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1.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1、时代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如何惩治战败的德国,签订对德和约问题。
“和会”在帝国主义大国的操纵下,无理拒绝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的正当要求,竟然把原来德国在我国山东享有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种无视我国国家主权的做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斥责政府的卖国罪行,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游行队伍来到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痛打了正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 反动军阀政府派了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逮捕了30多名学生。
第二天,全市学生进行总罢课,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向全国通电。李大钊也发表文章严厉谴责反动政府镇压学生,反对“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并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商人都纷纷支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反动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且通知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历史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新文化运动对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扩展资料: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青团的创建 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要求改造社会的呼声响彻祖国大地,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宣传新思潮、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一年时间,就出现400多种。
其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倾向就有200多种。 当时,对青年有影响的几种报刊,都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其中影响最大的刊物是《新青年》。1919年10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该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新青年》和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另一个刊物《每周评论》,成为五四运动后宣传社会主义的主要刊物。
md主编的《湘江评论》是湖南学联的刊物。1919年7月14日创刊。
《湘江评论》在md主持下,宣传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激发人们起来同旧思想旧文化斗争,热情歌颂十月革命,主张走俄国的道路,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湘江评论》从创刊宣言到国内外大事述评,所有的文章差不多都由md一人撰写。
md在主编《湘江评论》期间,白天事情很多,写稿常常只能在深夜。文章写好了,还要自己编辑、排版、校对,甚至亲自去卖。
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改造中国”,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几乎成为共识,而选择改造中国的方案,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也都把目光集中到西方。
一时间,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在青年中广泛流传。 经过反复比较和思考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作出共同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改造中国的武器,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认识到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根本改造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五四运动与中国共青团的创建。
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3.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4.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暴发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包括: 1、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已经迅速壮大到二百多万人,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斗争的正确方向;新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