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洛基本需要 曾国藩在阿思本舰队问题上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也有个人打算
曾国藩在阿思本舰队问题上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也有个人打算

李泰国要求“协攻金陵”已为曾国藩所不许,他所提出的瓜分天京财富的条件就更遭到曾国藩的反对。李泰国向清政府提出,由他率领阿思本舰队包打天京,所得财富之半赏给洋兵,另一半作为运送猪仔之费。清政府没有接受这个主张,最后与李泰国议定,若阿思本舰队独破天京,所得财富百分之三十归清政府,百分之七十送给洋兵充赏;若与湘军合伙攻破天京,清政府抽成不变,湘军与洋兵各得百分之三十五充赏。
协议达成后,奕等人立即致信通知李鸿章,李鸿章又将信转给曾国藩,使其全部了解到清政府与洋人的意图。因而曾国藩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绝不允许阿思本舰队独吞或瓜分攻陷天京之功与天京财富,使自己期望已久的功劳和财富化为泡影。他力争对阿思本舰队的控制权也含有这种成分。若这支舰队由他控制,他尚可事先将舰队远远调开,使洋人无法靠近天京,就像李鸿章对待戈登洋枪队那样,于准军开进苏州前夕即将其调往昆山,只准其出力,不准其进城。这支舰队若不听曾国藩指挥,他也就无法做出这种安排。
总之,曾国藩在对待阿思本舰队的问题上,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也有他个人的打算。结果谈判决裂,舰只退回,英国侵略者企图控制中国海军大权的阴谋破了产,李泰国也无由参与攻陷天京后的分赃活动,使曾国藩的双重目的都得以实现。但在对待李鸿章来援的问题上则纯出于个人目的,尤其曾国荃,他反对李鸿章增援的原因完全是出于偏私和贪婪之心。
李鸿章攻陷苏州、常州诸城之后,即屡奉会攻天京之旨,只是不知道曾氏兄弟的态度,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便致信曾国藩进行试探。曾国藩知道李鸿章欲来增授的意思后,又去信与曾国荃商量。信中说:“细思少荃会则金陵,好处甚多。其不好处,不过分占美名,后之论者日:润(指胡林翼)克部省,迪(指李续宾)克九江,沅(指曾国荃)克安庆,少荃克苏州,季高克杭州,金陵一城沅与荃各克其半而已。
此亦非甚坏之名也,何必全克而后为美名哉?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哉?如弟必不求助于人,迁延日久,肝愈燥,脾愈弱,必成内伤,兄弟二人皆将后悔。不如及早决计,不著痕迹少室将到之时,余亦必赶到金陵会也。”曾国藩这样不厌其详地反复动导曾国荃,其动机不外有二:一怕曾国荃无力独自攻陷天京,转致生出意外;二怕烧幸攻陷天京,功名太盛,招人嫉妒。但曾国荃拒绝一切动告,执意包打天京,独吞果实。曾国藩遂设词拒绝李鸿章说:“舍弟所部诸将素知阁下与贱兄弟至交多年,无不欣望大旆(音“佩”)之西来。
而所疑畏者亦有两端:一则东军富而西军贫,恐相形之下士气消沮;一则东军屡立奇功,意气较盛,恐平时致生诟谇,城下之日或争财物。请阁下与舍沅弟将此两层预为调停,如放饷之期能两军普律匀放,更可翕和无间。”2就是说,你来是可以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即湘、淮两军平均发饷。当时准军饷源充足,发放及时成数亦高,大大优于湘军,要使两军平均发饷,是李鸿章所无法接受的。
李鸿章阅信之后便已心领神会,知曾国藩兄弟口头表示欢迎,实则拒绝赴援,故出此种题目以相刁难。于是他便上奏清廷说:“曾国荃军两年围攻,一篑未竟,屡接来书,谓金陵所少者,不在兵而在饷。”并以天气炎热、士卒疲敝为由极力推延赴援之期,称须攻陷湖州之后方可动身。同时致书曾国藩说:“屡奉寄谕,饬派敝军协则金陵,意以我公两载辛劳,一篑未竟,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况人沪以来,倖得肃清吴境,冒犯越疆,怨忌丛集,何可轻言远略?常州克复,附片借病回苏,及奏报丹阳克复,折尾声明金陵不日可克。
弦外之音,当人清听。”曾国藩收到李鸿章的信函和奏折抄件,这知其不会来援,心里非常高兴,这样就既不用担心李鸿章前来争功,也不用害怕湘、准两军会因争夺财物而发生哄斗了。但是天京迟迟攻不下毕竟是曾国藩的一块心病,曾国荃的身体更使他为之忧虑。所以过了不久,又动起请求李鸿章率军赴援之念。
黄翼升至安庆会见曾国藩,“盛言”李鸿章对天京战事的“关切和准军“炮队之利”。与此同时,洋枪队头子戈登在察看天京攻防形势之后,亦向曾国藩“面递一说帖,言攻金陵须调苏州开花炮等语”。曾国藩心为所动,认为天京迟迟不下,若生出其他变故,或天京太平军大队冲出,或湘军细而溃,或曾国荃因心情焦躁而病情转重,发生有如塔齐布猝死九江城下之事,还不如借李鸿章之力早日攻下这一坚固设防的孤城。
于是决心不顾曾国荃的反对,上疏奏请李鸿章带兵来援,“并咨请先派炮队来金陵”。随后又去信对曾国荃说,“少荃意在助我兄弟成功,而又不敢直言,其意可敬”。还说:“观少茎屡次奏咨信函,似始终不欲去攻金陵,若深知弟军之千辛万苦,不欲分此垂成之功者。诚能如此存心,则过人远矣。”。力图劝曾国荃放心,李鸿章实无争功之心,不要再三坚辞固拒。
其实,淮军弁勇并非不想前来争功争财。刘体智《异辞录》云:“方之日促也,铭、盛诸将皆跃跃欲试。或日:“湘军百战之绩,垂成之功,岂甘为人奇?若往,绝军遇于东坝,必战!刘社肃日、湘军之中疾疫大作鲍军十病六七,岂能当我巨炮?文忠存心忠厚,终不许。”所谓“存心忠厚不过是“迁延不行,显然让功之意”。所以,曾国藩对李鸿章“益感不置"“及大功告成,文忠至金陵,官场迎于下关,文正前执其手日:“愚兄弟薄面赖子全矣。”不过李鸿章让功并非全由“存心忠厚”,而主要还是出于自身利害的考虑。
曾国荃历尽艰辛攻存天京,无非贪功贪财,其弁兵上下甚至忍饥改挨饿都不肯散去,亦不过为了攻进城中大抢一通。吉字营过去在吉安、景德镇、安庆都是这样于的,兵法所谓“用贪用憨”似亦此意。所以淮军若来助攻,中途是否会遭到鲍超霆营的拦截,尚难断定,而与曾国荃吉字营的火并,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同治三年六月十五日,曾国荃接到李鸿章来函,获悉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一万四千人已奉命来天京城外助攻,当时曾国荃正在天堡城行营,遂将此信一一传示诸将,并大声说:“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邪?”众将齐声回答:“愿尽死力2于是曾国荃在全军上下进行总动员,决心不顾一切,抢在准军到达之前攻陷天京,以独得陷城首功和天京财物。
天京西、北、南三面濒临长江和秦淮河,水道纵横交错,无路进兵;东面山峦起伏,以钟山最高,为历代陆路攻城进兵之地。钟山有三个高峰,太平军在靠近天京的一座山峰上建一坚固的大碉堡,取名天堡城;天堡城至太平门一段山峦俗名龙脖子山,太平军在其离城不远处建一大碉堡,取名地堡城。天堡城地势高于城墙,装有重炮多门,俯视城内外,致使湘军只能远远扎营,无法对太平门实行封锁。
(图文来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
杨贵妃秘史谢阿蛮和高仙芝在哪几集 谢阿蛮结局是什么 高仙芝谢阿蛮结婚了吗
谢阿蛮结局是什么 高仙芝谢阿蛮结婚了吗 谢阿蛮是唐朝名伶,谢阿蛮的身份有历史上和影视作品中的,历史上的谢阿蛮为晚年的唐玄宗再舞一曲《凌波舞》,影视作品中的谢阿蛮与高仙芝产生了一段生死恋情,最终结婚生子
- 下一篇
模仿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请围绕“以书为友”这个主题,写写你的读书故事!(作文,怎么写?)!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请围绕“以书为友”这个主题,写写你的读书故事!(作文,怎么写?)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请围绕“以书为友”这个主题,写写你的读书故事!(作文,怎么写?)与书为
相关文章
- 曾国藩处世绝学 清代官场潜规则 曾国藩收礼为何挑价值最轻的?
- 曾国藩家族 大清三杰之一:收拾曾国藩的胞弟斩了李鸿章侄儿
- 曾国藩家族 揭秘:令曾国藩父子“低头一拜”的人物
- 宋子文后代 中国最厉害的家族:后代沉寂千年,今天他们却改变了大半个中国
- 搞小动作是什么意思 老乡投奔曾国藩,吃饭时有一个小动作,曾国藩说:此人不可用
- 曾国藩评价 曾国藩:不管多缺钱,只要这三方面舍得花,钱就会越赚越多!
- 曾国藩评价 当了功臣怎么办?曾国藩教你正确做法
- 唐浩明《曾国藩》 曾国藩请才子吃饭,观察到了一处细节,随后就对弟弟说了6个字
- 曾国藩家族 很进取但就是干不好,这困局曾国藩怎么破?悟通此理,一定大逆袭
- 曾国藩家族 佣兵三十万,曾国藩为什么不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