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山东哪里人多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何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寒冷的東北?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何不選擇富裕的南方,而去了寒冷的東北?
所謂闖關東就是闖東北地區,為什么當時的人民選擇去東北而不是去更富庶的江南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北方有土地,而南方沒有土地
中國古代的問題就是一個土地問題,有了土地,人民就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失去了土地,人民就無法生存下去。
山東人闖關東就是為了找一條活路,如果他們來到了新的地方,發現那里已經人口飽和,根本沒有富裕的田地,讓他們耕種謀生,他們將何以為生?唯有乞討,或者繼續漫無目的的流浪。


當時南方就是這么一個情況,南方雖然經濟比較發達,但是人口稠密,尤其是江南水鄉,這里的土地早已經被瓜分一空。當地的耕地情況就是總量大,人均少,原住民尚且不夠,那還能接納這些山東的流民呢?
更何況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因為王朝更替被掐斷,沒有眾多的手工作坊,也沒有工業化大生產來吸納這些新城市移民。而這些來自山東的逃荒人士,除了種地之外,幾乎沒有一技之長,這也決定了江南不是他們逃荒的一個好的選擇。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南方不太平
眾所周知,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捻軍起義他們的主要活動范圍就是在山東以南地區。單單一個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就花了老鼻子力氣才好,不容易平定下來。
好不容易按下葫蘆吹,又起了瓢,捻軍又來了。這些捻軍的戰斗力也不是蓋的,清朝的大將僧格林沁就是被捻軍擊斃的。一個兵荒馬亂的南方,到處是兵災的南方,怎么可能是那些想要活命的山東災民的理想家園呢?而在關外的東北則是承平持久,除了鬧胡子,沒有大的兵災。
而與江南地區人口稠密,人均占有土地稀少截然相反的就是東北地廣人稀。清廷入關之後,他們以少數人口掌控一個人口過億的大國家。滿族統治者其實對自己很沒有信心的,他們唯恐被推翻,到時候就不得不退出關外,所以他們一直就把關東龍興之地作為自己的戰略備份區域。

清朝的統治者嚴格控制東北土地的開墾,限制移民,所以說東北的黑土地很多,在當時都處於一個撂荒的狀態。對於農民來說,有了土地就擁有一切,所以東北對於山東災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那種誘惑也是不言而喻的。
再者,從山東到東北,交通非常的方便
山東省的沿海省份,他們只需要坐船,就能夠一路順風,來到遼東半島,期間只需花上一兩天就OK了。對於窮人來說,靠着自己的鐵腳板,以及強烈的求生意志也能夠走到東北。

山東人到東北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語言上沒有太大的隔閡。山東話和東北話溝通起來是有障礙,但是障礙不大,但是山東話和江南的吳語相比,這個差距就太大了。
我想說,在當時就是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一個山東人跑到上海來,聽上海話,也如同雲里霧里,聽了半天,依然一頭霧水。這也是東北戰勝江南,成為山東災民首選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