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宰相张仪 秦国君王系列之秦惠王与张仪
秦国君王系列之秦惠王与张仪
秦国君王系列之秦惠王与张仪
司马迁在张仪列传第十中把秦惠王和张仪的君臣关系虚伪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他把张仪去秦国外的国家为相全部当成了卧底,关于这点我是抱有怀疑的,秦惠王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王,而张仪更是一个为名利不顾一切而无多少真才实学的人,根据秦本纪的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在秦惠文君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从这点可以看出,魏人张仪是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相互向对方派名士为相的传统的,这个派往别国的人,往往在自己的国家受到了排挤。这点从后来的历史资料可以得到求证,楚人陈轸跟张仪争相失败后回到了楚国,魏人公孙衍跟张仪争相失败后也回到了魏国,而到了秦惠王死后,张仪又被秦武王赶回了魏国,即使是秦王族里号称智多星的里疾因为不得宠也去韩国为相过,所以去别国为相绝对不是什么卧底的任务,而是根本在自己的国家失去了位置呀,我们来看看张仪是怎么失去相位又复得的。
惠文君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m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乐池相秦。
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
秦惠王称王的第三年,张仪第一次失去相位,第七年有个叫乐池的来秦国为相,同年五国联军攻秦,被秦庶长疾挡回去了。
我们先来看看惠文君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从这里可以看出,魏人张仪相秦完全是秦魏两国联盟的原因,魏给了秦上郡十五个县,而秦归还了魏焦、曲沃两座城。到了惠文君十三年,魏惠王为了对抗秦国,又尊韩侯为王,为了报复魏国,于是秦惠文君派张仪为将伐取陕,出其人与魏,秦筑上郡塞。考验张仪对秦国的忠心。实际上这个时候张仪相秦是因为魏惠王这个时候任用惠施为相,实行联合齐楚的策略。所以张仪出秦应该是跟惠施争相失败的原因。

到了惠文君十四年称王的时候,中原诸侯并没有来道贺,第二年张仪只说服了齐、楚大臣会m桑。第三年,才有韩、魏太子来朝。等于是没有很好完成外交任务,所以被免相了,张仪看到苗条不对,于是回到了魏国,而魏国因为连齐楚的策略执行的不好,所以只好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那么张仪回到魏国后,秦国难道就没有相可用了吗?张仪在惠文王三年出魏,中途只有惠文王七年有客卿乐池为秦相,到惠文王八年张仪复归秦国,差不多有五年多时间秦国的相位是空闲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来看看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大概就能明白怎么一回事情了,实际上商秧变法以来,秦贵族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而惠文君初立之时,秦贵族就剪除了客卿商秧,那个时候惠文君年纪还小,商秧剪除之后,那些秦公子必然顺势夺取了权力,等到惠文君四年行王冠礼开始亲政后才发现亲近之臣无几,还好他有一个能干的弟弟,叫樗里子者,名疾,是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他在秦惠文君八年,爵樗里子右更,我们看看秦十级以上的军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这个弟弟才二十五岁不到就爵位十四级了,要知道秦贵族也要有军功才能封爵的,可见樗里子多么善战了。这个樗里子就是秦本纪里的秦惠文王更元七年领秦军破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的庶长疾。这一年离爵樗里子右更已经过了十三年了。这个庶长疾应该是十八级的大庶长了,因后来樗里子被封侯,号严君。因为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秦惠王更元十一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
根据这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掌握秦军的一直是秦惠文王的弟弟樗里子,而张仪终其一身也没有被封爵,最后还被赶出秦国,那张仪在秦惠王更元八年怎么又回到秦国为相了呢?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魏王国策的失误,本来魏惠王逐惠施迎回张仪后,就应该好好重用人家,可是魏王还记恨张仪在秦国伐魏的事情,并没有重用张仪,反而重用公孙衍的计策,联合韩、赵、燕、齐帅,匈奴去攻打秦国,结果无功而返,要知道秦惠王是个记仇的人,所以五国联军解散之后,又重新夺取了魏之曲沃、平周,并且复阴厚张仪益甚。这个张仪本来就是重利忘义的家伙,秦王这么给他面子,所以张仪惭,无以归报。于是等到魏惠王的儿子魏襄王卒,哀王立的时候,张仪最后一点点对魏国的情谊也没有了,所以秦惠王礼聘他,他马上就回到秦国为相了。这就是张仪二次相秦的由来了。
秦惠王更元十二年,张仪相楚,我们先看看张仪列传怎么说的,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於是张仪往相楚。好像是说派张仪去楚国做卧底,而楚怀王却高兴的眉开眼笑,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实际上是张仪跟司马错在惠王更元九年争论是否要伐蜀的过程彻底暴露了有名无实的真实面目,这个口舌之徒也只好到楚国来混口饭吃了,而此时的秦国的国政基本掌握在司马错和樗里子手中。如果是国之重臣怎么可能去别国做卧底呢?还好张仪本来就是无廉耻的家伙,等到十三年,庶长章击楚的时候,他看到苗条不对,又趁秦楚议和的时候回到了秦国,而秦惠王欲博宽容之美名,也不在乎多养一个辨士了,这是历史上的三相秦国了。
秦惠文王死后,崇尚武力的秦武王非常看不起这个口舌之徒,于是赶走了张仪,重用甘茂,也就是秦武王第二年,张仪死於魏。
曾子曰:张仪为秦相,其实名下有虚,无非是秦惠王座下之丧家之犬耳,张仪列传和苏秦列传一样禁不起推敲,张仪内不能治国,外不能攻城略地,唯有亡命于诸侯,行口舌之利,甚为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