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坐擁半壁江山,卻對原配妻子念念不忘,至死不渝
趙匡胤坐擁半壁江山,卻對原配妻子念念不忘,至死不渝
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一代雄主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他的離開,既對當時中華大地的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後來的宋朝皇帝並沒有能力完成天下一統,同時也伴隨著“燭影斧聲”的疑案引來千年的爭議。其實,有一個令人忽略的細節,可能與《宋史》中“病死說”相對應。
那就是在這一年的春天,宋太祖在鞏縣祭拜父母的永安陵時,曾經登上陵園西南角樓,對著西北方向射出一支響箭。宋太祖告訴臣下:“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響箭落地之處,便是我百年後的葬地。”
響箭落地之處距離永安陵大約四百米,也就成為了宋太祖的永昌陵。這個故事說明,宋太祖在當年春天已經感覺身體不適,大限將至。對於一位職業軍人出身的皇帝,多年的戎馬生涯落下多少病根,恐怕比妄自猜測的後人要清楚得多。可問題是,他為什麽要選擇永安陵西北方向射箭?
其實,這牽扯到宋太祖心中十九年最深的痛,射箭的方向是他結發妻子何氏的墓地所在。儘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儘管大宋的佳麗應有盡有,但在宋太祖心中始終忘卻不了的,還是這位賀氏。
賀氏在正史上並沒有留下名字,野史中卻管她叫做賀金蟬,是開封人,祖籍在會稽。儘管父親賀景思官職不高,但她的家族卻是會稽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賀氏的先祖中,就出了著名詩人賀知章,其後雖然家族興衰沉浮,讀書的風氣卻從來沒有改變。

趙匡胤是隨著父親搬到開封的,從小就認識了賀氏,並且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趙弘殷見到兒子如此喜愛賀氏,便主動上門提親,讓他們結為了夫妻。此時的趙匡胤和賀氏,都是十六、七歲的年齡。縱觀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之中,感情基礎如此牢固,婚姻如此順遂的,也就趙匡胤這一個幸運兒。
婚後,兩人的感情進一步升溫,趙匡胤本來也是醉酒好賭的紈絝子弟,為了賀氏為了家庭,也變得愛讀書,愛鑽研,辦事認真了起來。賀氏不僅長得漂亮,而且人品很好,對公婆百般孝順,對趙匡胤也十分體貼。
兩個人感情深厚的證明,還在於趙匡胤的兒女們。賀氏跟隨趙匡胤生活了十四年,生下了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趙德昭、趙德林趙德秀五個孩子。我們從史書上查閱得知,這也就是當時趙匡胤的所有兒女。也就是說,在賀氏死前,趙匡胤甚至沒有和其他女子生育過孩子。
這在現代社會是理所應當的,但在古代封建社會卻十分難得。趙匡胤家境本來就不錯,更何況他從軍之後,地位扶搖直上。儘管那時候趙匡胤並不是皇帝,但以他的身份,擁有三妻四妾,為其開枝散葉也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他在當時的全部子女皆由賀氏所出,充分說明趙匡胤是專寵自己的愛妻。
不過,情深不壽,就在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的前兩年,賀氏染病去世,時年僅僅只有三十歲,這也成為了宋太祖永恆的痛。他建立宋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賀氏為皇后,諡號為孝惠皇后。
在前文所說的開寶九年,宋太祖已經當了十七年的皇帝,距離賀氏去世也過了十九年。在此之中,宋太祖還冊封過兩個皇后,其中王皇后也在中途去世,宋皇后還健在。按照規矩,宋太祖駕崩之後,與之合葬的就應該是宋皇后,而不是早已過世的原配賀皇后。
可就是因為對於賀皇后的深深眷戀,宋太祖仍然將她當作自己的良配,這才在永安陵西北方向指定墓地,就是希望能和賀氏近一點,再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