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好的茶刀 宋代研茶器 茶刀的祖先

火烧 2021-06-14 11:37:36 1039
宋代研茶器 茶刀的祖先 黑白花研茶器宋代魯山窯口徑:12cm 如果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茶癡」,經常泡在茶城裡,那你一定會留意到,不知幾時起一些琳瑯滿目、形態各異的茶具漸漸走進了我們的視線,當你在佩服現

宋代研茶器 茶刀的祖先  

好的茶刀 宋代研茶器 茶刀的祖先
黑白花研茶器宋代魯山窯口徑:12cm 如果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茶癡」,經常泡在茶城裡,那你一定會留意到,不知幾時起一些琳瑯滿目、形態各異的茶具漸漸走進了我們的視線,當你在佩服現今人們的奇思妙想之時,可曾想過早在幾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將「吃茶」美器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觀賞圖中這件製作考究的小圓盤,其作用也恰恰是將茶餅分解,以便於飲用,與現今我們使用的茶刀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時期飲用的茶大多是先制成茶餅,即首先將采摘的鮮茶葉放在容器中蒸,使鮮茶葉萎凋並去除一些水分,然後用杵臼將其搗碎,並拍制成團餅,最後是烤幹,封存起來以備飲用。而飲用時又必須將茶餅加工成茶末,便於煮茶,因此研茶器便成為飲茶的重要工具。發展至宋代時期,飲用茶品多為餅、團茶,即把一種半發酵的膏餅碾成細末,放在茶盞內,再註以初沸之水,使得茶湯表面浮起一層白色的沫,這便是「鬥茶」。 這件黑白花研茶器是許昌金雨古陶瓷博物館藏品。唇口,淺腹,腹壁斜內收,圈足。青白胎,胎質細膩。器內壁沿口點飾黑葉紋,盞中央勾畫雙圈,圈內密布楔形凸起,外壁施黑褐釉,施釉不到底。此盞為宋代魯山窯產品,魯山窯始燒於唐初,延續至元明,經歷1000餘年。宋代魯山窯燒制鈞瓷、汝瓷、白地黑花、紅綠彩、絞胎、宋三彩等,品種豐富,在中國瓷器製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據宋徽宗《大觀茶論》載:「凡碾為制,槽欲深而峻,輪欲銳而薄。」說明當時的茶碾由碾槽和碾輪組成,碾槽深凹,但壁直,使茶能聚槽底;碾輪薄,邊緣銳利,正好與槽底契合,容易用力。茶碾有銀、銅、熟鐵、石質等。蘇軾詩曰:「石碾破新綠」,「石碾清飛瑟瑟塵」,說的就是用石碾碾茶的情景。本文來源:藝術中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