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才子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3大才子:第3位留下一上联,几百年无人对出下联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3大才子:第3位留下一上联,几百年无人对出下联
中国历史上的少年才子很多,比如曹植、王勃、李贺、解缙等等,这些都是人尽皆知的少年天才,少年才子。但公认的还是下面这三位。
第一位是唐朝王勃。
初唐四杰的王勃是历史上公认的少年天才。王勃没有悬梁刺股的刻苦学习的事迹,但却有着惊世的才华。
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的时候就能写一首明白流畅的文章;9岁的时候,开始研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当然他不是一味地学习和接受,而是读完后,一口气写了十卷《指瑕》作为读后感。也就是指出错误之处,才气可见一斑;10岁的时候,饱读群书;12岁开始学医,15岁上学宰相,誉为神童,16科试及第,当上了朝散郎,岁献《乾元殿颂》,堪称大唐奇才。
当然,王勃让后人记住他的不是这些天才事迹,而是他那首最经典的诗,《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可以说是非常的经典,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诗,也是听说这句话,这就是王勃,一位天才诗人。
同时他的一首《滕王阁序》,更是写得大气磅礴,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据说当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在场的人无不震惊,有个人甚至直呼:“此天才也,当垂不朽矣!”
这一年,王勃26岁,现在我们26岁在做什么呢?可惜我们这位天才,在写完这首人生最绚烂的文采后,就离我们而去。据说他在渡南海的时候,正值夏季,风高浪急,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亡。
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话,他的成就相信不可估量,可能很有可能超过李白,以他的才华,以及那一份才情,即使是“诗仙”李白,那也是要逊色不少。
第二位是唐朝李贺。
这又是一个少年天才,李贺出生于唐贞元六年(790年),李贺属于李唐宗室,其先祖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可惜时光荏苒,到李贺这一代时早已没落。
但李贺并没有放弃,而且从小就表现出了天才,七八岁就有拿手作品,惊动文坛大佬韩愈等人。李贺为搜集写诗素材,每天早早出门,骑着驴子,带着童仆,每逢想到佳句,则书于纸条放在锦囊里。
虽然李贺才华横溢,但因避家讳,他无法进士科考试,因此,李贺一生都比较落寞,他的诗歌中,多是感慨人生短促,诉说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如他的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歌》,诗中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一句我们可能都听过,意思是有情之物都会有衰老了结的一天。别看无所不覆的苍天,假若它有情的话,也一样会衰老。
可见其才华。李贺跟王勃都是英年早逝,可惜了。
第三位是明朝解缙。
大才子解缙的故事,可谓千古流传,他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一生博学多才,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解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颖敏绝伦,过目不忘。据《明通鉴》中记载,他5岁的时候,父亲教给他的书,他就能应口成诵;10岁的时候,能日涌数千言,而且终身不忘,过目不忘;12岁的时候,就已经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这绝对是才子,后来洪武二十年,解缙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就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列为第七名,经殿试,被录为二甲进士。而且解缙博学多才,诗、文、书、画皆精,尤以震古烁今的对对联水平名垂青史,他自己说天下就没有他对不出的对子。

事实上,解缙的对子水平的确可以,比如有一次,解缙到一位富商家收取税款,富商的女儿是一位刁钻的才女,她故意在宅邸大门两旁贴出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谁知这丝毫难不倒我们这位少年天才,解缙当即在上下联中各加了3个字,然后便挺胸而入。加了什么字呢?
且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不愧是才子,果然出手不凡,富商千金看完后,佩服的五体投地。
总之,解缙是个对对子的高手,水平之精堪称千古第一“对联达人”。但一生恃才傲物的解大才子,却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栽在了一个女子手里。
话说,有一次,解缙约了三五好友在青楼里喝酒看歌姬表演,喝的高兴之际,解缙放出豪言说:“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对子。”
谁知此话被一歌姬听到,随即歌姬过来,歌姬问:“可是解解元?”
解缙说:”正是在下,姑娘你有何见教?”
歌姬:“素问解公子才高八斗,小女不才,也有一句上联,想请教。”
之后歌姬说出上联,上联是: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这句上联看似简单,实际上不简单,难点在于其中的三个“解”字,用到了多音字的原理,三字非同音。第一个“解”字为动词,读(jie),解渴的意思。第二个“解”,读(xie)是姓氏,指解缙的姓。第三个“解”读(jie),和后面的解元连在一起。三个“解”,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放在一起,放在一起还不冲突。
结果我们这位大才子苦思半天,都想不出来,只好认怂,哈哈,这就是我们这位大才子,留下一句上联,现在几百年过去了,依然没人能对出下联,谁能对出来?