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因为没饭吃而动乱的例子

火烧 2023-01-19 02:08:04 1080
因为没饭吃而动乱的例子 01:秦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陈胜、吴广02:秦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领导人:项羽、刘邦03:西汉 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王匡、王凤04:西汉 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因为没饭吃而动乱的例子  

01:秦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陈胜、吴广

02:秦 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领导人:项羽、刘邦

03:西汉 绿林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王匡、王凤

04:西汉 赤眉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刘演、刘秀

05:东汉 黄巾农民起义战争 领导人:张角、张宝、张梁

06:两晋 杜弢起义 领导人:杜弢

07:两晋 孙恩起义 领导人:孙恩

08:两晋 卢循起义 领导人:卢循

09:南北朝 赵广起义 领导人:赵广

10:南北朝 盖吴起义 领导人:盖吴

11:南北朝 破六韩拔陵起义 领导人:破六韩拔陵(破六韩又作破六汗或破落汗)

12:南北朝 莫折大提起义 领导人:羌人莫折大提

13:南北朝 杜洛周起义 领导人:杜洛周

14:南北朝 鲜于修礼、葛荣起义 领导人:鲜于修礼、葛荣

15:隋 瓦岗农民起义 领导人:翟让、单雄信等

16:隋 窦建德起义 领导人:窦建德

17:唐 四川獠民起义 领导人:

18:唐 陈硕贞起义 领导人:陈硕贞

19:唐 唐中期西原人民起义 领导人:王国良、潘长安等

20:唐 袁晁起义 领导人:袁晁

21:唐 方清、陈庄起义 领导人:方清、陈庄

22:唐 裘甫起义 领导人:裘甫

23:唐 庞勋起义 领导人:庞勋

24:唐 王仙芝起义 领导人:王仙芝

25:唐 黄巢农民起义 领导人:黄巢

26:唐 阡能起义 领导人:阡能

27:宋 王小波、李顺起义 领导人:王小波、李顺

28:宋 宋江起义 领导人:宋江、晁盖等

29:宋 方腊起义 领导人:方腊

30:宋 八字军抗金起义 领导人:王彦、岳飞等

31:宋 红巾军抗金起义 领导人: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民间宗教

32:宋 邵兴抗金起义 领导人:邵兴

33:宋 钟相、杨幺起义 领导人:钟相、杨幺

34:宋 魏胜抗金起义 领导人:魏胜

35:宋 红袄巾抗金起义 领导人:杨安儿、李全、刘二祖、周文元等

36:元 元末农民起义 领导人:刘福通、韩山童、朱元璋、张士诚等

37:明 唐赛儿起义 领导人:唐赛儿

38:明 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 领导人:思任发等

39:明 刘六、刘七起义 领导人:刘六、刘七

40:明 明末农民起义 领导人:李自成、张献忠等

41:清 古州苗民起义 领导人:包利,红银等

42:清 白莲教起义 领导人:刘松、刘之协、宋之清等

43:清 天理教暴动 领导人:宋进耀、林清等

44:清 捻军起义 领导人:张乐行、龚得树等

45:清 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

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大排名

中国最早记录的农民起义可能是国人暴动,其后的大泽乡起义等等无不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民国期间也有重要的农民起义如秋收暴动.有种理论说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因为农民军没有代表先进的社会力量;农民军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做指导.有的虽然间接的胜利了,也是在果实被地主阶级窃取的情况下才取的政权的;有的则完全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代表(像朱元璋).

在历史的车轮的滚动免不了要农民起义这种力量的推动,只有这样才有了王朝的兴衰,王朝的更替,才有了一部完整的历史.但他们之中有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颇大,有的影响很微妙.下面个人就这些重要的农民起义来个排名.

1.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义。

功绩:推翻当时的元王朝,统一中国。

即排第一。

郭子兴,中国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

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地主出身。

他信奉白莲教,并加入其组织,发散自己的钱财。

元至正十一年(1351),他响应刘福通起义,与农民孙德崖等率众起义,于次年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称元帅。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

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

1352年率众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

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

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

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称帝后半年,北伐军攻克大都,元亡。

2.陈胜、吴广起义。

功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王朝有很大打击,使秦朝间接灭亡。

对后来燃起起义烈火有很大做用。

排第二应当。

秦二世元年(前209 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

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

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

戍卒中

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他们用

“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

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

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

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

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

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

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3.明末李自成起义。

战绩:攻克北京,崇祯自杀。

明朝灭亡。

但政权坐不长,被多尔衮和吴三桂打败。

因清朝统治中原跟其有一定关系,即排名第三。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家世业农,父守忠因里役破产。

自成以家贫,为人牧羊,略识文字,及长为银川驿卒。

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

崇祯三年(1630),自成以裁驿卒失业,又以借贷被辱,遂投活动于西川的不沾泥张存孟部。

后因张存孟败降,自为一军。

起义军占领西安后,即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

并改西安为长安。

李自成改名自晟,称王。

同年二月,起义军分两路进攻北京,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师。

次日攻入北京。

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明朝灭亡。

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北方的劲敌只余驻防山海关外的明总兵吴三桂。

后三桂接受招抚,后闻自成在北京向明官追饷,并闻家属被拘,遂归山海关起兵反叛,并向清军求援。

自成大怒,率刘宗敏、李过东征,四月二十一日至山海关。

为防三桂东退,自成出奇兵二万绕至三桂军后,自己则率大军从西面合围夹击。

在吴三桂军动摇之际,清多尔衮发兵夹击。

因众寡悬殊,两面受敌,农民军势渐不支,败退北京。

后在九宫山(一云通山、一云通城),为地主乡团所围困。

李自成牺牲,余部由刘宗敏、李过率领南下,联明御清。

4.唐末黄巢起义。

战绩:攻克长安。

后虽被镇压, 但却消耗了唐王朝的实力。

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故排第四.

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爆发。

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

接着王、黄两军会合,协同作战,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就西向进攻洛阳周围地区。

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战死,尚让率余部奔亳州(今安徽亳州)与黄巢所部会合,推黄巢为黄王,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署置官属。

于广明无年年底突破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天险,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

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

十二月十三日(881年1月16日)黄巢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次年,唐军曾一度攻人长安,义军暂时撤出,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

但黄巢既未派大军追击。

后在朱温、李克用及唐徐州节度使时溥的联合打击下兵败,黄巢自杀。

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

不久后,唐王朝即告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5.绿林、赤眉起义。

功绩:推翻王莽。

对后来刘姓江山的延续有一定的功劳.排第五.

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加上王莽的残酷压榨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

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有名望的人,一个叫王匡,一个叫王凤,受到农民的拥护。

大家就公推他们当首领。

王匡他们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为根据地。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就正式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所以刘玄又称更始帝。

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其他将领也各有各的封号。

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各州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进攻绿林军。

这年五月,在昆阳为起义军所败,主力全部被消灭。

起义军乘胜北攻洛阳,西攻长安。

两路大军进展神速,北路军很快攻下洛阳。

西路军也迅速攻克武关,直取长安,王莽被杀。

刘玄由洛阳迁都长安,大封汉宗室,重用旧贵族,还杀害一部分起义军首领。

当绿林军攻占洛阳时,赤眉军首领樊崇等曾前往联络,但刘玄拒不与赤眉军合作。

更始二年(24),赤眉军兵分两路西攻长安,讨伐刘玄。

次年春两路军会师于弘农(今河南灵宝),拥立了一个15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建立了政权。

接着西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与绿林军将领王匡等联合。

同年九月,攻入长安。

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

由于豪强地主隐匿粮食,聚众反抗,长安城中粮尽,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

东归途中,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遭刘秀大军包围阻击,全军覆没。

坚持10年之久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至此失败。

这次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6.东汉黄巾军起义。

功绩: 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经过这场大规模起义的致命打击,已奄奄一息。

昏庸透顶的汉灵帝信任宦官,只知道吃喝玩乐。

库房里的钱不够用了,他们为了搜刮钱财,在西园开了一个挺特别的铺子。

有钱的人可以公开到这里来买官职,买爵位。

他们在鸿都门外张贴榜文,标出了买官的价格。

买个郡太守定价二千万,买个县令定价四百万;一时付不出钱的可以暂时赊欠,等他上任以后加倍付款。

这些花了钱买官的官吏,一上任当然更加起劲地搜刮民脂民膏。

东汉王朝的黑暗和腐败可算到了家了。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没法活下去了,纷纷起来反抗。

先是吴郡一带农民起来攻打县城,杀了官吏。

会稽人许生在句章(今浙江慈溪)起兵,没有几天工夫,聚集了一万多人。

汉灵帝下令叫扬州刺史和丹阳太守发兵围剿,被起义的农民打败。

许生的声势越来越大,还自称“阳明皇帝”。

公元174年,吴郡司马招募人马,联合州郡官兵打败了许生。

吴郡的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更大的武装起义却正在酝酿着。

巨鹿郡有弟兄三个,老大名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

因为没饭吃而动乱的例子

三个人都挺有本事,还乐意帮助老百姓。

张角懂得医道,给穷人治病,从来不要钱,所以穷人都拥护他。

他知道农民受地主豪强的压迫和天灾的折磨,多么盼望有一个太平世界,让他们安安乐乐过日子。

他决定利用宗教把群众组织起来,创立一个教门叫太平道,收了一些弟子,跟他一起传教。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

张角又派他的兄弟张宝、张梁和弟子周游各地,一面治病,一面传道。

大约花了十年工夫,太平道传遍了全国。

老百姓不论是信或者不信,没有不知道太平道的。

各地的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

当时,郡县的官吏也只认为太平道是劝人为善、给人治病的教门,谁也没有认真过问。

朝廷里有一两个大臣看出苗子,奏请灵帝下令禁止太平道。

汉灵帝正忙着建造他的林园,也没把太平道放在心里。

张角他们把全国八个州几十万农民都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都推举一个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

他们秘密约定三十六方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初五,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口号是:“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就是指东汉王朝;“黄天”,就是指太平道。

他们还暗暗派人在洛阳的寺庙和各州郡的官府大门上,用白粉写上“甲子”两字,作为起义的暗号。

可是,在离开起义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的紧要关头,起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向东汉政权告了密。

朝廷立刻在洛阳进行搜查。

在洛阳做联络工作的马元义不幸被捕牺牲,和太平道有联系的群众一千多人也遭到杀害。

由于形势突然变化,张角当机立断,决定提前一个月起义。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称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三十六方的起义农民,一接到张角的命令,同时起义。

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称做“黄巾军”。

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

不到十天,全国都响应起来了。

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

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商量镇压措施。

汉灵帝拜外戚何进为太将军,同时派出大批人马,由皇甫嵩、朱儁(音jùn)、卢植率领,分两路去镇压黄巾军。

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决了口子一样,官府哪儿抵抗得了。

大将军何进不得不叫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吩咐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

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打黄巾军的名义,趁机抢夺地盘,扩张势力,把整个国家闹得四分五裂。

黄巾军面对东汉朝廷和各地地主豪强的血腥镇压,坚持了九个月艰苦顽强的战斗。

在紧张战斗的关键时刻,黄巾军领袖张角不幸病死。

张梁、张宝带领起义军将士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以后,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7.北宋宋江、方腊起义。

战绩:虽然消耗了北宋王朝的一点元气。

但对北宋的灭亡影响不大。

故排名第七。

据说宋江一开始起义时只有36人,以打击惩罚贪官污吏为主。

宣和元年十二月,宋王朝曾下诏招安宋江起义军,但起义军并未投降,继续战斗。

后来东南爆发了方腊起义,宋王朝暂时没有力量对付宋江起义军,起义军发展到数百人,他们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在青(今山东益都)、济(今山东济南)、濮(今山东鄄城北)、郓(今山东东平)一带,使各地贪官污吏闻风丧胆。

宋江的这支起义部队对宋王朝的封建统治构成了很大威胁。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成的。

宣和三年(公元 1121年),宋江起义军南下,遭到张叔夜伏兵袭击。

宋江及部分起义军向张叔夜投降,接受了招安。

宋徽宗赵佶时,歙州(今安徽歙县)贫苦农民方腊(方十三)到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万年乡帮源峒保正方有常家当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

当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

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杀死方有常一家,以帮源峒为据点,聚集贫苦农民,号召起义。

十一月初,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置将帅分为六等,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建立农民政权。

义军骤然兴起,切断了宋王朝的经济命脉,宋徽宗等惊恐万状。

一面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

宣和三年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进发,企图在睦州会合。

同年正月,方腊派遣方七佛领兵北伐,一举攻下崇德县,进围杭州东北的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浙江吴兴)境内。

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义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

后宋军包围杭州,义军经过苦战,因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

杭州失守,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三月初,义军再次进军杭州,不胜。

宋军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

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被俘。

十七日,婺州失陷。

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

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

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

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

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

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英勇就义。

8.太平天国起义。

战绩:攻克南京。

沉重打击清王朝。

虽规模较大,但坐镇偏安,不思进取。

加上领导集团的腐败。

排名不高。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1843年洪秀全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教。

不久回到广西桂平金田村与冯云山等一道貌岸然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拜上帝会。

1851年在金田村举行起义,开始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历时20载,纵横18省。

9.隋末瓦岗寨。

功绩:是使隋朝灭亡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初唐名将和盛世名臣的摇篮。

规模不太大.第九.

隋末,隋炀帝骄奢淫逸,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被迫纷纷起义。

公元613年,韦初时追随翟让到瓦岗起义的主要人物有曹州人单雄信、东名人徐世,字懋公,他们“掠公私船,资用封给,附者益众,聚徒至万余人”,以后陆续投奔他的主要人物有:辽宁人李密,济阳人王伯当,当东掖城人魏征,山东济南人秦琼,山东东阿人程咬金等,他们下韦城、占白马、拔濮阳、据黎阳、史郑州、袭商丘、夺金堤......所到之处旗开得胜,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劳苦大众笑逐颜开。

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始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从此走向一个伟大、开明、繁荣的盛唐文明时代。

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

它代表着百姓的呼声与苛政进行对抗。

10.捻军

排第十.nk.ntxx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源于捻子(一称捻党)。

“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

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

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

经常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间护送私盐,并与清政府发生武装冲突,后甚而起义攻城。

1853年(咸丰三年),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

起义后的“捻”,史学界称捻军。

后被李鸿章﹑左宗棠军镇压。

1868年8月在茌平溃败,全军覆没,张宗禹渡徒骇河不知所终。

至此,捻军起义失败。

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