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名人例子简短 急寻找几个著名的历史例子
急寻找几个著名的历史例子
我就讲一个完全可以半渡而击获胜缺因为仁义而失败的战役。
泓水之战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没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
宋襄公这下慌了手脚,顾不上攻打郑国,带领宋军星夜往国内赶。
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
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
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
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
”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
可缺乏仁义。
我们虽然兵力单薄。
却是仁义之师。
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 “仁义”二字。
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
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
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

”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
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
”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
宋军大乱。
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
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
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 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无能之人。
至于痛打落水狗的战役,哪就太多了太多了,比如曹操剿灭袁氏等我想百度上也有一大片,就不去费劲粘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