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认为求仁的途径 孔子求道,老子說:你太浮躁

火烧 2022-11-07 05:12:30 1034
孔子求道,老子說:你太浮躁 孔子周遊列國,推廣仁愛、復周禮、施仁政,卻處處碰壁。一日孔子拜訪老子,行至河邊,孔子望水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河水奔騰不息,人之年年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難

孔子求道,老子說:你太浮躁  

孔子周遊列國,推廣仁愛、復周禮、施仁政,卻處處碰壁。

一日孔子拜訪老子,行至河邊,孔子望水感慨道: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河水奔騰不息,人之年年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難知何處歸。

老子: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生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春夏秋冬之交替,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終日奔忙則本性羈絆。

孔子:丘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國亂不治,戰亂不止也,固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而感嘆矣!

老子: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畜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而為之,何勞人為啊。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

孔子:可天下又有幾人能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呢,不去教化他們,國安能自治,人安能自正,丘周遊列國推廣仁義,卻事事不順,難道是我錯了?

老子:汝周遊列國,目的何在呢?

孔子:周遊列國為求明君,使丘謀得官職,得以有推廣仁義之所。

老子:以悠然逍遙之心,生活在簡樸田園之間,自然而然,逍遙無為,非士非官,功名存於心中,則焦慮之情而生,煩惱之情而增,為何非執迷於仕途呢?

孔子:丘認為,人生在世當為官,有官便有權,有了權才才可以施令,才可以更好地推廣仁義之道,才可以廣行善事,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否則一介庶民,如何實現自己的抱負。

老子:汝何不學水之大德。

孔子:水有何德?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水之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無有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子: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以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

老子:與世為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仁義之學之所以難以推廣皆因時機未到。

孔子认为求仁的途径 孔子求道,老子說:你太浮躁

孔子:若時機到時,丘恐早已歸天矣!

老子:人類歷史長河滾滾向前,你我僅為長河中的點滴一粟,即使再活一兩百年,對於將來人類千萬年的發展都是短暫的。汝應做到,死而不亡者壽,才對。

孔子:先生,何為死而不亡者壽呢?

老子:形死而神生,身雖已亡,精神永存。如此汝仁義之學說才能流芳百世。

孔子:先生之言句句至理,丘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這是一次人類歷史上兩位聖人的高峰會晤,也是道家學派和儒家學派的不同之處和共融之點。晚年的孔子,思想受老子影響,趨於中庸,專心教學育人不再尋求功名,其仁義學說為世人所稱頌。

評論惠己,轉發澤人。

如果您也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請點關注,我們一起發現中國文化之大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