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曾侯乙青銅尊盤——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曾侯乙青銅尊盤——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尊高33.1公分,口徑62公分,盤高24公分,口徑47.3公分。出土時尊放在盤內。尊為筒形,
曾侯乙青銅尊盤——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戰國早期,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尊高33.1公分,口徑62公分,盤高24公分,口徑47.3公分。出土時尊放在盤內。尊為筒形,侈口,長頸,腹下垂,圈足。口沿鑄雙層虺紋和螭紋的鏤孔附飾,頸部鑄四只圓雕獸,腹部與圈足上各鑄兩兩相對的四條龍。盤體呈圓形,折沿和沿上的四個方形耳,以鏤孔虺螭為飾,耳兩側以鏤孔對夔為飾,耳間各鑄攀附盤壁的龍,平底下以四龍為足。尊與盤的時代,從大墓出土的楚惠王五十六年鎛鐘銘文看,該墓屬公元前433年或稍後,因此兩器的時代為戰國早期。尊與盤精美細膩的鏤孔附飾,玲瓏剔透,精巧華麗,系用失蠟法所鑄。其鑄造的高度技巧,有著鬼斧神工之妙。它與中國已發現的其他幾件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對研究中國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青銅藝術發展史和古代冶金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曾侯乙青銅尊盤
曾侯乙青銅尊盤 紋飾細部
參考文獻:

馬自樹主編:《中國文物定級圖典——一級品·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12月。
本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