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不计提直接缴纳 cpa会计,所得税费用相关一小题
cpa会计,所得税费用相关一小题
cpa会计,所得税费用相关一小题
打个比方。企业有一个100万的固定资产,分5年计提折旧,但是税法规定是分10年。
假设本年税前利润为100万(假设这个里面还没有扣除折旧,扣除折旧之前才是正常的税前利润),除了上面影响之外没有其他暂时性差异。
从会计角度上来说固定资产本年应当计提100/5=20万的折旧,但是税法上是100/10=10万的折旧。
从会计角度上来说应当交100-20=80*25%=20万的所得税,但是站在税法角度上来说只能扣10万,所以要交100-10=90*25%=22.5万的所得税
本年税法上多交税,这个多交是站在当期会计角度上来想的。
假设到了第六年。其他条件不变
会计上折旧已经提完了(分5年计提,第6年就计提完了)那么当年会计税前利润就是100再*25%=应当交25万的所得税,但是税法上仍然可以扣除10万的折旧,那么税法上是交100-10=90*25%=22.5万所得税,从会计角度上来看是应当多交税,但是现在少交了。所以是当时多交税,现在少交税,但是从总体来说税的金额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每年不一样,您再想一下,祝您学习愉快。
关于 所得税费用 的判断题
正确的表述应当是: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有关所得税费用的问题
由于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而在会计期末,该资产并未出售,所以也没有产生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应税收入*适用税率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或验算上述方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当期没有发生税率变化,则简单至极,只需考虑永久性差异(即税法根本不让抵扣的税会差异)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包含当期和递延)等于当期的(利润总额对应的所得税费用)加上(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致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少抵税的损失)减去(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抵扣时多抵税的利益)减去(因所得税率降低导至的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纳税时少纳税的利益)加上(因所得税率上升导至的期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纳税时多纳税的损失)加上(其他永久性差异如罚款赞助支出对应的所得税). 其他那些本期发生了或者转回了的什么东西暂时性差异都不管.
关于所得税费用计算的一道题
一、纳税调增事项
1、折旧
会计折旧=1500*20%=300
税法折旧=1500/10=150
折旧纳税调增=150
2、捐赠支出150
3、罚款250
4、存货跌价=150
二、纳税调减
公允价值变动=400
三、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150+250+150-400=3300
当期所得税=3300*25%=825
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
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
所得税费用=825+100-37.5=887.5
结转所得税费用怎么计算
没明白,结转不就是按照你计提的企业所得税金额结转至本年利润就可以吗?你问的是不是计提?
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实务题
账面年折旧=(200-2)/5=39.6
第一年:账面折旧=39.6
税法折旧=200*5/15=66.67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0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66.67=133.33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160.4-133.33=27.07
分录:
借:所得税 3027.07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7.07
第二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4/15=146.67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60.4-146.67=13.73
分录:
借:所得税 3013.73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3.73
第三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3/15=160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60.4-160=0.4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4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0.4
第四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2/15=173.33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73.33-160.4=12.93
分录:
借:所得税 2987.07
递延所得税负债 12.93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第五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200*1/15=186.67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86.67-160.4=26.27
分录:
借:所得税 2973.33
递延所得税负债 26.67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有关所得税费用计算的问题
应该是B
TAX=(500000-10000+5000+15000)*33%=168300
CPA会计 所得税
第一题
未支付,从负债角度看,账面价值是4800万,计税基础是4500万
第二题
已支付,费用可以看成短暂的资产,你当时确认的费用为1000万,但是税务局承认的只有750万,两者的差额250万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以计税基础是250万

所得税费用怎么结转??
首先区分两个表及相应的几个科目及其关系。
资产负债表: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本年利润是净利润或者净亏损,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的汇总类科目),本年利润年末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利润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其次,可以看到当按月或按季预交所得税费用的时候,直接影响的是净利润的金额。
当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在利润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得出应纳所得税额,再减去减免或抵免的税额,得出应纳税额,再减去已经累计预交的所得税额,最终就是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这个应纳税额,会计科目就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回到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加上或减去递延所得税项目就是所得税费用。
再回到利润表,利润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可以看到,环节不同,路径不同,最终指向一个结果,净利润。
所说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不得税前扣除,根源在于,从技术上看,如果容许扣除,汇算清缴时一切计算都是在净利润基础上进行的,要计算净利润就要先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样就陷入了一种循环,永远没有结果;
- 上一篇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什么日子 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知其皆为外道。 后来,
- 下一篇
轶闻八卦 轶闻遗事 [yì wén yí shì]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轶闻遗事 [yì wé yí hì]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轶闻遗事 [yì wé yí hì][轶闻遗事]成语解释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