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后来怎么样了 晚年溥仪对文秀评价,爱新觉罗溥仪和文秀离婚以后文秀怎么样了?
晚年溥仪对文秀评价,爱新觉罗溥仪和文秀离婚以后文秀怎么样了?
爱新觉罗溥仪和文秀离婚以后文秀怎么样了?
1931年8月,文秀伺机脱出天津,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刀妃革命”一时间成为天字号新闻;10月,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
1932年,任教于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后因不堪忍受骚扰辞职,过隐居生活。“七七事变”后,坚辞拒绝日伪的威逼利诱,大节不亏。抗战胜利后,生活艰辛,以糊纸盒、上街叫卖为生;后于华北日报社做校对工作。
1947年夏,与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役,靠租平板车生活。解放后,因有立功表现,刘被解除管制,成为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扩展资料:
刀妃革命:
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师事务所里,有文绣出席及其三位律师在场,溥仪与文绣双双同意,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共三条:
一、离婚后,溥仪付给文绣生活费5.5万元。
二、允许文绣带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绣回北平母亲家生活后,不得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协议共四份,溥仪与他的律师各执有一份协议,文绣与她的律师也各执有一份。
文绣的族兄文绮为此写了一封信,并将之登在报上指责她:“顷闻汝将与逊帝请求离异,不胜骇诧。此等事件,岂我守旧人家所可行者?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漫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今竟出此,吾妹吾妹,汝实糊涂万分,荒谬万分矣!”
而文绣也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封信给文绮:“妹与兄不同父,不同祖,素无来往,妹入宫九载未曾与兄相见一次,今我兄竟肯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及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而在各报纸上公然教妹耐死。又公然诽谤三妹,如此忠勇殊堪钦佩。
惟妹所受祖宗遗训,以守法为立身之本:如为清朝民,即守清朝法;如为民国民,即守民国法。逊帝前被逐出宫,曾声明不愿为民国国民,故妹袖藏利剪,预备随逊帝殉清。嗣因逊帝来津,做民国国民一分子,妹又岂敢不随?既为民国国民,自应遵守民国法律。
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
不料我族兄竟一再诬妹逃亡也、离异也、诈财也、违背祖宗遗训也、被一般小人所骗也、为他人作拍卖品也... ...种种自残之语不一而足,岂知妹不堪在和解未破裂以前不能说出之苦,委托律师要求受人道待遇,终必受法律之保护。
若吾兄教人耐死,系犯公诉罪。检察官见报,恐有检举之危险。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这封义正辞严的回信,和“皇妃与皇帝离婚”一事传开后,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刀妃革命”。淑妃文绣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与溥仪离婚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额尔德特·文绣
溥仪更喜欢文秀还是婉容?
1、背景:1922年,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秀。
2、例子:溥仪婚后的头两年,三人关系相处地还算融洽。婉容是名门闺秀,接受的是开明的西式教育,加之正宫娘娘的尊贵身份,不免有些高傲与霸道。文秀出身于一个破落的满州贵族,接受的是传统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对嫡庶差别分的很清,所以对皇后的霸道也能够容忍。溥仪之于二人也能够一碗水端平,他与婉容有共同语言,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对文秀也还算可以:文秀不会英语,溥仪为此特地为她聘请老师教习,有时也去她的宫里坐坐,聊聊天,关心她的学习进步。溥仪出宫也常常将皇后、淑妃一同带在身边。 二女共侍一夫,免不了有所猜忌,吃醋,婉容与文秀为此生事,有时闹到溥仪面前,让圣上为她们“断官司”。溥仪起初还能公平决断,但渐渐地为了减少和婉容的啰嗦,就很少到文秀的宫里去了。就像溥仪自己说的“差不多我总是和婉容在一起,而经常不到文秀所住的地方去。” 后妃的争斗中,溥仪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婉容,对文秀越来越疏远了。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到了三人住进天津张园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在溥仪的回忆中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文秀独自外出,回来后在院子里吐了一口唾沫,恰巧婉容坐在旁边,误以为文秀是在辱骂她。于是婉容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溥仪,要求他派手下的人前去斥责文秀。文秀受此不白之冤,便来到溥仪的房间欲向他说明情况,溥仪却将她拒之门外,狠心不见。 还有一件事:农历七月初七,本是鹊桥相会的美好日子。晚上,溥仪与婉容在院子里有说有笑,文秀独自在屋里,自觉此生无望,便拿起剪子捅向自己的肚子,意欲自杀,幸好被太监拦了下来。太监将事情禀告溥仪,溥仪听后却生气地说:“不用理她!她惯用这种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事后婉容有些害怕,吃晚饭时对溥仪说:“也把淑妃叫出来一起吃饭吧!”溥仪回绝婉容:“不用!你如果叫她出来,我就不吃饭了!” 可见此时在溥仪眼中,文秀已经是一个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妒妇了,二人之间的情谊早就没有了。于是,在婉容的排挤与溥仪的绝情之后,文秀最终选择了离婚。 溥仪离婚后,感到颜面大失,他没有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过错,反而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向了婉容。在他看来,是婉容的争风吃醋挤走了文秀,如果不是婉容的好妒,文秀就不会提出离婚,那么他的帝王颜面也就不会丧失。因此,文秀走后,溥仪对婉容也起了反感,很少到她的房间里去,也很少听她诉说自己的心事,曾经恩爱的夫妻离得越来越远了。 婉容失去溥仪的欢心后,只能靠抽鸦片来打发寂寞的时光。伪满洲国时期,溥仪与婉容从表面上看仍旧是夫唱妇随,但实际上已经只是挂名夫妻了。1935年,婉容生下他人的孩子后便被打入冷宫,二人曾经的恩爱,曾经的感情完全烟消云散了。 3、结论:很明显,在文秀和婉容两个人之间,溥仪是更加偏爱婉容的,文秀简直毫无还手的机会,最终选择了离婚。末代皇帝溥仪离婚的老婆文秀,她到底有多薄情
文秀的家族属于上三期的镶黄旗,自然具有选秀的资格。文秀的五叔华堪(在清末做过吏部尚书)到文秀的家中与文秀的母亲蒋氏商量,把文秀的照片拿去参选。据说当时是溥仪看见文秀的照片钦点的,就这样文秀当时十三岁就进宫了。本来溥仪是想要年龄比自己小的文秀做皇后的,但是最后登上皇后高位的是郭布罗。婉容,文秀只能位居妃位,被封淑妃。
文秀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长春宫是以前慈禧太后住的地方,装修华丽,摆设精美。但是文秀在宫中过着极为平淡的生活,她每天早上起床梳洗完毕后,先到溥仪的寝殿问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寝宫中依序请安,之后回到她所居住的长春宫并关上宫门,过著简单朴素的日子。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将溥仪赶出了皇宫。第二年文秀跟着溥仪来到了天津。1931年2月25日文秀从天津的住所搬出去,通过律师像溥仪提出了离婚,经过两方律师,长期的沟流交通,以及本人的商讨,正式宣告两人离婚事实。文秀之所以跟溥仪离婚,是因为文秀从结婚到离婚一直都是处女之身,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溥仪根本不喜欢她。 1947年38岁的文秀有了第二任丈夫刘振东。刘振东是国民党少校军官,虽然没有溥仪的身份高贵,但文秀不在乎。他们靠租房生活但文秀看中的是幸福平淡的生活。1953年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一生无子女,事后刘振东给她埋葬在安定门的义地里。中国末代皇帝溥仪跟他的妃子文秀最后的命运怎样?
。1922年11月30日,未满13周岁的文秀进宫,成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文秀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长春宫曾是慈禧太后住过23年的地方,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但是文秀心情一直抑郁苦闷。文秀自幼喜欢读书写字,长春宫的西配殿承禧殿是她的书房。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文秀1925年3月5日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25日从天津住所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上法院,遂经双方律师交涉“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体面,还于1931年9月13日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1947年,38岁的文秀曾在《华北日报》当过校对。为了生计,与报社社长的表弟、时任北平行营长官李宗仁部下少校军需官、40多岁尚未结婚的河南人刘振东结婚,在地安门外白米斜街租了三间房屋安家度日。1953年9月17日晚10时,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安定门外的义地里。 1921年春,末代皇帝溥仪选后,文绣被五叔华堪哄去照相参加皇上选秀。溥仪在呈上来的几张照片里,圈了文绣。其实文绣并不好看,远不及同时参加选秀的婉容,但溥仪不知为什么看她特别顺眼,结果,他也是做不了主的,端康太妃为他拟定了姿容美丽,家世较好的婉容。而文绣最终被定为淑妃。只是皇后与皇妃之差,文绣在入宫后,即开始了她不幸的生活。 进宫后,婉容因与文绣争风吃醋,平日对她很排挤。文绣也从未曾得到溥仪宠幸,加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内郁闷无法排解。好在,她自幼喜读诗书,于是独居长春宫内,与书为伴。溥仪虽不曾宠幸她,还是为她请来英文老师以及名儒传授英语、四书五经、诗词格律。可以说,在深宫的几年,文绣从书本上受益很多。可惜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冯玉祥“逼宫事件”发生,溥仪与宫中人被逐出皇宫,暂居北京醇亲王府。 出宫后,文绣很想改善先前在冷宫的处境,与溥仪保持平等身分。她也为溥仪献计献策,但溥仪却一心投靠日本人,希望借此复辟清帝王业。文绣不愿溥仪与日本人勾结,力劝几次,很让溥仪反感,竟日渐对她冷淡。在他们举家迁至天津日租界之后,溥仪对文绣就更不好了。以前他对文绣只是冷淡,还不至于反感,现在他是真烦她了,甚至打骂她。以后吃饭上街就更没文绣的份,他与婉容去逛大百货公司,乘汽车去兜风,去跳舞溜冰,而文绣这时与溥仪已经情感恶化到极点。那时溥仪与婉容住二楼,文绣住在楼下大厅南边的一间房里,平日无事已不再来往,陌生得如同路人。 他们在天津住了七年,文绣渐成局外人。什么好事都没她的份。婉容过生日,收到贡品无数,连文绣也送了燕席一桌、烧鸭一对、饼干两匣。文绣的生日却无人记得,孤灯独坐。 长年与书为伴,文绣眼睛深度近视,还患了失眠症,无人疼无人爱的,心内愁肠百结,每到夜深人静孤独便深深袭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文绣想到离婚。原因不外下面几点:看不惯溥仪投靠日本人;溥仪对她的冷淡辱骂让她对他失去最后的幻想;她想自由。 在文绣找到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时,溥仪还是很吃惊的,这在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荒唐事。但无法改变文绣的坚持,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溥仪付给文绣5.5万元生活费,而文绣答应溥仪永不再嫁。 离婚后,文绣回到北平。虽已开始平民生活,宫中一些习惯还保留着。请了四个佣人,打理家务。她每天换衣,洗手必要洗三道,一次的水要比一次热,最后一盆水还不能烫手。如果不合适,是要被她骂的。在清贫中,还是有点小小的奢华,而那笔七扣八扣所剩无几的生活费,很快让她坐吃山空。她在家读书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文绣改回傅玉芳的名字,去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校做了国文与图画课的老师。这似乎是新生活的开始。文绣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而学生也很喜欢她。她学识渊博,年轻,嗓音清亮,图画得那么好。文绣真觉得快乐。这是属于一个平民百姓的快乐,是拥有自由的快乐。然而这样的好日子还没来得及细品,好事者就发现傅玉芳原来就是末代皇妃文绣。这下热闹可来了,除了本校的,外面人也每天堵在门口,好奇地窥视这个沦落了的皇妃。文绣本想应对过去,后来连记者也拥来,这让文绣每天过得非常狼狈。在无法招架的日子,文绣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 从学校出来后,文绣再次失业。以前的家也不能住了,搬到刘海胡同的四合院隐居起来。虽是隐居,也不得安宁,来求婚的、骚扰的很多,文绣那年才24岁,却遵守离婚时永不再嫁的约定,把所有人都回了。 这样的日子又捱了四年,带在身边的珠宝首饰也卖得差不多,文绣辞退佣人,卖了房产,仅留一间住着。经济上已现危机,她只好重操挑花旧业。这还是她在年少,帮母亲养家时所学的手艺。没想到时光流过,她皇妃也做了,还会重操这项手艺。挑花赚不了多少钱,文绣只得投靠娘家的表哥。 在亲戚家,文绣糊过纸盒,还去做过挑灰递砖泥瓦工的粗活,甚至被迫去街上叫卖香烟。在街上叫卖香烟时,又受到记者围堵,她惊慌地逃回家里。好在经人介绍,文绣很快找到一校对的工作,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由此开始。 抗战己胜利,文绣不再履行不再嫁的约定,她要为自己余日着想。国军军官刘振东这时闯入她的生活。刘振东四十多岁,还没结婚,与文绣开始相处时,文绣是有犹豫的。毕竟溥仪给她心灵上留有阴影,她不能确定再婚是否明智。相处了5个月,她被刘振东的细心体贴以及感情上的专一打动,两个人在北平结婚。 婚礼在当时有名的“东兴楼”举行。鱼翅席就摆了十桌,非常隆重。而刘振东也把二十多年积累的官俸,拿出来给文绣用。婚后,刘振东开了个小平板车行,靠租平板车为生。文绣初次感受到婚姻的甜蜜,她辞掉校对工作,家里雇了个老妈子,打理杂务,她看书做画,日子过得安宁。 文绣是希望日子一直这样下去的。她做了时髦的卷发,穿漂亮的旗袍,偶尔也唱几段花旦青衣的戏。她与刘振东在晚上去吃馆子,去听戏,不再提宫中往事。 这样的和睦,维持了两年。时局动荡,刘振东车行破产,他们苦心经营的白米斜街的新家失去了。8辆板车换得一张船票。还没来得及南逃,北平城就被围困起来。刘振东不知该怎么办,反而是文绣给他带来莫大的慰籍。她说不管怎样,我们都在一起的。 刘振东向政府交待了历史问题,因表现好,在东北西城区的保洁队找到工作,虽然收入少,却能维持生活。文绣和刘振东的日子过得清贫,住在10平米的小屋里。文绣自己打理家务,买菜烧饭,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感情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文绣身体却日渐不好,两年后的一天,文绣在家里做事,忽然的,她就倒了下去,那一刻,她什么意识都没有了。 文绣心肌梗塞去世,死时43岁。安葬很简单,四块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连墓碑也没立,曾经的末代皇妃就这样被掩埋了。 文绣一生悲凉,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数。这个落魄的贵族女,这个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一个平民也如此不易。她一生向往自由的生活,又何时拥有过自由?自由对她而言,也许在进宫那日起,就永不再来。
爱新觉罗·溥仪与婉容及文秀的故事
1922年,已退位的皇帝溥仪大婚,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秀。婉容灿若桃花,文秀静若秋水,二人相得益彰,一后一妃的生活本应幸福。但若干年后却发生了文秀离婚,婉容偷奸的悲剧。
溥仪婚后的头两年,三人关系相处地还算融洽。婉容是名门闺秀,接受的是开明的西式教育,加之正宫娘娘的尊贵身份,不免有些高傲与霸道。文秀出身于一个破落的满州贵族,接受的是传统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对嫡庶差别分的很清,所以对皇后的霸道也能够容忍。
溥仪之于二人也能够一碗水端平,他与婉容有共同语言,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对文秀也还算可以:文秀不会英语,溥仪为此特地为她聘请老师教习,有时也去她的宫里坐坐,聊聊天,关心她的学习进步。溥仪出宫也常常将皇后、淑妃一同带在身边。
二女共侍一夫,免不了有所猜忌,吃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本不足为奇。可婉容与文秀为此生事,有时竟闹到溥仪面前,让圣上为她们“断官司”,这种现象在以前的宫廷中是不曾有的。溥仪起初还能公平决断,但渐渐地为了减少和婉容的啰嗦,就很少到文秀的宫里去了。就像溥仪自己说的“差不多我总是和婉容在一起,而经常不到文秀所住的地方去。”
后妃的争斗中,溥仪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婉容,对文秀越来越疏远了。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到了三人住进天津张园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此时在溥仪眼中,文秀已经是一个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妒妇了,二人之间的情谊早就没有了。于是,在婉容的排挤与溥仪的绝情之后,文秀最终选择了离婚。
溥仪离婚后,感到颜面大失,他没有反思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过错,反而将责任一股脑儿地推向了婉容。在他看来,是婉容的争风吃醋挤走了文秀,如果不是婉容的好妒,文秀就不会提出离婚,那么他的帝王颜面也就不会丧失。因此,文秀走后,溥仪对婉容也起了反感,很少到她的房间里去,也很少听她诉说自己的心事,曾经恩爱的夫妻离得越来越远了。
婉容失去溥仪的欢心后,只能靠抽鸦片来打发寂寞的时光。伪满洲国时期,溥仪与婉容从表面上看仍旧是夫唱妇随,但实际上已经只是挂名夫妻了。缺失感情抚慰的婉容不仅鸦片抽得愈来愈凶,甚至开始和别人幽会了。
1935年,婉容生下他人的孩子后便被打入冷宫,二人曾经的恩爱,曾经的感情完全烟消云散了。
扩展资料
《我的前半生》1964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者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反省式”自传,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合法在位三年,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等过程,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自省书,从中,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溥仪初写此书还是个被关押改造的战犯,他的求生欲望特别强,正像他的一首打油诗所写“自由诚可贵,面子价更高,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活着成为最高价值,为了求生何者不能为?因而,作为“认罪材料”的《我的前半生》就不能不表现出强烈的“犯人求生心态”。
这与铁窗之外、没有压力的自由写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就让我们很难分清书中所写哪些是溥仪真正的思想转变,哪些是为了取悦于监狱管理人员、取悦于社会主流、并不一定反映自己真正的思想认识的东西。md批评此书时说“书中检讨的部分太多”,“把自己说的太坏”,他说的也就是这种“犯人心态”。
参考资料
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自传)_百度百科
末代皇帝溥仪和妃子文绣离婚后文秀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离婚后去北京了,英年早逝,44岁。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原本想再回到母亲身边,以自由人身份同家人团聚在一起,得享天伦之乐。
1932年的暑假刚过去,文绣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于日本铁蹄之下,文绣的生活不得安宁。倚仗日本人势力的警察、保长或狗腿子们,接二连三地登门向文绣敲诈勒索,甚至逼迫文绣为“大东亚圣战”贡纳重金。
如此几年下来,文绣真正成为穷困的平民百姓了,不得不卖掉她在刘海胡同的宅院,另找地方租房住下来,以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
先是在家里以糊纸盒挣钱度日,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最后在街头巷尾里,以叫卖香烟为生,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北平。文绣经过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
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刘振东做妻子。
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绣享受了完满的家庭生活。
1953年9月18日,文绣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家中,终年44岁,一生未育有子女。当时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里。
扩展资料:
1931年8月23日,溥仪的淑妃文绣正式向溥仪要求离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仪对她的冷落,和宫中的不自由。
这件事情对逊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还有溥仪本身都造成相当大的震撼,这可以说是对旧式文化的一种挑战。
之后的两个月,淑妃文绣坚持自我的想法,不顾家族的反对和指责,也不理睬溥仪聘请的律师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坚决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仪离婚。
经过两个月的双方律师签字和谈的结果是;淑妃文绣和溥仪皇帝完全断绝关系,溥仪必须支付5.5万元作为赡养费,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文绣在离婚后所拿到的赡养费,支付了律师费用和期间种种支出之后,用所剩不多的钱办了一所小学并任教于该校。
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今北京)与刘振东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绣享受了完满的家庭生活。 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过教职的皇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额尔德特·文绣
末代皇帝溥仪和妃子文绣离婚后文秀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末代皇帝的妃子文绣在和溥仪离婚以后先去了北平私立四存中小学教书,最后隐居并且和国民党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
文绣的结局是:1953年的时候文绣因为生病去世。
1922年,溥仪在看到文绣的照片以后把文绣召进宫内并且封为皇妃,在文绣进入皇宫的初期与溥仪的感情还很好,到了1924年快要被日本人驱逐出皇后的时候,文绣在衣袖里面藏着剪刀准备自尽但是没有成功。
在溥仪投靠了日本人做了伪满洲皇帝以后,溥仪的后妃开始争宠导致了文绣与溥仪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痕,1931年的8月,文绣趁机逃离了天津并且在报纸上面公开表示要与溥仪离婚。
到了1931年的10月,文绣正式宣告与溥仪离婚。在离婚后的一年中文绣在北京的私立四存中小学教书,但是因为不能忍受骚扰而辞职。七七事变以后文绣坚决的拒绝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没有投靠日本人。
抗战胜利以后文绣的生活非常艰辛,靠着糊纸盒卫生,然后再华北日报社里面做校对工作,1947年文绣与国民党少校刘振东结婚,结婚以后因为局势不稳定,两人靠着拉平板车生活,后来因为刘振东有立功表现被解除管制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
扩展资料:
文秀原本是蒙古族的贵族之女,后来家道中落。母亲带着姐妹三移居花市,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在文秀14岁的时候,被当做秀女选入宫中,做起了皇帝的老婆。
此后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本质的改变,一跃成为皇亲贵胄,再续往日的辉煌。但文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相传,溥仪在选择婉容和文绣的照片时,首先是选定的文绣。
后宫的娘娘们认为文绣的家世太过于低贱,不适合做一国之母。因此硬生生的将文绣改成了淑妃,由婉容做皇后。从皇后之位掉下来的文绣,心中不甘,但也无计可施,毕竟那个时候嫁给皇帝是所有女子的殊荣。
就在紫禁城的八抬大轿到达文秀家门前时,年轻的文绣喜滋滋的登上了这台红轿子。先婉容一天,进入紫金城。
在和溥仪九年的夫妻生活中,有两年生活在紫禁城,有太监和宫女的伺候。但毕竟是皇帝的小老婆,上有婉容的管制。婉容一位生性霸道强势,经常打压文绣,这让年轻的她在皇宫中颇不得志。
溥仪曾在《前半生》中回忆自己和文绣的离婚,表示他知道在过去几年里面,文绣在皇宫中受尽的委屈,自己正准备好好的弥补她,没想到文绣就提出了离婚,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同意。
但文绣和溥仪的离婚,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备受丈夫的冷暴力和皇后婉容的欺辱打压之下,文绣在妹妹文姗的帮助下逃离天津的皇室宫邸,找到律师打官司,要求和溥仪离婚。
溥仪最开始震怒,后觉不妥,有失于皇家的颜面。但文绣的去意已决,一一列出了溥仪虐待自己的种种,还在法庭之中,说出了八个字,让溥仪颜面尽失,当场同意签字。
文绣称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溥仪的怜,侍帝九年,未蒙一幸。此言一出,立马引起了全场的哗然,也坐实了溥仪性无能的帽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绣
文秀和溥仪离婚后,是怎么度过余生的?
文绣作为敢跟皇帝离婚的女人,自然是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了,文绣的余生是和另一个男人度过的。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有先进的思想,不满溥仪去东北做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最终选择和溥仪离婚,当时文绣宣布要和溥仪离婚,震惊了古今中外,因为文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皇帝离婚的女人,那么文绣离婚之后又嫁给了谁呢?
文绣于1947年和国民党的一个少校军官刘振东结婚,刘振东是河南人,出生贫寒,后来进入国民党军队当中,刘振东脑子灵活,而且敢做敢干,最终从一个小兵成为了国民党的少校军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振东已经4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经人介绍见到了文秀,刘振东一见文绣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
但文绣毕竟是文绣,她并没有因为因为自己离过婚就感觉低人一等,文绣虽然也很喜欢刘振东,但是她要对刘振东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自己才会和他结婚,二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刘振东也通过了文绣的考核,最终二人在1947年结婚。
解放战争结束后,刘振东和文绣依旧留在了大陆,没有去台湾,1953年,文绣因病去世,年仅44岁,刘振东对文绣的感情很深,文绣去世之后刘振东就没有再娶,孤独终老。刘振东对自己的这段婚姻还是非常满意的,他晚年的时候曾说,这辈子能娶到皇帝的女人也值了。
爱新觉罗(329)文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