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家山鱼龙化石 魚龍化石
魚龍化石 魚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大型爬行動物,最初在陸地上生存,之後轉移至水域棲息生活。其生存年代包括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繁盛於三疊紀和侏羅紀。魚龍與恐龍幾乎同時代生存,其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
魚龍化石
魚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的大型爬行動物,最初在陸地上生存,之後轉移至水域棲息生活。其生存年代包括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繁盛於三疊紀和侏羅紀。魚龍與恐龍幾乎同時代生存,其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可謂是恐龍的「遠親」。
魚龍的身體呈紡錘形,體長一般在2至8米之間,體型大小及生活習性與現在的海豚大致相似,眼大,吻長,有利齒,肉食性,行動依賴於視覺,眼睛直徑最大可達30公分,能在光線暗淡的夜間或深海裡追捕烏賊、魚類等獵物。背部具肉質鰭。脊椎末端向下後方伸延,其上有肉質葉,形成倒歪尾型肉質尾。前、後肢均呈鰭狀,頗像魚類的胸鰭和腹鰭,其內為多排六角形的小骨所支持。

魚龍高度適應海洋生活,分布廣泛,其化石在中國多有發現。中國發現的第一條魚龍化石,是在貴州茅台發現的貴州茅台混魚龍(Mixosau-rusmataiensis),這是一種原始的魚龍,頭骨較為粗短,長有釘子般的牙齒。
永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收藏了一條產自貴州地區的魚龍化石,長250公分,高125公分,時代應為侏羅紀時期。該化石骨骼結構清晰,整體保存完好,僅後肢部分有所損壞。其頭部呈三角形狀,吻部較長,眼眶較大,椎骨較為完整,四肢骨均可見。該化石對於研究侏羅紀時期的生物生存狀況及環境變遷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記者 蘇鴻 通訊員 廖茂羽 文/圖
本文來源:重慶日報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