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雁塔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大雁塔的历史

火烧 2022-03-10 19:15:56 1121
大雁塔的历史 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大雁塔的历史  

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三年。

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

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

这座塔初名为经塔。

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这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

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

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

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

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

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

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佛教名塔之一。

寺内的大雁塔创建于公元625年,是楼阁式砖塔,高64米,共7层。

该塔的得名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曾住在一座佛寺内。

一天该寺的僧人因吃不到肉而发愁。

那天正好是菩萨施布日,一个和尚仰天叹道:“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正说着,一群大雁飞来,头雁坠地而死。

僧侣们个个惊愕万分,以为菩萨显灵,让他们食其肉充饥。

从此以后全寺和尚不再吃肉。

他们还在大雁落地处修建了一座塔,取名“雁塔”。

大雁塔的历史与文化地位 大雁塔的历史

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雁塔”的形式设计建造的。

半个世纪后,荐福寺塔修成了,两塔遥遥相对,风采各异,因荐福寺比雁塔小,人们就将它叫小雁塔,而将大慈恩寺里的雁塔改叫大雁塔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