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炮 历史上大炮
历史上大炮
一、关于远程大炮的历史介绍有哪些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双方进行了多 次炮战。
除了以密集火炮群攻击外,为了 进行攻坚战,德军研制了火炮中的巨无霸——远程大炮,其中最有名的是“大伯 莎巨炮”和“巴黎大炮”。1914年8月,德军人侵比利时,在比 利时列日要塞受阻。
列日要塞由12座炮台 组成,每座炮台都建在地下,共400门大炮。 德军决定动用“大伯莎巨炮”。
“大伯莎巨炮”重62吨,炮身长9米,炮弹重520千克。 巨炮一个接一个地向列日要塞炮台发射炮弹,将整座要塞彻底摧毁。
“巴黎大炮”炮身长35米,重750吨,射程120千米。德军用它轰击巴黎,炸毁了很多建筑,引起了巴黎市民的恐慌。
二、历史上打得最远的大炮射程有多远
世界上打得最远的大炮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巴黎大炮”,因为德国攻打巴黎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了它,这种大炮也因此而出名。
这种号称世界历史上打得 最远的大炮长达37米,总重量约为375吨,射程大约在120千米。当这种大炮刚刚问世的 时候,曾经轰动了整个世界,因为当时射得最远的大炮的射程也不过12千米,而巴黎大 炮一下子把射程提高了 10倍。
不过幸运的是,巴黎大炮的准确性不怎么好,否则美丽的 巴黎城早在1918年就已毁于“巴黎大炮”的威力之下了。
三、请介绍下大炮的历史大炮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
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在12世纪30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
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滑膛火炮的产生和发展 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千克,长35。
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 绥边讨寇军 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 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中国明朝政府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约15。

55厘米),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无敌大将军炮”重千斤(约596。82千克),装在车上,能装铁子500个,击宽二十余丈(约62。
2米)。“毒火飞炮”、“飞摧炸炮”能发射爆炸弹。
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药,弹丸到达目标后爆炸。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
16世纪前期,意大利数学家N。F。
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
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
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英国物理学家I。
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
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国炮兵总监 J。- 格里博弗尔曾致力于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和推动火炮的标准化。
英、法等国经多次试验,统一了火炮口径,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属重量比例更为恰当;还出现了用来测定炮弹初速的弹道摆。19世纪初,英国采用了榴霰弹,并用空炸引信保证榴霰弹适时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
四、历史上有哪些巨炮
多拉大炮
二战期间,纳粹元首希特勒向德国工程师发布一道命令,要求他们设计出一种“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钢、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级炮弹”,德国弗里德里奇·克鲁普军火公司的武器专家们随即向希特勒呈献上了“古斯塔
夫巨炮”———这是有史以来曾经制造过的最大的大炮,包括运输车在内,它重达1344吨,整门大炮有4层楼高、20英尺宽、140英尺长。操作“古斯塔夫巨炮”简直是后勤部门的梦魇,因为需要500名士兵一起合作,才能搬运和移动这个“超级怪兽”,并向敌人发射出致命的炮弹。
“古斯塔夫巨炮”直径近1米宽的炮膛可以容纳两发炮弹,一发10584磅重的高性能炸药弹和一发16540磅重的混凝土穿刺弹。“古斯塔夫巨炮”能击中29英里外的目标,堪称当时的“超级武器”。
“古斯塔夫巨炮”共向塞瓦斯托波尔市发射了300枚炮弹,1944年,它又在波兰华沙发射了另外30枚炮弹,此后它再也没有被使用过。由于它实在太过笨重,运送起来相当麻烦,况且很容易成为敌方空军轰炸的目标,这个“超级怪兽”最后并没有让濒临灭亡的纳粹帝国起死回生,相反自己却在一次战斗中成了美军的战利品,美军士兵随后就将这枚“超级大炮”敲成了废铁。
纳粹工程师后来又造出了另一门一模一样的“克隆炮”———然而它还没怎么用于战斗,就在德军败退途中被自己人摧毁了,希特勒显然不想让它落入前苏联人的手中。
克虏伯巨炮
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末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现炮台内尚存一门德国造克虏伯巨炮,口径280毫米,全长13.96米,重60吨,最大射程为10460米。该巨炮为同类火炮之最,堪称:“世界原址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后膛装古海岸炮。”并即将进入世界吉尼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