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废除后的替代制度 劳教制度是什么_劳教制度是什么
劳教制度是什么_劳教制度是什么
劳教制度是什么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位于欧洲东部的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劳教制度什么时候废止的?为何废止?
废除时间: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2013年12月底,北京市所有劳教所均已摘牌,所有劳教人员也均已被释放。

废除原因:
很多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下有积极作用,但今天已不能适用。有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存在“没有法律的授权和规范”、“劳动教养对象不明确”、“处罚过于严厉”、“程序不正当”、“规范不统一和司法解释多元化”等等弊端,而这些成为有关部门滥用权力、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现象屡屡发生的根源。
有学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违反了《宪法》《立法法》《行政处罚法》,并与中国政府签署的人权公约相背。《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在实际的执行中,劳动教养场所本着管理的“方便”,随意限制劳教学员的各种自由和权利,并不完全按照有关的法规进行依法管理,普遍出现劳动条件恶劣,劳动时间超长,劳动安全保护不足,侵吞劳动报酬,私自扣留学员信件,限制学员通讯,禁止信仰活动,伙食状况低劣,索取学员财物等现象。
实质上,废除劳教制度之所以被公安部门抵制,就在于劳教制度可以不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证据随意的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这可以“方便”的“处理”政治异见人士、民间自由信仰者以及上访人员等特殊公民。
劳教是什么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苏联引进,但和苏联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全相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制度。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什么?
劳动教养法是一部恶法。一是与国家宪法背道而驰,二是造成公安机关滥用权力,借此打击迫害维护自身权益的百姓。三是制造了很多冤案和社会矛盾。
典型案例有“一元钱劳教案、“永州唐慧劳教案”、“无罪劳教案,等等。
案件引起中央人大的高度重视。在诸多法律界、新闻界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劳教制度废除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依照法律规定,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为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实行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
这个与判刑不一样。劳教制度废除,是指今后不再对类似的人员采用此方法进行劳动改造,已生效的执行的期满为止。
劳教制度正式废止意味着什么
劳动教养是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是针对没有构成刑法上犯罪,而违反一些行政规定的人进行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无须经法院审讯定罪,即可将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劳教制度的废除是我国建立法治国家的重大进步,是依法执政取得的重大进步。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而立法规定所有限制人身自由必须要经过法律来规定,所以通过国务院的劳动教养条例来限制人身自由的做法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公安、政府部门一方决定限制人身自由最长可达4年,这一条例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其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已经不适合现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中国了。
劳教制度什么时候取消的?
为什么废除劳动教养
因为《决定》强调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
中国每年究竟有多少犯人被执行死刑并没有官方数字。据西方一些机构预测,这一数字大约在4000人左右。
另一项令人关注的措施是“废止”极为不得人心的劳动教养制度。过去,只要警方一个命令,人们可能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直接被送进劳教所,“改造”的时间最长可达4年。
12日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强调,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劳教制度是在发起反右派运动的1957年出台的。不断有民众在上访抗议强征土地时被扣押。有人指出,这一制度导致全国有超过6万人被关押。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2013年12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委员长会议建议,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议案。
劳动教养的作用:
1、为有利于劳教人员的罪错矫治和解教后的安置就业,劳教所还积极与劳教人员的家属、原工作单位、和原居住地的政府及有关单位建立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签订“联合帮教协议”等方法;
对劳教人员共同进行帮助教育,促进他们改正错误,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
2、劳动教养管理所还邀请社会上的党政领导、知名人士以及一些改正恶习、做出成绩的“回头浪、子”来所里作报告进行规劝或“现身说法”,使劳教人员体会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
对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回原居住地落户,就业、升学等不受歧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教养
劳教和劳改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劳改是刑罚执行措施,劳教是行政强制措施;
2、是适用对象不同。劳改对象是罪犯,劳教对象是违法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员;
3、适用程序不同。劳改需经过法院判决,劳教由公安部门决定;
4、执行场所不同。劳改在拘役所、看守所、监狱等执行,劳教在劳教所执行;
5、执行期限不同。劳改期限最高是终身监禁,劳教期限最高为4年;
6、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劳改对象再犯罪或成累犯,劳教对象再犯罪不构成累犯。
扩展资料
《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规定
对下列几种人应当加以收容实行劳动教养:
(一)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二)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中,不够刑事处分的;
(三)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分的;
(四)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
(五)有工作岗位,长期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而又不断无理取闹,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
(六)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教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改造
废除劳教制度是什么?那犯罪的人怎么办?
不是,17岁犯罪什么时候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只是未满十八岁从轻或减轻处罚。
那个劳教不是给未成年人犯罪准备的,而是给没犯罪的人准备的,是不尊重人权的行政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