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晚清中兴之臣,最后却被当朝太后构陷留下卖国贼的名声

他被称为晚清中兴之臣,最后却被当朝太后构陷留下卖国贼的名声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最后却被当朝太后构陷留下卖国贼的名声。他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第一名臣,像清末时期的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曾国藩励志救国,如果他的理想实现了,中国可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在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旧中国就凭他和他的学生李鸿章这样的少数是很难改变历史的轨迹的。
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支队伍,经过他的培养,训练,不仅打败了太平军,肃清了当时中国内部的战乱,更是让当时清廷的统治者忌惮,当然也有人建议曾国藩就此划江而治,和清政府分庭抗礼,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子,在他的心中还是有着对国家和政府的忠诚的。
1868年(同治七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1870年(同治九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
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十分惊恐,甚至出发前立下遗嘱,他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
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被称为“卖国贼”(京师湖广会馆将曾国藩匾落拔除烧毁就是因为此事)。
朝廷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处理“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全国舆论大哗,“自京师及各省皆斥为谬论,坚不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