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徐向前出马都打不赢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徐向前出马都打不赢
原标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组建了一支秘密部队,徐向前出马都打不赢
在很多人看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战争就已经宣告结束,日军官兵被遣返的遣返,被审判的审判,总而言之,没有理由继续留在中国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比如驻晋日军。
原来,日本投降后,阎锡山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直接省略了受降的步骤,把驻扎山西的日军招揽到了自己的部队,组建了“第十总队”。
而以元泉馨为代表的日本法西斯战犯,也不甘心战争就此失败,幻想着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下去,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纠集了1.5万人的日军残部,划归到了阎锡山的帐下。
这支部队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建制完整,而且集中了当时滞留中国的一大批日本战犯,从原华北日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官澄田睐四郎,到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再加上元泉馨、今村方策、三浦三郎等师团、旅团级干部,不夸张地说,这支部队完全不亚于当时国军的任何一支王牌军。
这里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元泉馨,作为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元泉馨对这件事尤为积极,不仅强制命令部属按照比例留下,而且四处招兵买马,成为第十总队里掌握日军数量最多的人。
当然,阎锡山的这个做法毫无疑问是违反投降日军处理公告的,所以为了瞒天过海,所有日军不仅统一着国民党军军服,甚至连名字都改了,比如元泉馨和今村方策,就分别改名为元全福和晋树德。
看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了:阎锡山为什么要留下这帮日本人?国恨家仇怎么能说忘就忘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日本人打仗够拼、够狠,战斗力够彪悍。因此,一直在巩固地盘的阎锡山,肯定对这样的一支部队非常欣赏,而完全不顾什么国恨家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宁招一万日军,也不要十万国军”。
事实上,阎锡山的这支特殊部队也确实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解放战争爆发后,在日军军官的大力整顿下,晋军的整体素质有了不小的提升,再加上有日军的配合,解放山西的作战一度非常艰难。
尤其是解放太原的战役,我军先后投入了33万大军,由徐向前亲自挂帅,却迟迟打不开局面,生生演化为解放战争期间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比例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坚战。
双方从炮火对轰,再到白刃相向,其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抗日战争,就连总指挥徐向前,也因为过度焦虑而卧床不起,最后在彭老总的联合指挥下,太原才终于得以解放。而此时的日军残部,已经仅剩下400余人,可见其战况之惨烈。
当然了,这些作恶多端的日本战犯终究是没有逃过严惩,河本大作病死于战俘管理所,三浦三郎被遣返回日本受审,今村方策也服毒自尽,而元泉馨,则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打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原战役后期,元泉馨和今村方策一同被困于大常镇,为了突围求援,二人商量由元泉馨掩护今村方策突围,搬来援军后,再来一出内外夹击。然而,理想很丰满,却惨遭骨感的现实打脸,今村方策突围后就被打得找不着北,做了俘虏,而弹尽粮绝的元泉馨,也被流弹打个正着,危在旦夕。
眼看着大势已去,元泉馨命令部下给自己一枪,来个痛快。不过,他手下的残部还想要带他突围,但心灰意冷的元泉馨已经放弃了,最终死在指挥所里。至此,第十总队日军几乎被消灭殆尽。
后来,一个原第十总队的日军士兵拍了一部《蚂蚁部队》,来讲述这段历史,为什么起名叫“蚂蚁部队”呢?寓意他们只是任人踩踏的弱小者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