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区别 求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
求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
论证而形成的
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
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
学会的。
3
为什么人们的世界观都不一样:
第一,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第二,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的不同,社会的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的发展,人生追求和看法和态
度不同。
*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但科学和文化也起了不可忽的作用。
(
1
)
资本主义刚发展时,
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困难成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
包罗万象的
“科学之科学”
(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A
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船内容和
普遍形式。
B
就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各门具体知识
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
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通、最一般的本质的关系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
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
*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者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
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
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
通的。
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交织汇合成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
A
: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在哲学史
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
对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
第
2
页
共
90
页
出发点。
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
因此恩格斯把对其的不同回答,作为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
:另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意性问题,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认识能否正确的反映现实世界
的问题。
属于认识论范畴,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实现和可能性问题。
历史上大部分是肯定回答。
但也有些哲学家作否定回答,我们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2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
和出发点,
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
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
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
认识论的问题。
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
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所以,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
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
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
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
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
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wenku.baidu/view/89b0bc04b52acfc789ebc97e.追问
那个 我的邮箱xiyangdodo @ 163 有全的吗?
追答请正确填写邮件地址
为什么是这样?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