国王,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明太祖册封,上国书与明朝天子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 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赐朝鲜太宗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正式册封李成桂之子李芳远为朝鲜国王。

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为朝鲜国王,正式成为中国中央王朝的藩属国。

明成祖登极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并允许其使用天朝服色,这就是韩服的起源。 永乐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老迈多病的李成桂于昌德宫广延楼下别殿去世。

共计在位七年,在上王位十年,春秋七十四岁。明成祖赐谥为“康献”。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国政策。

与中国的册封关系 高丽史卷六五 志第十九 礼七 宾礼 迎大明无诏勅使仪 迎大明无诏勅使仪。 使臣入国境。

守关官驰报。王遣官远接。

使臣近王京。前期令有司。

於迎宾馆设幄帐。城门街路结彩。

至日。王备仪卫。

出迎於城外幄次。世子以下百官皆从。

竝常服。使臣至。

百官以次立待于迎宾馆道南北向。异位重行。

王出立於幄外。使者下马。

与王对揖后。相让上马偕行。

使臣由道左。王由道右。

至王宫。俱下马偕入。

王入门自西。使臣入门自东。

至正殿中对立。使臣立东。

王立西。有口宣圣旨。

则使臣立宣。王北向跪听。

仍受齎来公牒讫。叩头兴平身。

王进使臣前。稍躬身。

问圣躬万福。使臣答后。

王北向跪。叩头兴平身。

东西相向再拜讫。略敍寒暄。

东西对坐。设茶后。

王入内。小歇。

世子与使臣。相见再拜。

次诸君。次宰枢。

次百官。皆同讫。

王出就坐。飨使臣后。

有口宣使臣。则王亲送至馆。

或令世子送之。无口宣使臣。

则命宰枢送至馆。若有手诏勅符。

则不用此礼。依朝廷颁降仪。

明成祖赐朝鲜国王四爪蟒袍 建文初;成桂(太祖大王.注;赐朝鲜为亲王爵)表陈年老,以子芳远袭位。帝许之。

永乐二年十二月;帝诏立芳远(朝鲜太宗大王)子禔为世子,从其请也。 永乐十六年;帝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诏封祹(朝鲜世宗大王)为朝鲜国王。

永乐二十年;芳远卒,赐谥恭定。二十一年七月,祹请立嫡子珦为世子,从之。

先是,敕祹贡马万匹,至是如数至,赐白金绮绢。 宣德二年;三月遣中官赐白金纻纱,别敕进马五千匹,资边用。

九月如数至。 宣德八年;诏赐祹《五经》、《四书》、《性理》、《通鉴纲目》诸书。

正统三年八月;赐祹(朝鲜世宗大王)远游冠、绛纱袍、玉佩、赤舄、天朝服饰。 景泰元年;祹卒,赐吊祭,谥庄宪,诏封其子珦(朝鲜文宗大王)为国王。

嘉庆五年;遣使敕封李算子钖为世子。适李算薨,即以册封世子之正副使者往封李钖为朝鲜国王。

清道光十一年;钖奏请封嫡孙李怳为世孙,帝俞所请,遣。

三、韩国的历史

历史地图的变迁是这个样子:

春秋战国时期,朝鲜半岛没有像样的政权,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箕子墓现仍在北朝鲜,当地一景),战国的燕长城是穿过鸭绿江,修到“满潘汗”,也就是现北韩西北角的一块。在秦朝时那更是中国中央政权管辖。

到了西汉时期,中国的边境已接近现在的汉城(即现在所谓的“首尔”),中央政权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这个时期一度曾建立卫氏朝鲜,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后干脆被汉灭掉。

东汉时期北韩东部一块脱离汉朝“独立”,但三国时又恢复原状,此时为魏的领地,也就是归曹操一派管。在西晋时,北韩仍在中国版图上,情况与西汉时差不多,但到东晋时,高句丽成气候,整个北朝鲜渐成高句丽的地盘,那是天下大乱之时。到五胡十六国时,南北韩那一整块地方渐渐都成了高句丽的地盘,基本上就是现在地理上的朝鲜。

这个高句丽是有点小NB的。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时,西汉王朝的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里,一个叫朱蒙的扶余人建立了一个“国家”,因县而名,称其为“高句丽”,这个地方本来就是西汉的地盘,但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也不太发达,对这种边远地区的管理也比较稀松,朱蒙就渐渐成了气候,但并没有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高句丽小政权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公元3年迁到国内城,同时在今吉林省集安境内筑尉那岩城。(北魏始光四年也就是公元427年迁都平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今天还说东北也曾是他们的的“历史依据”,也是韩国小MM们举小牌子意淫的依据。

进入隋朝时期,高句丽愈发NB,干脆拉开杆子干了,不听天朝指令,还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这导致了隋王朝的征讨。隋朝短暂,大业未成,这个难题就交给了唐朝。唐太宗时中国强盛无比,论国力就是现在的美国,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时已迁入平壤)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整个朝鲜回归天朝。此时的朝鲜半岛大部已不是做为属国,而是唐王朝直接管辖的一部分,行政名称叫安东护府。大唐为表彰新罗军队配合唐军平叛有功,将韩国的东边一小块地盘保留给新罗人,以资奖励,史称“新罗”。前高句丽的臣民被唐王朝迁往内地,渐渐被中华同化了,与现在的韩国人没什么关系。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逐渐衰败,新罗乘机将边境扩张到平壤以北,其领地接近于现在的模样。再以后是五代十国,又是天下大乱,此时朝鲜“抓住机遇”乘机“独立”。北宋时,辽国横在北宋与朝鲜中间,这时朝鲜算是独立了。元、明、清中国统一时,天朝再度发威,朝鲜又成为中国的属国,不过不像汉唐那样紧密。但藩属关系是铁板钉钉的事。

鸦片战争后,中国权益不断丧失:割地赔款、藩属脱离、租界、治外法权、关税不自主……朝鲜就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由一纸《马关条约》分割了去。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确定了朝鲜独立、台湾及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等政策,基本上确立了现在的政治格局。紧跟着冷战出现,社会主义阵营支持北韩的金日成,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支持南韩的李承晚,最终爆发了朝鲜战争,两大阵营相互交手(东方阵营实际上基本是中国单独抗击了西方十几个国家的多国联军),最终双方又回到了三.八线,就是朝鲜半岛现在的情况。

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可笑的是韩国人不仅装着看不见这种事实,还要将自己的梦讫硬当成真的,这在任何神智正常的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幼稚可笑并且是稀奇古怪的,只有韩国人例外。

中国是老大哥,韩国是小兄弟,无论从政治上、历史上、文化上、地缘上、经济上及现实上都是如此,此乃不争的事实。老大哥对小弟弟的无知举动总是报着宽容的态度,过份了才拍拍他的小脑袋,中国不会在亚冬会这类事上大惊小怪,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相反,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会在这件事上受到一定的教育,更激发了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此事同时也给本国国民乃至本朝天庭上提了一个醒:现在仍不是长袖善舞高唱太平盛世之时,保护领土完整仍是头等重要的事。而对韩国,他自己给别人扮演了一个反面教员,使自己在韩剧中扮演的“优秀典型”样板形象惨遭破灭,韩剧韩风从此休矣。在众人眼里,韩国人在冬亚会这个大型公共活动中的做的这个动作是在扮演一个自私、狭隘、无礼、无知的不良形象,是一群没智慧没脑子的驼鸟。从这个角度看,此次韩国MM们愚蠢行为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是净赚,对韩国来说净赔。不仅如此,还留下了一个历史笑料——“白头山(长白山)是我们(韩国)的

四、用日语 介绍韩服的发展历史,总的特点,现代发展状况

韩服发展的历史

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时代 [BC57~1392]

在这个时代男女都穿短上衣和长裤,现在增加了长裙,短上衣的长度已经能盖住臀部,中间用带子围住腰,裤子的宽度和长度都减小了,穿起来很方便也很实用。

女性则为了防害在短上衣和长裤上面批一个防寒用的长裙,一直到统一新罗时代开始穿里面的衬裙。

特别在高丽时期受中国宫中服饰的影响,上衣的的长度变短,腰带也没有了。又因文益渐把棉花籽传来后,成为穿不起绸缎,戴不起珍珠的贫民服饰生活的转折点。

朝鲜时代 [1392~1910]

初期宫中服饰跟高丽时期的样式相同,成宗5年(1474)完成<;国朝五礼仪>;后制定了 自己特有的宫中服饰。

经过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后,接受了实学思想,形成了独立的服饰文化,服饰逐渐简单化,实用化。这样的特征在官服上表现出来了。

同时贫民的服饰受初期严格的身份制度的影响,衣服的颜色、纹样、纺织品等受到很大程度 的限制,但到后来受实学思想的影响贵族和贫民之间的服饰逐渐走向平等化。

在壬辰倭乱以后女性的服饰是以短上衣和宽松的长裙为主,里面的内衣也变的丰富多样。

开化期以后 [1910~]

在开化期服饰体现出中国和西洋国家混合的形态。男性们开始穿西装,女性们开始穿套装。

也有多半的女性服饰以宽松的桶式长裙和长上衣的现代韩服代替了套装。但在乡下还是以传统的韩服为主。

1945年光复节之后,为了反抗日本的服饰统治制度,很多人都穿韩服。1950年韩国战争 以后,受美国的影响西装成了大众服装。

五、韩国和中国有什么文化历史

要从两个方面来说1是从老百姓的方面,说实话韩国人恨中国人,就像中国人恨日本人一样,因为从历史角度上来说朝鲜半岛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其实就是殖民地好听点的叫法而已)中国(汉族)从秦/汉开始就不断入侵朝鲜,然后长期占领朝鲜,厚道点说这确实是一种侵略,不过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如果不是外族干预韩国怎么可能从中国独立(日本人搞得),怎么可能分成南北两国(苏联人美国人搞得),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

在韩国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当时在朝鲜打了一仗搞得朝鲜到现在还没统一。还有就是韩国人对中国不了解,觉得我们都是穷人,可能有很多人根本区分不了中国和朝鲜(西方很多国家都这样觉得)。

2从政府角度上来说,关系还不错,这有很多原因。韩国政府不想老百姓那么傻,南北分裂最大的魁首是美国和苏联,苏联现在已经没了,而美国还有军队驻扎在韩国境内,美国人对朝鲜很不友善,动不动就威胁要打朝鲜,这是韩国不想看到,毕竟是同种的人么。

还有美国对韩国控制得很厉害,这种种的一切让韩国对美国很不满,如果想要摆脱美国对他们的控制他们只有找中国,在这个区域只有中国的影响力是能和美国抗衡的。还有日韩之间也有很多矛盾,韩国因为和日本是同属美国一个阵营的,所以明着不能翻脸,他们如果想要牵制日本必须也需要到中国。

最后一个原因是朝鲜,朝鲜问题上中美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韩国想不打仗想吞并朝鲜,那绝对不能得罪中国。所以韩国从国家利益上来说是绝对不能得罪中国,相反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拉拢中国。

中国韩国之间的导火索,是因为奥运圣火在韩国传递的时候中国留学生保护圣火的行为与韩国一些群众产生了摩擦引起了肢体冲突,韩国外交部与中国外交部还专门因为此问题进行过协商,可是毕竟中国的奥运是大家盼了百年才盼来的,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可想而知,而韩国又是一个民族主义化很严重的国家,从他们不用外国的车就可以知道,因此火炬传递引起的冲突就被扩大化了,这个事情还没有平息,四川地震韩国部分网友在网上留言辱骂中国,并且恶意攻击四川人民及中国人民,冷血看待地震所造成的伤害,甚至有传言说三星公司不让员工为四川人民捐款,因此中国现在的抗韩情绪很重,由于日本本次对四川表现感同身受,所以中国现在对日本的感觉出现了回暖!###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六、韩服是怎么发展的

您好。

韩服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 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西式服装进入韩国。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觉得韩服太过繁琐,穿着不便,因而使用者大为减少。但是,韩服爱好者一直积极推销韩服,并设计出了合乎时代、容易穿着的式样,使韩服重新恢复了活力。

“白衣民族”的由来

韩服非常讲究颜色和图案。历史上曾因贫富贵贱的差异,韩服在花纹、色彩上有过很大差别。比如,朝鲜时代的国王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而平民则多身着朴素的白色服装,这也是韩民族被称为“白衣民族”的由来。去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国特意为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制作了韩服。据介绍,每件韩服的颜色和图案分别根据“阴阳五行说”选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黄、青、赤、黑、白五色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图案方面,制作者则选择了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过年时不穿韩服会被视为无礼韩服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以女式韩服穿法为例,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衬裤要比衬裙短3到4厘米,衬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此外,女子穿韩服时搭配的发卡、耳坠、戒指等首饰,应选择古典的风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气质。穿韩服当然必须化妆,不过据朋友讲,即便在平时,韩国女孩出门前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一般来说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 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结婚等特别的仪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 在韩国,节日服也是必需的,春节早上必须给父母拜年,父母穿平常韩服,孩子们穿色童(七色彩缎)短衣和韩服拜年。 周岁服在韩国,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无病长寿的仪式。这时,孩子要穿周岁服。男孩子转浅色衣服,一般是篮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上面穿蓝色背心,草绿色衣带。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周岁或特殊的日子里穿色童短衣,最近也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传统韩服因穿戴复杂繁琐,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穿。因此,最近出现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生活韩服种类繁多,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但是作为韩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服饰文化是经久不衰的。

七、谁知道韩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在韩国,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韩国的历史,往往断定为始于公元前2333年,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传奇人物檀君建立称之为朝鲜(意即“宁静的晨曦之国”)的第一个王国的时候。虽然在学者之间对于檀君神话的历史真实性有争论,但是,大家知道,古代韩国是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其特征的。

历史上的韩服图片 韩服历史

这些氏族几经兴衰,到公元1世纪,韩半岛和现在称为满洲的部分地方出现了三个王国,即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和新罗(公元前57-公元935)。 自668年新罗统一韩半岛以后,尽管常常遭受外国侵入,韩国却一直由单一的政府统治,并保持了政治上的独立和文化与民族的同一性。

高丽(918-1392)和朝鲜(1392-1910)这两个王国,在击退契丹、蒙古、满族和日本入侵者的同时,加强了王朝的力量,繁荣了文化。19世纪末,韩国成为俄国和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焦点。

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建立了殖民统治,结束了朝鲜王朝,随之结束了传统的韩国。1945年,韩国光复不久,国土便被分割,南方的大韩民国建立了民主政府,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由共产党政权统治。

八、我想了解韩国历史,从哪下手呢

史前时代 经人类学研究发现, 在70万年前, 韩半岛就有人类居住。

古朝鲜 据传, 神话人物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韩国第一个王国- 古朝鲜。 此后, 几个部族由满州南部地区移到韩半岛。

三国时代( B.C. 57~A.D. 676) 高句丽, 百济, 新罗建于一世纪。 这期间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 宗教(佛教和儒教) 文化得到发展。

统一新罗时代( A.D. 676~A.D. 935) 新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普及。 统一新罗因贵族的霸权争斗而衰退, 935年归属高丽。

高丽王朝(A.D. 918~1392) 高丽建于918年。 佛教在这一时期被定为国教, 给政治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

著名文物有高丽青瓷和《高丽大藏经》。 高丽时代发明了直指。

直指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本,比古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本早了78年。14世纪中期后,高丽衰退。

朝鲜王朝(1392~1910) 朝鲜王朝建于14世纪末, 儒教成为国教, 对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443年发明了韩文字母。

由于日本的侵略(1592年, 任辰倭乱)和外国势力的侵略使朝鲜开始走向衰退。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 1876年朝鲜王朝被日本强迫打开了门户。

1910年日本占领韩国, 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日本被联军打败投降。 大韩民国(1945~至今) 1945年日本被联军投降后撤离韩国。

其后韩半岛分为韩国与北韩。 韩国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 1953年6月27日签定停战协定。

2000年历史性的南北韩首脑会谈在北韩的首都平壤召开。 韩国历史-宗教 佛教 佛教于2世纪(AD372)高句丽小兽林王时传入韩国,并相继对百济, 新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佛国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罗佛教的艺术品。 佛教历史悠久, 对韩国文化影响重大。

至今,韩国国内还保存有众多建筑物, 雕塑, 绘画, 工艺品等种类多, 价值高的佛教遗产。 基督教及天主教 1882年同美国建交后,基督教传入韩国。

由于基督教与朝鲜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相互矛盾, 早期信徒们曾遭受到迫害。但基督教徒积极参加反殖民运动,而且教会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因此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现在韩国教会还在海外进行传教活动, 韩国国内约25%的韩国人信仰基督教。 天主教最初是被作为西方学问,由朝鲜的明朝使臣介绍而传人韩国的,。

1784年他在北京受第一次洗礼, 回到韩国之后, 建立了天主教教堂。 当时虽受到残酷的迫害, 仍有许多人信仰天主教。

现在天主教拥有200多万名信徒。 儒教 儒教强调”仁”的根本重要性, 曾是古代韩国社会的共有思想。

儒教与韩国人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对韩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教是韩国的伦理体系, 也是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及国家法律不可缺少的因素。

曾是朝鲜时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实学。 儒教在韩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仪礼中得到证实。

包括流传至今的意识(宗庙祭礼:在宗庙的王族祭礼; 释尊大祭:在成均馆为孔子和其理论及中国和韩国的圣贤而进行的祭礼) 巫俗信仰 韩国人的生活中浸透着多种巫俗习惯。 巫俗信仰自古就蕴藏于民间信仰间,与原始社会信奉上天的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国巫俗信仰的突出特点是用人与魂的沟通来解决人间的问题。 这可以从现在举行的各种仪式中看出来。

韩国历史-风俗 家庭生活 韩国的传统家庭通常是一家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为喜欢家族人丁旺盛是当时韩国的风俗习惯。 但伴随着20世纪6、70年代产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确立,大家族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到1980年,平均每户人家的子女数减少为1人或2人。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迹可寻,如长男为重、儿子为重。

为了破除这种思想,政府立法规定男女在遗产继承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如今的韩国年轻人几乎都从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现在韩国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夫妇为中心的小家庭。 姓名 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

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女须随父姓。 婚姻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仪式。

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

(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一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 祭祖(拜祭先祖) 在韩国人的传统信仰里,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因此,除先祖的忌辰外,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日,子孙后代都会通过祭拜来召唤先祖的灵魂。

韩国人相信凭借这种特殊的仪式能和逝去的亲人再次相聚,并借此祈愿得到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 暖炕(ondol) 韩国住宅设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Ondol]式的暖炕。

原本是利用厨房或屋外设置的。

九、韩国和中国有什么文化历史

《明史·朝鲜传》:“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

在古代,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我们的附属国,一直都是由我们来保护的。他们的高丽国王都是必须由我们皇帝册封的。和他们的关系有点像北京和西藏。为了这个附属国,我们在唐朝,明朝,清朝,三次在辽东半岛和倭寇展开激战,前两次都是大胜。所以倭寇才在唐朝的时候,对我们称臣,谴派遣唐使,才学到我们中华的各方面的精华。

中韩两国历史上的文化教育交流渊源流长,中国的儒学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已经传如朝鲜半岛,对于高丽、新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儒学符合当时朝鲜三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古代朝鲜半岛各国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吸取儒学。公元788年,朝鲜开始仿造中国实行以儒学为考试内容和标准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选拔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893年才废除。所以,儒学对古代朝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古代中国曾经是亚洲各国文化教育交流的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都曾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例如《新唐书》记载,高丽、新罗等地相继派出学生,894年在长安的留学生已达到了105人,回国的留学生受到了新罗王朝的重用,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天文立法、医学、印刷书、左传、诸子百家等书籍通过留学生传入星罗,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鲜半岛上的人民也以创造性的学习发扬和发展了这样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丰富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韩两国的教育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曾经密切的教育交流相较过去有所减弱,特别是冷战局面的形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在一段时间之内割据了中韩教育之间的交流。随着冷战各界的崛起,中韩建交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是渊源流长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