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贴吧 利津县历史名人
利津县历史名人
1.利津有什么名人,简单介绍一下
张铨(1795--1872年),利津县左家庄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刑部郎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江苏常州府太守。著有《爱山堂诗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12月病逝,卒年77岁。
李佐贤(1807—1876年),利津县左家庄人。清代著名钱币学家、金石学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十五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福建汀州知府。同治三年(1864年)编辑成《古泉汇》64卷,17册。该书是研究古钱币的珍贵史料,今存山东省图书馆。李佐贤晚年著作有《书画鉴影》、《石泉书屋》等。同治六年还编辑了《武定府诗续钞》24卷。光绪二年(1876年)卒于利津,终年69岁。
赵长龄(1797—1872年),利津县姜家庄人。道光十年(1830年)中举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先后任都察院左副都察史、广东肇庆府太守、四川按察使、陕西巡抚等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赵长龄奉命协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赵长龄任盐运使,治理盐务。同治五年(1866年)任陕西巡抚后,去山西参与镇压捻军。晚年著有《元善堂制艺》、《诗文集》若干卷行世。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逝,终年75岁。
2.隆姓的历史名人
殷有隆环。
秦隆淮,楚司马。
汉隆华,事孝元,至廷尉,封爵亭侯。
隆孙,宋汝宁人,为建昌太守。
隆方泰,太原刺史。
隆成,利津人,宣德中举人,南宫知县。
隆锦,贡士。宏治间任山东禇城知县。
隆琦,利津人,举人,成化中泰兴知县。
3.东营有哪些历史名人
东营十大历史名人 1、“武圣” 孙武(生卒年不详) 字长卿,又称孙武子、孙子,春秋末期乐安(今东营市广饶县)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思想家,被后世尊为“武圣”。
曾以《兵法》(后多称其为《孙子兵法》)见于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代兵学圣典;全书共13篇,6000余言;揭示了战争的重要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注重分析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强调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
《孙子兵法》被译成日、法、英、德、俄、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2、西汉经学家欧阳生 欧阳生(生卒年不详)字和伯,西汉千乘郡(今东营市广饶县)人。
幼习经学,受《尚书》于伏生,是伏生的高足弟子,西汉早期经学博士之一。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西汉今文《尚书》“欧阳学”的开创者。
欧阳生著名弟子是倪宽,倪宽又传授给欧阳生的儿子,此后世世相传至欧阳歙,凡八世,多有建树,史书称“欧阳八博士”,也称“欧阳尚书学派”。今广饶县城西南有欧阳八博士墓。
3、西汉御史大夫倪宽 倪宽(?~前103) 西汉武帝时千乘郡(今广饶县倪家村)人。幼年家境贫寒,每下地劳动,总是把《五经》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带经而锄”的故事广为流传。
后因精通经学为汉武帝所赏识,擢升左内史,负责治理京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民政。在任期间,首倡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辅渠,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发展。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倪宽升任御史大夫,随武帝东封泰山。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倪宽奉诏与司马迁、公孙卿、壶遂等修改历法,经过精心推算制订出新历法--《太初历》 ,比秦朝的《颛顼历》有很大进步。
广饶城西2.5公里处有倪宽墓。 4、元代名将綦公直 綦公直(? ~1286)字世美,广饶县綦许村人。
自幼聪明刚毅,胆识过人。十七八岁为县吏,二十岁投身行伍。
后曾任益都劝农官,沂、莒、胶、密、宁海五州都城池所千户等职。至元十年(1273年),奉命赴高丽(今朝鲜)督造战舰,不久封荆南招讨司事。
至元十二年(1275年),率兵南征,攻克隆兴(今江西南昌),南安、吉、赣皆望风款附, 连下堡栅600余所。诏授綦公直武毅将军、管军上千户,旋被召入都,加封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金虎符,领侍卫亲军。
至元十八年(1281年),綦公直被调赴上都(今内蒙古开平) ,授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镇守别十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綦公直回家葬父路经济南时,以朝廷所赐钱物,代纳乐安全县军民二年酒课税、河泊课税,计元宝楮币5000余缗。
葬事办毕,綦公直又散发钱物接济贫民,为闾里鳏居不能娶者代付聘金,助其完婚。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诸王海都叛变,进攻别十八里,公直随伯彦丞相进战于洪水山,将叛军击败。
在追击叛军时,因孤军深入,援军不至,綦公直被叛军所杀。 5、明代著名学者李舜臣 李舜臣(1499~1559)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广饶县李鹊镇李鹊村人。
明嘉靖二年(1523年),以会试第一名(会元)中进士。初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因反对佞臣得罪皇帝,受廷杖,被罢免。
后被起用封员外郎,继又出任江西省提学佥事,升南京国子司业,晋为太仆寺卿,后引病归里。从此致力于学,经、史、诗、文均有较高造诣,为明代著明学者。
著作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诗序考》、《毛诗出比》、《尚书说》、《易读外编》等19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李舜臣编辑《乐安县志》,其体例及史料考证多为后世所遵循。
6、明代刚正御史成勇 成勇(? ~1658)字仁有,一字宝慈,晚号蜗庐居士,广饶县广饶镇颜徐村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先后任饶州推官,开封、归德二府推官,南京御史等职。
以刚正闻名。任饶州推官时,曾将乱施淫威的朝庭中使当厅打数十大板,大快人心;任南京御史时,因上书参杨嗣昌夺情入阁,被革职下狱;遇赦出狱后,被贬守浙江宁波卫。
成勇治学严谨,著作颇丰,以理学见长。 7、清代著名学者李焕章 李焕章(1613~1688)字象先,号织斋,广饶县大王镇李桥村人。
少承家学,博览群书,是当时知名的秀才。明亡后,不复仕进,游览名山大川,专攻古文诗词。
文风气势磅礴,雄杰豪放。顾炎武称赞其文章说:“李先生作书,精古文词,其传记、书序、志表、碑铭出入河东(柳宗元)、庐陵(欧阳修),小品大有眉山(苏轼)意。”
著作有《龙湾集》、《无学堂集》、《老树村集》等凡百万言。后诸城名士李渔村订其生平所著为《织斋集钞》,清《四库全书》有目。
参编《山东通志》《青州府志》《乐安县志》《临淄县志》《益都县志》等志书。 8、乐安县令李方膺 李方膺(1679~1756)字虬仲,号晴江、抑园、借园,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雍正七年(1729年) ,李方膺任山东。
4.惠民县的历史名人都有谁啊
孙武,字长卿,前535-前470年,汉族,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
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
格谦(?-616)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众至十余万人。自称燕王十二年,为王世充所败。
他牺牲后,余部由高开道率领,继续战斗于黄河以北地区。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
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
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
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马拯,字吉甫,号镜石,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
马拯幼有才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从知县做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从辽宁、山西,再到广东、贵州,为官30余年,两袖清风。他曾任辽东宁前兵备6年,在知名将领熊廷弼麾下,驻守山海关外辽宁兴城,曾同满族首领努尔哈赤部激战。
史载他:“枕戈衣甲,沥血披肝,遵和议之旧法,用不测之恩威,六七年间,边尘不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马拯升任贵州布政使,此时,贵州境内各少数民族纷纷武装对抗明朝政府,朝廷官员将远赴贵阳视为危途,多设法回避。
马拯不顾妻子的极力劝阻,慷慨到贵阳就任,他亲自制定筹饷章程,与同僚们日夜督促各级官吏恪尽职守,又与巡抚密切配合,不久,整个贵州的形势就基本稳定下来,因为劳累过度,仅过半年,马拯就吐血而亡。马拯虽为文官,却一度驻守边关,他的《赠武德兵备副使孙公震南》一诗写道:“不世勋臣久得名,书生白面忽谈兵。
北门锁钥随开府,东土屏藩列重城。刍粟转输民力尽,旌旗摇曳野云平。
贤明端赖云中守,计日讴歌颂上卿。”颇有羽扇纶巾的儒将风度。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不详。

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史载康进之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与《李逵负荆》,如今只留下《李逵负荆》一剧。
在当时十分流行,如贾仲明为其作为的【凌波仙】吊词云:“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
袁化中(? ~1625)字民谐,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泰昌元年(1620)提升为御史。
他耿直、清廉,勇于扶正压邪。熹宗时,上书论述时政八事曰:“宫禁渐弛,言路渐轻,法纪渐替,贿赂渐章,边疆渐坏,职掌渐失,宦官渐盛,人心渐离”,均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上书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贪污行径,魏党大恨,诬其受熊廷弼贿万金,下镇抚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与同遭冤杀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并称为“东林六君子”。
崇祯初,袁化中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福王时,追谥“忠愍”。
李之芳(1622—1649)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中进士。
曾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
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耗巨资修建两角带炮楼的城堡式庄园,三年乃成。解放后,庄园归公。
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玉田(生卒年不详),字篮坡,陈集乡大范家村人。
光绪末年,与宋子春借本村三元庙址创建惠德义学,以教贫民子弟。及民国,改建为初级小学。
教学质量与校舍之整洁为全乡之冠。他还在本村倡办平民识字教育,亲自为露天讲授,鸡鸣而起,划地为字,勤恳不解,数十年如一日。
乡人欲为其立碑作纪念,玉田竖辞不受。据传,他年至80余岁而故。
李鸿飞(1857~1938),字岳星,惠民县城南门街人,曾任淮安知县。他自幼习绘画,善画人物,兼工花鸟鱼虫。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因画《行宫百子图》,深受慈禧和光绪两宫赏识,赐御画牡丹一副,杯一尊。年老告归,画技益精。
陈西林(1867—1946) 字荫东,曾用名陈敬汉。惠民县大年陈村人。
曾任津奉、京绥铁路总工程师,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京绥铁路顾问。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任总工程师,陈西林任副总工程师。外国专家扬言:“修这样铁路的工程师,在中国还没。
5.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啊
利津县设县较早,大约是在金代吧。
由于原为大清河入海流路,史上商业发达,盐业兴盛。时至今日,尚文言商,重视文化和教育。
近现代黄河夺大清河流路入海,航运衰败,多灾多难。现代经济仍以农耕为主,工业基础较差,相对落后。
传统文化我了解的曲艺有柳琴、棒子、吕剧、大鼓书、跑旱船、踩高跷、杂耍等,饮食有利津水煎包、八大碗、煎刀鱼等。近代利津县城曾是有名的凤凰城,有八大景之说。
应将重视传统文化挖掘与现代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建设相结合,组织相关力量,深入研究,确定县域文化定位和县域精神,实现科学发展。WATER。
6.惠民县的历史名人都有谁啊
孙武,字长卿,前535-前470年,汉族,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
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
格谦(?-616)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兵反隋,以豆子冈(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众至十余万人。自称燕王十二年,为王世充所败。
他牺牲后,余部由高开道率领,继续战斗于黄河以北地区。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
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胡旦少有才学,善于文辞。
吕状元后,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拾遗,入值史馆。因上《河平颂》,议论时政,忤怒太宗,贬为殿中丞。
后来,胡旦又上《平燕议》,建议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太宗赏识,起为左补阙,复值史馆,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身份知制诰。 马拯,字吉甫,号镜石,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
马拯幼有才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从知县做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从辽宁、山西,再到广东、贵州,为官30余年,两袖清风。他曾任辽东宁前兵备6年,在知名将领熊廷弼麾下,驻守山海关外辽宁兴城,曾同满族首领努尔哈赤部激战。
史载他:“枕戈衣甲,沥血披肝,遵和议之旧法,用不测之恩威,六七年间,边尘不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马拯升任贵州布政使,此时,贵州境内各少数民族纷纷武装对抗明朝政府,朝廷官员将远赴贵阳视为危途,多设法回避。
马拯不顾妻子的极力劝阻,慷慨到贵阳就任,他亲自制定筹饷章程,与同僚们日夜督促各级官吏恪尽职守,又与巡抚密切配合,不久,整个贵州的形势就基本稳定下来,因为劳累过度,仅过半年,马拯就吐血而亡。马拯虽为文官,却一度驻守边关,他的《赠武德兵备副使孙公震南》一诗写道:“不世勋臣久得名,书生白面忽谈兵。
北门锁钥随开府,东土屏藩列重城。刍粟转输民力尽,旌旗摇曳野云平。
贤明端赖云中守,计日讴歌颂上卿。”颇有羽扇纶巾的儒将风度。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不详。
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史载康进之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与《李逵负荆》,如今只留下《李逵负荆》一剧。
在当时十分流行,如贾仲明为其作为的【凌波仙】吊词云:“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
袁化中(? ~1625)字民谐,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历任内黄、泾阳知县,多有善政。泰昌元年(1620)提升为御史。
他耿直、清廉,勇于扶正压邪。熹宗时,上书论述时政八事曰:“宫禁渐弛,言路渐轻,法纪渐替,贿赂渐章,边疆渐坏,职掌渐失,宦官渐盛,人心渐离”,均切中利弊要害;又与杨涟等上书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贪污行径,魏党大恨,诬其受熊廷弼贿万金,下镇抚狱,受尽酷刑,冤死狱中,与同遭冤杀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并称为“东林六君子”。
崇祯初,袁化中才得平反,赠官太仆卿。福王时,追谥“忠愍”。
李之芳(1622—1649)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中进士。
曾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
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耗巨资修建两角带炮楼的城堡式庄园,三年乃成。解放后,庄园归公。
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玉田(生卒年不详),字篮坡,陈集乡大范家村人。
光绪末年,与宋子春借本村三元庙址创建惠德义学,以教贫民子弟。及民国,改建为初级小学。
教学质量与校舍之整洁为全乡之冠。他还在本村倡办平民识字教育,亲自为露天讲授,鸡鸣而起,划地为字,勤恳不解,数十年如一日。
乡人欲为其立碑作纪念,玉田竖辞不受。据传,他年至80余岁而故。
李鸿飞(1857~1938),字岳星,惠民县城南门街人,曾任淮安知县。他自幼习绘画,善画人物,兼工花鸟鱼虫。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因画《行宫百子图》,深受慈禧和光绪两宫赏识,赐御画牡丹一副,杯一尊。年老告归,画技益精。
陈西林(1867—1946) 字荫东,曾用名陈敬汉。惠民县大年陈村人。
曾任津奉、京绥铁路总工程师,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京绥铁路顾问。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任总工程师,陈西林任副总工程师。外国专家扬言:“修这样铁路的工程师,在。
7.历史上有多少姓寇的名人
姓寇的名人有很多呀
寇文华 [清]女。字琰若,落籍朱市,时呼寇女。善书、画。《图绘宝鉴续纂》
寇准(961~1023) 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寇章 [唐]贺拔惹同时人。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寇湄 [明]女。字白门,金陵(今南京)妓
寇君玉 [宋]官郎中,工画蟹。文同(一O一八至一O七九)画厨十咏有题其画大蟹诗。《丹渊集、图绘宝鉴》
寇英杰—字粥臣。山东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任湖北 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湖北陆军第一师师长,授陆军中将、将军府植威将军、授涵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