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 盂盆何又叫“佛喜日”

火烧 2022-01-12 09:46:54 1053
盂盆何又叫“佛喜日”   七月十五是盂盆。  早在佛陀代,印度就有盂盆的活。《大盆土》,年印度的婆娑王、者和茉莉夫人等,求除七世父母的罪,都曾依照《盂盆》造五百金盆供佛和僧。  根《佛祖》的,梁武帝首

盂盆何又叫“佛喜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 盂盆何又叫“佛喜日”

  七月十五是盂盆。

  早在佛陀代,印度就有盂盆的活。《大盆土》,年印度的婆娑王、者和茉莉夫人等,求除七世父母的罪,都曾依照《盂盆》造五百金盆供佛和僧。

  根《佛祖》的,梁武帝首次根《佛盂盆》的式,盂盆,由於梁武帝大力提倡,民各人士不效法遵行。到唐代,民不但重盂盆,而且面盛大。

  在佛叫做“僧自恣日”又叫做“佛喜日”。

  《盂盆》:“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民、庶人行孝慈者,皆所生在父母、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食安盂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在佛陀代,弟子都要出去托,印度的四月雨季始,一直到七月中旬,天又又下雨,因重,容易生蚊。佛陀了弟子的身心健康,也避免外出踩及青草新芽,就在段整僧的生活,四月十五日一直到七月十五日三月,比丘不用外出托,集中在一地方精共修,由在家的居士送食物供,叫做“夏安居”。

  三月僧而言,正是修的好,大家心佛陀所的教法,完之後用心去分析,然後落在生活中。在段期,比丘身、口、意三合一、清,所以“戒行”完整;因持戒清,所以心定,不七上八下;心能沉下、加上法及心得分享,再用心下功夫,就能悟佛理,增加智慧,成就“戒定慧”三漏。三月後的七月十五日天是比丘的日,大家提出段期修的成;而佛陀在看到大家於道上有所增,也十分喜,大家精修行的成果。所以,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喜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