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征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火烧 2022-08-28 18:15:36 1070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
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
泥石流、滑坡——西南
台风——东南沿海

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华北——旱涝、地震
华东、华南——台风、旱涝
西北——风沙、地震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东北——旱涝、低温灾害
2. 主要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
(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农业灾情区域分布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 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
② 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③ 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④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点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

自然灾害具有什么特征 中国自然灾害类型分布特点及灾情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
(2)洪涝;病虫害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导致洪水的通过能力减弱;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寒潮,秋末冬季春初,强冷空气侵入我国,寒潮实质是冷锋天气,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受到影响,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带来严寒,大风,霜冻,沙暴等恶劣天气。
风沙,冬春季节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西北风吹扬干旱区沙尘想东南方扩散,风大含沙量大,范围与寒潮相同。
3-5月:春旱,春末夏初华北平原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两大,形成春旱。
倒春寒,东部季风区极地气团势力强,出现低温降雪天气。
6月: 梅雨,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
6-8月:夏涝,夏季风到达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多,华北地区洪涝严重。
7-8月:伏旱,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天热少雨,对水稻生长不利。
台风,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热带气旋,中心气温高于26摄食度,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主要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地。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图13(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

(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分)
(2)洪涝、病虫害(2分)
(3)地处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1分);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1分),雨季河流排水不畅(1分)
(4)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2分);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1)空间分布主要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区分布差异;图示主要反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东南部较多,西北较少。
(2)图示内蒙古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水和病虫害等。
(3)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降水丰富且集中,而地形条件主要是中下游地形平坦,不利于排水;
(4)长江洪涝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和上游的植被破坏角度分析。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

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泥石流、地震、暴雪、冰雹、沙尘暴、冻雨、台风、干旱、蝗灾、龙卷风.
我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1,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多山,很多省市位于地震带上.容易受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的影响.多山而地形复杂导致容易出现夏季下冰雹.
2,我国森林覆盖率低,草地和树林破坏严重.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和泥石流、沙尘暴等.
3.我国海岸线绵长1.8万公里,东临太平洋,西北邻西伯利亚,夏季受到热带高压、冬季收到寒潮的袭击.导致夏季台风、冬季暴雪.
4,人为影响因素.近几年全国各大高速通车,为季风的移动开辟了新通道.导致气候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还有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对我国各地气候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

新疆暴雨成灾,伊犁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7月17日,重庆遭遇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山城变水城,主城交通几乎瘫痪,55人死亡;次日,济南发生大暴雨,34人殒命;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从8月7日凌晨开始,辽宁普降大雨到暴雨,截至8月8日,气象部门连发18次暴雨预警信号;而湖北省民政厅8月9日发布的消息称,自今年入汛以来,省内遭受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1495万人受灾,其中因灾死亡79人,失踪21人……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江南、华南地区连续高温日数均超过10天,湖南长沙市甚至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沙市管辖内已有245座小型水库、6.4万处山塘干涸,748条溪河断流。
面对这种现象,有人如此形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疑是各地的灾民。一位长沙的网友在某论坛里抱怨,自己已经三天没洗澡了,“井里的水四五个小时才能抽半缸。”更让他郁闷的是,“为水打架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
我们已会同财政部26次向各受灾省份下拨4.35亿元救灾资金。”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相比之下,由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更大。8月7日,民政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灾情公告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事件466次,发生频次远高于2006年同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受灾地区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截至7月31日统计,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8亿人次受灾,1279人死亡,239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615.3万人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01.8亿元

2010 中国自然灾害

西部旱地 玉树7.1级地震

1999年中国自然灾害

:sasac.gov./xxfw/fxgl/qmfxgl/200607170015.htm
:baidu./s?cl=3&f=1&wd=2006%D6%D0%B9%FA%D7%D4%C8%BB%D4%D6%BA%A6&tn=baidur
这两个地址不知道是不是你想看的,你自己去看看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