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昌城在哪里 博昌城历史

火烧 2023-04-11 04:06:15 1078
博昌城历史 一、博野县的历史博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明代著名史学家刘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当代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的故乡。西汉高帝十二年 ( 公元前 195 年) 置

博昌城历史  

一、博野县的历史

博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明代著名史学家刘吉,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当代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的故乡。

西汉高帝十二年 ( 公元前 195 年) 置蠡吾县。

东汉初 , 陆成县(今蠡县)省入蠡吾 ; 本初元年(146年) 析原入蠡吾的博陆地置博陵县。

北齐时 , 蠡吾县并入博野县(今蠡县)。元世祖至 元三年(1266年) 析博野县西境(今博野地) 并入蒲阴(今安国); 三十一年(1294 年), 析蒲阴东境置博野县。

明洪武元年(1368 年) 博野治所迁今治。

1938 年, 望都、清苑20 余村划入博野。

1941年 , 蠡县南部62个村划入博野。

1958 年7 月, 博野县并入安国县。

1962 年1月 , 恢复博野县建制

二、博兴的历史

综合概况

博兴县位于东经118°4ˊ∽118°22ˊ、北纬36°58ˊ∽37°27ˊ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水源丰盈,年平均气温12.5℃,全年日照时数2595小时,年降水量601毫米,无霜期180天。

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南邻淄博市的桓台县和临淄区,北接滨州市的滨城区,东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毗邻,西与淄博市的高青县接壤,处在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腹地。辖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人口47.8万。

县委、县政府驻博昌街道办事处,新城一路,行政大楼。邮编:256500。行政区划代码:371625。区号:0543。

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地处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接合部,京津唐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淄博市、东营市相邻。全县辖3个办事处、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48个行政村,48万人口,总面积为900.7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远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是父系氏族社会。周代即为东方大国蒲姑国治所所在地,齐国曾在此建都,春秋末置博昌邑,战国置博昌县,五代后唐时改博昌为博兴至今。博兴是汉代孝子董永的故里,中国优秀传统剧种——吕剧的发祥地,中国戏曲之乡,孝文化、戏文化、佛文化闻名国内外。

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博兴县是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渠首所在地、胜利油田的重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山东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有打渔张水库、纯化水库等54座,年储水量3亿立方米以上。境内电力供应充足,年供电量达4.5亿千瓦时。公路密度达到130公里/百平方公里,移动通讯位居全省前3强,是滨州市第一电话大县。县城区实现了统一供暖、供气,行政区、文化区、工业区、商贸区四位一体的主框架已经形成。

工业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发达 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13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3%。财政总收入13.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亿元,分别增长20.84%和25.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长13.04%,农民人均纯收入5205元,增长11.6%。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已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纺织、机械制造、厨具等主导产业,是“中国厨都”、“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全国草柳编工艺品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植物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厨房设备生产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批发加工集散地。

开放的博兴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最大限度地降低招商门槛和投资成本,用优惠、高效、诚信、安全的优良环境,构筑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已同美、日、欧等20多国家和地区的商社、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正在重新规划建设中的县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水、电、讯、热、气、路和土地平整“八通一平”条件,现正以省道新博路的开工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一条以新博路为轴线、贯穿南北、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设施一流白勺“经济长廊”。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d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和冲刺全国百强县”为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协调”的总体要求,突出加强两区、三园、六大产业建设,积极推进工业新型化、三产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启动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民富县强、和谐文明、生态优美的新博兴。

三、南通园博园的历史

博会位于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狼山景区内,总面积

48

.

5

公顷,共分三

轴五区。三轴为“宗教轴”由狼山支云塔至迎江广场,以宗教题材为主;

山水

由主入口至马鞍山,

山水相间,

景色迷人;

怀古轴

昌城在哪里 博昌城历史

由黄泥山至西山村庐再到

支云塔,以历史文化和古迹为主,让人怀古思今,留连忘返。五大景区各有功能

和景观特色。其中江海风情区:全面展示现代园艺科技,风格诗意、浪漫;园艺

集萃区:重点展示省内

13

个地级市园艺创作水平,风格自然;灵山对境区:呼

应狼山广教寺的圣洁氛围以自然湿地为景观主题,风格幽怨静谧;西山怀古区:

以保护和恢复历史遗存,

修缮现存建筑景观设施为主,

延续历史风貌;

梅岭揽胜

区:以观江景为自己的功能特色景观,依山傍水以奇险取胜。

园区依山傍水,动静结合,各景点错落有致,造型各异:有建造难度世界第

二、亚洲第一,集生态功能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膜结构温室;有波光涟漪、清澈

如镜的人工湖;有令人产生奇思妙想,既能喷水、喷雾又能喷火的水景喷泉;有

风格迥异、造型优美的二十四桥;有充满南通风情和地方民居特色的渔村唱晚;

有供游人休闲消遣的茶语精舍;还有供游人亲水赏景的临江栈道

……

景色宜人,

风景如画,

无论是从造园艺术的表现上还是从施工技法上,

都较好地实现了绿色、

生态、环保、科技的规划思想,具有现代园林的造林艺术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感,

是一个集园林、科技、艺术与生态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景区。

园博园包括南通泓德国学馆和江苏十三市的代表景点,

景点大多以各市知名

景区、景点为原型,结合南通园博园的地型地貌构思设计:连云港—水映松竹、

扬州—二分明月、淮安—桑田村庐、宿迁—林霭秋雨、徐州—西溪探源、南京—

梅林花雨、无锡—爱屿情波、常州—闻香寻芳、苏州—枫桥夜泊、镇江—西山径

幽、泰州—翠园绿坡、盐城—禅语寻踪、南通—映山镜泽

四、求山东滨州市历史文化特点

民间艺术1978年,全区的民间艺术处于低谷阶段。

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黄河、徒骇河沿岸村庄的民间剪纸开始恢复,有鞋花、枕头花、门帘花、帐沿花、窗花、墙花、灯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鱼虫等一起出现,还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等,逐步丰富起来。1985年,滨县民间剪纸赴济南展出,随后又晋京展出,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选送全国剪纸展。 1988年, 滨州市文化馆出版《滨州民间剪纸》一书,较详尽地介绍了全区民间剪纸的源流、题材、风格、花样种类等。

1990年起,惠民县的木版年画、惠民县河南张村的泥娃娃,生产数量和艺术质量都有所发展,并不定时举办各种展览,吸引中外游客参观、购买。博兴县的柳编制品、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花样品类到生产数量都成倍增加,并畅销国内外。

1991年,滨州市的剪纸、惠民县的木版年画、博兴县的柳编工艺品,联合在上海市举办民间艺术展览,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无棣县的草编制品从生产数量到创造花样均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而扩展到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遗址遗迹一、西南庄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西南庄西,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3米,为东周至汉代遗存。出土北辛文化时期的石器有石斧、铲、磨盘;骨器有针、锥;陶器有敛口钵、红顶钵、鼎、罐等。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小韩遗址 位于阳信县商店镇小韩村北两公里处,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地面,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5米左右。

采集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蚌壳红陶鼎、泥质红陶钵、小口双耳壶、泥质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红陶器,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丁公遗址 位于邹平县苑城镇丁公村东的高埠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典型城堡遗址。文化堆积厚3.5~5米,分为13层。

清理了一批城墙基础、墓葬、灰坑、窑址、房址遗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盂、泥质红陶罐;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和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和黄褐陶,纹饰有弦纹、堆纹、蓝纹、方格纹、刻划纹和突棱纹等,器形有(yan) 、鼎、、鬲、盆、杯和器盖。

岳石文化时期的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灰陶为主,次为褐陶和黑陶,纹饰多为绳纹、突棱纹、附加堆纹和划纹,器形有罐、鼎、、鬲、尊和器盖。商周时期陶器多为夹砂和泥质灰陶、红褐陶,流行绳纹。

在1235号灰坑内发现一片龙山文化刻13个字符号的陶片,将汉字起源向前推进800~1200年。 1985年,被定为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工作站。

1991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路家遗址 位于惠民县胡集镇路家村东, 面积近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以上,主要为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盖、石锛等;商周时期的有鬲、罐、陶豆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利城遗址 位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西南150米处, 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5米,暴露有红烧土、灰坑等遗存。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砂黑陶、夹砂红陶为主,纹饰有弦纹、堆纹,器形有鼎、罐、杯;岳石文化有泥质灰陶尊形器、罐、夹砂黑陶盆、鼎;商周时期有夹砂红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等;另有汉代遗存。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秦台遗址 位于阳信县雷家乡秦家村西北800米处, 为台形地遗址, 东西约400米、南北约250米,遗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铜器,文化层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左右。

遗物有商周时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纺轮、石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棒槌刘遗址 位于阳信县水落坡乡棒槌刘村北, 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7米,采集有商代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方格纹罐、纺轮及骨锥、蚌镰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鲍家遗址 位于邹平县长山镇鲍家村南,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6米,下层为龙山文化遗址,上面叠压商周至秦汉遗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镞、黑陶杯、鼎等,具有龙山文化的特点。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兰家遗址 位于滨州市堡集镇兰家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

1957年,发现一批青铜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发现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征。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大商遗址 位于惠民县何坊乡大商村南,面积近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

发现有赤黄色陶 和黑陶、灰陶器物残片、堆纹鬼脸形陶鼎足、绳纹夹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属龙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类居住遗址。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郭遗址 位于惠民县麻店镇大郭村,面积3万平方米。

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锥、磨石、蚌镰、陶拍等。1973年,发现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铣、戈、矛、刀等青铜器和石锛、石铲、玉环等,墓室有二层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东、西、北侧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寨卞遗址 位于博兴。

五、关于吴川历史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㙍(㙍字为“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镇合并了板桥镇。

六、博山马公祠的历史

唐朝初年,唐王御驾东征,一天,来到了颜神这地方。这里崇山峻岭,山高坡陡,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便在西山峪住下进膳休息。

不知怎的,马厩里唐王骑的那匹青鬃马脱缰不见了,马倌急得晕头转向,便立即东录西找。他跋山涉水,整整三天三夜,也没找着。心想:“唐王见罪,罪有应得。误了出征,这还了得。”正在左右为难,忽然看见一个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人站在他的面前,问他为难的情由后,便用手向南指说:“你看那是什么?”马倌一年,青鬃马引颈长嘶,站在面前。他刚要谢谢,一转眼老人就不见了,他便立即骑上青鬃马回到了驻地。

这个马倌奔波了三天三夜,行程五、六百里,回来以后,心中象一块石头落了地。这时他才感到又饥、又渴、又累,头晕目眩,一声不响死去了。

乡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村西山峪建了祠,他,因干马倌,没人知道他姓什么。所以,此祠就叫:“马君祠”,以后又叫“马公祠”。从此以后,这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人们都认为是马倌显了灵呢?

马倌马倌,忠贞感天。建祠享祭,德施人间。

七、想找关于古玛雅的历史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

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

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

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

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

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

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

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

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

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

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

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

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

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

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

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

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

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八、方城县的历史名人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汉族,字季。(在县城老城区西关释之路北侧有张释之祠,县城北1.5公里胡岗村有墓地)。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后年封侯于方城博望)。

杜凤瑞:(1933~1958年),方城县杨楼人,空军战斗英雄。(在城东新区的甘江河畔,许南公路北侧有杜风瑞烈士纪念馆 )。

陈胜:(?-前208),字涉。(方城是陈胜故里)。

栗在山:(1916—2006),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gcdzg,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九、滨州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滨州市市名由来 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滨城区 2000年6月10日,设立滨州市滨城区,因辖区为滨州市城区所以命名滨城区。

沾化县 1042年置招安县。1195年更名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博兴县 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

邹平县西汉以前,夏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公元前201年置邹平县。

惠民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定州升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为附郭,因有明代开凿的排水渠惠民沟而得名。

阳信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无棣县春秋设无棣邑,因北界"无棣水"而得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袭称无棣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