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杜月笙号称上海滩土皇帝,为何晚年落魄到借钱的地步,有人愿意给他借钱吗?

火烧 2022-11-06 16:05:18 1053
杜月笙号称上海滩土皇帝,为何晚年落魄到借钱的地步,有人愿意给他借钱吗? 1949年4月以前,杜月笙都在上海忙着赈济灾民,眼看着灾民越来越多,杜月笙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了,必须要为自己找一条稳妥的后路了。

杜月笙号称上海滩土皇帝,为何晚年落魄到借钱的地步,有人愿意给他借钱吗?  

1949年4月以前,杜月笙都在上海忙着赈济灾民,眼看着灾民越来越多,杜月笙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了,必须要为自己找一条稳妥的后路了。

一方面他寄希望于国民党能够反扑大陆,不想与蒋介石撕破脸,但他了解老蒋的为人,是个卸磨杀驴的主,所以坚决不去台湾;另一方面他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上海滩也是不敢呆了,于是杜月笙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就不至于受制于人,也便于观望台湾与大陆的情况,再做长久打算。

鉴于随行人数太多,杜月笙的哮喘病也很严重,没办法坐飞机,在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带着一众家人乘坐“宝树号”客轮去往香港。

(影视剧中上海大三亨的形象)

杜月笙称霸上海几十年,垄断鸦片买卖,可谓是日进斗金,但是杜月笙手下养着家人、兄弟、打手,花钱如流水,又是青帮大佬,仗义疏财,常常一掷千金,反正来钱快花钱也不在乎,也不会刻意存款,所以杜月笙名下的财产以不动产、银行股份、公司股份居多,以至于杜月笙仓皇去往香港时名下都是不动产,可带走的流动资产寥寥无几。

幸好杜月笙之前卖掉杜美路大楼的45万美元一直存在香港,杜家老小的开销才得以维持。再有就是他当年为子女预存了10美金的教育基金,由宋子良代管,这55万美元就是杜月笙在香港的全部家当。

和当时去往香港避难的华人一样,杜月笙也只是打算暂居香港,一直吃着老本观望海峡两岸的风声。杜公馆的人口众多,多年来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杜公馆每日最少也有五六千港币的花销,杜月笙还得看病吃药,应酬交际,这点积蓄也支撑不了多久,奈何大陆局势不明朗,回归之日遥遥无期。

(影视剧中的杜月笙形象)

杜月笙不得不开始为生计奔波,正好他的一个四川的商人朋友,看中四川丝茧产量大,加上时局动荡,价钱相当低,他打算筹集巨款大量收购,然后用中航的飞机空运到香港出售,这种投机生意在当时很常见的一本万利的买卖,杜月笙便拿出10万美金入股。在杜月笙等着分红利补贴家用的时候,航空公司内部员工起事,劫持了100多架飞机,丝茧全部滞留四川,四川朋友破产了,杜月笙的10万美金也打了水漂,把杜月笙急得哮喘病都犯了。

后来杜月笙老朋友徐学禹来到了香港,徐学禹原来在大陆是中国航联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有意在香港设立航联的分公司,只需要按照香港政府规定缴纳5万美元的保证金就可以。杜月笙慷慨允诺出资5万美金,和老友一起组建香港航联分公司。可惜保险公司效益一直不好,杜月笙这次的投资又失败了。

捞偏门出身,习惯了只赚不赔的杜月笙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投资,挫折感倍增,加上手头越来越紧张,对于后来许多人投资的建议都予以回绝了。

杜月笙最后一次发展事业,是托门人袁国良代理股票,尽管袁国良尽心尽力,可是股票有风险,最后还是赔了两万多港币。

之后杜月笙身体江河日下,缠绵病榻,面对杜公馆流水般的花销既担心又无奈,他已经无法再为这个家遮风挡雨了。

杜月笙病危时与来访的老朋友杨志雄说过“我不想活了,到香港后事事不顺,存款都已经花光了,如今大陆被共产党带上了正轨,等着国军打回去根本没希望了,钱没了我就得死了”,杨志雄劝解他“杜先生义薄云天,这十几年受你恩惠的人太多了,只要您有困难,谁都会帮您的”。

杜月笙听后坚定的告诫杨志雄,自己这样活着就是苦恼,不要跟着大家一起乱搞。

一生叱咤风云的杜月笙骨子里很骄傲,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与其卑贱的活着不如一死,纵横觉得他不至于靠借钱活着,更不至于向交情不够的人借钱吧!

杜月笙号称上海滩土皇帝,为何晚年落魄到借钱的地步,有人愿意给他借钱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